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4日,记者从宁夏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获悉,“十四五”期间,宁夏共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400余件,占全部公益诉讼案件的41.2%,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3200余件,占比达94.8%,10个案件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典型案例,为守护“塞上江南”的绿水青山、推动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实法治支撑。
宁夏聚焦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探索推行以专项监督促进系统治理的办案模式。针对“一河三山”生态保护难题,部署开展“黄河保护综合治理”、水行政执法“守敬”行动、“检察蓝守护林草绿”等专项行动,督促清理污染水域面积4万余亩,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500余公里,修复流域内被损毁林地、草原、湿地9100余亩,治理被污染土壤近35万亩,督促相关部门对2300余眼违规取水“自备井”进行整治,以检察履职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源头治理、系统修复。宁夏检察机关鸟类保护工作经验在2025年全球滨海论坛交流,助力荒漠化防治检察经验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向全球展示。
秉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理念,宁夏持续深化落实“府检联动”意见,同生态环境、水利、林草等行政机关签署七项跨部门协作机制,建立线索移送、联动协作、联席会商、联合督查等制度,充分发挥“河长+检察长+警长”“林长+检察长”等机制作用,持续凝聚保护合力。加强检察一体履职,增强黄河(宁夏段)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力度。比如,清水河流经7县检察机关共同制定工作方案,联动开展清水河流域综合治理,推动解决长期存在的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废水直排等问题,实现“一河清水入黄河”。
面向“十五五”,宁夏检察机关将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聚焦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难题、黄河文化保护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模式,强化数字检察赋能,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以高质效检察履职为美丽新宁夏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通讯员 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