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灯火向新家向暖——记录银川老城的破“旧”与焕“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灯火向新家向暖——记录银川老城的破“旧”与焕“新”

来源:宁夏日报2025-11-06 19:04

  谁说一座城市不能有两种野心?

  银川市唐徕渠两侧的老城和新城,呈现出城市发展的两种现实:一面是钢铁森林、刺破云层的现代视野,一面是古街旧巷、市井烟火流淌的旧日心跳。

  新旧之间,此涨彼涨,余韵悠长。

  这些年,银川的城市中轴线不断西移北上,沿新华路、解放路、北京路、贺兰山路一路向北,由中山街、进宁街、正源街、亲水街一路西进。站在正源街和北京路的交叉路口,会有一种跨界的错觉。西侧,是鳞次栉比的高楼,楼宇经济、商贸经济的活跃,诉说着一座城市的日新月异。东侧,是另一种城市,苍老的、凝滞的、黯淡的……仿佛时光在这里停下脚步。看着对面呼啸的、蓬勃的那种“新”,“苍老”的东侧,是否有一种反向的压力?

  (一)

  银川市兴庆区政府的办公室窗外,正对着一片老旧小区。每天一抬眼,就会看到那片刺目的灰。“这5栋楼是上世纪80年代初建成的,已经有40多年了。”在周边渐次更新过的城市里,这几幢旧建筑是突兀的存在,老城的一位干部说,“每天看着这片旧楼,也是一种提醒——还有很多工作未完成。”

  2024年2月7日傍晚,银川市委常委、兴庆区委书记苏焕喜到岗的第一站,来到海宝公园,在刻有银川建城史的石碑前,了解老城的历史和由来。凛冽的冬日,城市的灰度和暗夜凝固在北塔湖的冰面之下,看着石碑上斑驳的刻字,苏焕喜轻轻念了两遍:老城、老城。

  老城,是整座城市的“子宫”,是所有梦出发的原点。当城市还没有长大之前,老城是全部的城市,这里曾浓缩了所有的爱与盼、梦与暖。曾经在仙鹤楼上班的老银川人李燕记得羊肉街口的烟火气、南门广场的嘈杂声,“南来北往的,叫买叫卖的,特别热闹。咱老百姓的生活,就得有一种喧腾劲”。

  老城,是很多人来银川创业就业的第一站。“17年前来银川上班,在中心巷附近租房子住。那会儿老城最热闹,新华街那片儿、步行街上总是熙熙攘攘。”银川市民侯婷婷回忆说。

  很多年后,已经搬到银川市金凤区居住的侯婷婷再回到中心巷附近。“感觉老城灰扑扑的,人也灰扑扑的。”侯婷婷疑惑,“老城真的老了吗?”

  (二)

  “年迈”的银川老城集中了宁夏面积最大的老旧建筑群——

  建成时间超过20年的“高龄”小区有857个,城中村有10个。地下管网带病运行,过流能力不足、跑冒滴漏。居住配套失养失修,运行15年以上的电梯有672部,安全隐患突出。

  一座城市,如同一个庞大的生命体,燃气、供水、供气、电网等基础设施,是城市的“器官”和“血管”。只有每处器官、每根血管健康运行,才能筑起整座城市的生命韧性,守护每个个体的幸福与安全。

  城市更新,绝非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一场精密诊断的系统工程。银川市兴庆区设置“60+8+8+10”的复合型体检指标体系,对61平方公里建成区全覆盖体检,给“住房—小区—街区—城区”做四维影像扫描,摸清家底,找准病灶,精准施策。

  体检结束后,改造从“病灶”的深处开始。北塔三四六队是个突破口,那里房子旧、人口杂、隐患多,“藏”在褶皱里的街巷,有城市进化的另一面:楼道暗沉残破,扶手锈迹斑斑,洗菜池靠青砖加固,楼梯间堆着旧纸板、破煤炉,那是老旧小区的内在肌底。

  “去了很多趟,每次都是直接敲门,面对面跟老百姓聊天、唠嗑。”兴庆区住建局负责人说,“第一次去,就被老百姓的话噎住了。”

  有的群众问:“你拆了我的,多会儿让我们搬回来呢?”有的群众说:“改造别整那些没用的,能不能给老楼加个电梯?”

  还有的群众说:“我们在这住了半辈子,一直等着、盼着,这回终于改到家门口了。”

  山积九仞、路转千盘,扎根人民就有行进的踏实感、发展的确定性。推进城市焕新没什么巧招妙招,靠的是笨办法——“多转多听多问,老百姓让你干的,你不干是懒政;老百姓不需要的你干了,那是瞎折腾。就是老百姓想啥事,咱就办啥事,不要取巧。”

  从征集群众意愿、签订搬迁协议,到土地清理收储、制定开发可研规划,2024年9月集中开工。经过一年多建设,8栋住宅楼全部封顶,预计明年年底回迁新居,让老百姓的“一言一句”化作城市更新的“一砖一瓦”。

  目前,整个银川老城已经完成601个老旧小区改造,2000年前建成的“高龄”小区实现全覆盖。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累计签约1767户,安置区建设正逐步有序推进。6个片区14个危旧房改造项目已获国家批准,明年集中实施。

  今年68岁的史连锁在银川老城生活了一辈子,从西塔的老平房到高台寺安置小区,再到景墨家园。“一辈子没挪窝,一直在老城。”史连锁说,“这几年,老城变化大,越老越有味道。”

  (三)

  城市的记忆,总与独特的味道相连。

  老城的沙湖宾馆承载着很多银川人的共同回忆。早餐买一个沙湖大馒头、一小瓶油泼辣子,日子是平淡悠长的烟火气。2023年,经营了25年的沙湖宾馆谢幕。关闭的老建筑开启了记忆的旧闸门,很多网友提到沙湖宾馆的大馒头、沙湖大鱼头,是一种记忆、一种情怀。丢失的记忆能找回来吗?

  改造,有破旧立新、车水马龙的“宏大叙事”,也有一砖一瓦、一巷一街的工笔作画。无论是覆盖61平方公里的全面体检,还是创新模式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抑或将城市痛点转化为幸福亮点……银川老城用“一针一线”的城市焕新,慢慢修、细细改,留住烟火气,重新织就这座城市的品质与活力。

  对老城居民来说,城市是身边熟悉的一切,是家门口的早市、常去的理发店、附近的小餐馆,也是老街巷、老邻居、老味道。这几天,细心的市民发现沙湖宾馆正在装修改造,承接改造的项目负责人赵兴强说:“群众呼声很高,都希望能留住老银川人的早餐记忆。我们这次改造完整保留并重装了一楼的早餐店,希望能重启那口熟悉的老城味道。”

  银川市丽景北街一幢白色楼栋里,血液透析机发出规律的嗡鸣。这个设有80个透析单元的医疗场所,曾是一处闲置了8年的建筑——一家濒临倒闭的火锅店。“我们接手后,用了半年时间装修改造,今年2月正式接诊。”银川肾康血液透析中心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少华边走边介绍,走廊两侧的紫外线消毒灯每2小时自动启动一次,透析用水处理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转。

  闲置房屋盘活,破解了资源错位、空间错位等难题。曾在三甲医院肾病科工作的中心副主任医师田大成认为,这种模式具有示范意义:“利用闲置房屋改造成医疗场所,既能降低运营成本,又能填补社区医疗空白。”

  通过技术赋能、场景重构和生态重塑,老城21处旧的厂房楼宇被激活,由闲置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更多低效用地和闲置资源焕发新生。

  城市,是一个会呼吸的有机生命体。这个有机的生命体内部,有孩童的欢笑、上班族的奋斗、广场舞大妈的闲适、银发老人的康养。生命的脉动,在亦古亦新的街巷里,在留存记忆味道的老店里,在步行街流淌的光阴里,在海宝福灯会璀璨的星光里。老城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看得见”的外在容貌上,更体现在“看不见”的精神内核里,是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是万类霜天竞自由,是每个人都能在城市里找到自洽的小幸福。

  在“十四五”决胜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历史节点,面对“逝者如斯夫”的自然时间,面对“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的历史时间,面对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乡村振兴的全新考题,老城的未来还有更多希冀,等待时间的落笔。

  老城不老,宛若新生。

  作者:宁夏日报记者 李东梅 王 猛 白 茹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八届进博会丨中国馆精彩亮相

  •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创纪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遥远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起源区域有哪些特征,人类至今知之甚少。但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分析太阳爆发活动,探究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奥秘。
2025-11-06 10:35
这几年,子午工程已经有不少应用场景。例如在航天员出舱时,提前进行空间天气预报,避免在太阳风暴来临、空间有高能粒子时出舱,保护航天员健康安全。
2025-11-06 10:34
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形态从手环、手表延伸至耳机、眼镜、戒指等形式,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改变了消费者生活方式,推动着健康管理、时尚消费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2025-11-06 10:32
电动车充电慢、冬天“趴窝”、安全隐患大……这些困扰电动出行的难题,迎来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2025-11-06 10:19
目前,我国约70%的待发现油气资源蕴藏在深层超深层、复杂构造及非常规等新领域。如何找到这些宝贵的油气资源,精准绘制“藏宝图”?
2025-11-06 10:1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于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3I/ATLAS)。其间,天问一号环绕器距离目标天体约3000万千米,是目前观测该天体距离最近的探测器之一。
2025-11-06 09:56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11-05 03:50
近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5 04:20
科技论文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5-11-05 04:20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