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27日,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在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自然资源部集中发布一批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固原市泾源县三关口废弃矿区生态修复案例入选历史遗留矿山类优秀案例,成为我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又一生动范例。
三关口位于泾源县六盘山镇,地处六盘山南麓弹筝峡口,紧邻六盘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度是宁夏境内及周边地区建筑石料的主产区和核心供应之地。长期的无序开采致使当地山体裸露、植被受损、空气污浊、河水泛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为彻底解决三关口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切实摒弃“靠山吃山”的粗放模式,2017年,我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启“绿盾2017”专项行动,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先后投入1.2亿元关停33口石灰窑和6家石料厂、2家水泥厂,拆除构筑物、建筑物22395平方米,实现治理面积2077.65亩,让曾经满目疮痍的三关口废弃矿区重焕生机和活力。
“我们按照‘边整治、边恢复、边治理’的原则,系统性地融合了‘关停清退、地貌重塑、科学复绿、水系活化、长效管护’的全链条治理路径。”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副处长尤洋介绍,在对三关口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过程中,我区将生态修复与绿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实施矿区综合治理、修复山体、治理河道、建设矿山公园,采取工程固基、自然复绿、人工增绿相结合的方式,栽植油松、柳树、沙棘等树木16万株,间作紫花苜蓿、红豆草等草种20余种,有效遏制了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同时,坚持综合施策,治水与活水并重,治理颉河河道11.3公里,拓宽疏浚河道,形成水面9万平方米,实现水体的“自我净化、自我循环”,颉河水质不仅有了显著提升,也逐渐恢复了自然形态和行洪能力。
泾源通过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压实县、乡、村三级管理责任,由当地成立专业管护队伍,对修复区域进行常态化巡查、维护。同时以三关口矿山公园为基础,导入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产业,反哺生态修复成效的持久维护。
尤洋说,如今,三关口当地绿化率显著提升,区域空气质量大幅改善,颉河三关口段出境水质稳定在Ⅱ类水质以上,重现“水清河畅”的美景。逐年向好的生态环境也催生了绿色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蒿店村、集美村等矿区周边村镇的肉牛养殖、中药材种植、菌菇产业等发展得红红火火,村民收入来源从依赖矿企务工转变为多元化绿色产业收入,真正实现生态颜值与产业价值的双重提升。(宁夏日报记者张唯)
作者:张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