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4日,中国人才杂志社公布“2025年(第七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结果,《宁夏银川:优化政策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案例获选“最佳案例”。
近年来,银川市扎实推进“才聚宁夏1134行动”,发布银川“人才兴市30条”,健全完善“1+1+N”人才政策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不断优化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环境。工业级3D打印技术产业化应用实现“零的突破”,小牛全自动串焊机等技术“打破壁垒”,银利电气特种变压器等“上天入海”、嵌入“国之重器”,一系列首创性、标志性科创成果相继问世。
近两年,留银川就业创业青年人才突破18.34万人,全职引进硕博人才连续三年翻番,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先后四次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银川市先后制定出台政策文件16个,建立“双轨制”人才评价体系,通过“问东家、问专家、问大家”,建立“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的“双轨制”人才认定标准,树立全新人才评价导向。聚焦科技创新、技术技能等8个重点行业领域分类设置专属人才评价指标,将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等纳入高精尖缺人才认定范围,破除“四唯”弊端,使产业技能型人才也有机会享受高精尖缺人才政策和优厚待遇。建立“一产一策”支持机制,聚焦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银川市“三都五基地”和“四新”产业发展布局,六盘山实验室成功落地银川经开区,争取自治区特色人才项目支持建设重点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人才培养与技术攻关的双赢局面。
银川市制定出台柔性引才综合性政策,面向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选聘“科技副总”“周末工程师”。启动实施“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先后举办“筑巢引凤”“引凤归巢”等系列招才引智活动,分级落实本科、硕士、博士引才补贴,每年抢抓春秋两季“黄金期”组织赴北京、西安、兰州等地开展“组团式”引才,引导宁籍学子向银川加速集聚。
同时,银川市设立人才专项事业编制,通过“定向配编”“带编入企”等,为重点领域“人才断层”的事业单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政聘企用”方式向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型企业输送高层次人才。
着眼服务优化人才环境、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银川市撬动金融机构支持优势,设立2000万元“银川英才”风险缓释基金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增信担保并加大信贷投入,设立1000万元“银川新星”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和科创团队发展,累计为6家D、E类高精尖缺人才领办的科技型企业提供最高500万元无担保低息贷款,对2家初创企业提供股权投资等金融支持。
同时,银川市通过“人才驿站+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购房(租房)补贴+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多样化保障形式,银川市累计建设各类人才公寓、人才驿站、共有产权房、可售型人才房等8000余套,全年可为近万名人才提供住房服务。(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