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秋高气爽,秦韵悠扬。10月4日晚,在宁夏青铜峡,第十届“走?黄河岸边吼秦腔”秦腔票友大赛总决赛在青铜峡黄河奥体中心圆满落幕。活动以“十载秦腔吼,声贯黄河情”为主题,通过“赛事搭台、文化唱戏、全民参与”的模式,打造了一场覆盖广、规格高、影响深的文化盛宴。
舞台上,水袖翻飞,唱腔高亢。参赛者们虽非专业演员,但一招一式尽显功力,一颦一笑皆含戏韵。他们演唱的《庵堂认母》《清风亭》《周仁回府》等经典选段,引得台下懂行的老戏迷们时而凝神静听,时而高声喝彩。
“众家哥弟落了马,倒把延昭活痛煞……”来自中宁县的任克会一登场就唱功非凡,他带来《五郎出家》选段,声若洪钟,将杨五郎对命运与忠诚的反思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出结束,他激动地对记者说:“我唱了很多年秦腔,今天站在这个台上,听到乡亲们的掌声,心里特别激动!”最终,他凭借稳健的台风和地道的唱腔荣获大赛第一名。随着节目依次上演,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来自叶盛镇70岁的戏迷刘大爷一边打着拍子一边说:“好啊!这唱得有味儿!比看电视过瘾多了!你看那个‘包公’,多威风!”最终经过6场海选、4场半决赛、1场决赛等环节的激烈角逐,根据专业评委现场评分、亮分,最终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闪耀新星奖4名、优秀奖10名。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的传承与发展,正深深植根于这份来自基层群众的参与和热爱。本次票友大赛不仅为秦腔爱好者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功吸引了年轻群体的关注,有力推动了秦腔的“年轻化传播”。据悉,本届秦腔大赛以“传承秦腔雅韵,共筑文化根脉”为核心主题,吸引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古等多个省(区)的300余名爱好者参赛。赛事以“素人挑战”为特色,选手涵盖退休老人、学生、商户等多年龄段群体,35岁以下选手占比30%,较上届显著提升。决赛特邀秦腔名家马友仙、李娟等现场指导,提升赛事专业水准。大赛线上线下总观看人次突破502万,开幕一周内带动青铜峡旅游咨询量增长30%,有效推动秦腔传承与文旅融合发展。
曲终人未散,余音犹绕梁。这场以“素人参与”为基、“名家指导”为撑、“全民共享”为目标的秦腔票友大赛,不仅是非遗传承与文旅融合的成功实践,更赛出了名次之外普通人对传统艺术最质朴深沉的爱。“今后我们将持续深耕活动品牌,拓宽报名参赛渠道、丰富比赛内容形式、扩大传播范围,为秦腔爱好者搭建更广阔的交流与展示平台,持续提升活动影响力,使大赛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以文旅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更多文化动能。”青铜峡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