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23日,以“几字弯畔话生态黄河文脉谱新篇”为主题的生态文学活动在宁夏银川启动,汇聚来自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五省(区)的50余位作家、评论家及媒体记者,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文学表达,推动生态文学创作与实践深度融合。
中国作协会创联部综合处处长、评论家赵兴红在致辞中谈到:“银川这片土地承载着独特的生态密码与文化基因。生态为文学提供养分,文学也让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她回顾了张贤亮等作家笔下的西部自然书写,指出生态文学应深入自然现场,洞察变迁,呼唤和谐。
“黄河‘几’字弯区域拥有独特的生态禀赋和文化底蕴,当前我们正用文学记录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宁夏作协副主席闫宏伟说,宁夏文学界一直高度重视生态文学创作,积极组织文学活动,带领作家深入生态建设一线,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防沙治沙、湿地保护等主题采风创作,用笔墨记录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创作了一批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生态文学作品。
据了解,2023年,在中国作家协会的支持下,银川市荣获“全国生态文学创作基地”称号,2024年,首届“美丽宁夏”全国生态散文创作大赛成功举办,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全方位展现了宁夏生态建设的显著成效。
作为全国首个由中国作协与社会文学团体共同授牌的“全国生态文学创作基地”,银川近年来在生态文学领域持续发力。本次活动在2024年首届“美丽宁夏”全国生态散文创作大赛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内容维度,设置文学大讲堂、创作分享、实地采风等多重环节。鲁迅文学奖得主穆涛主讲的《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智慧》为现场创作者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学盛宴。马步升、吕新、杨瑛等作家则围绕“生态写作的实践与作为”展开交流。?
活动期间,银川市文联还与西夏陵、贺兰山岩画管理处、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夏志辉源石葡萄酒庄有限公司四家单位签约,合作建立“全国生态文学创作基地实践点”,为作家提供更多创作支撑。9月24日至25日,作家们分赴白芨滩、闽宁镇、贺兰山岩画、览山公园等地开展采风,实地感受防沙治沙、生态产业、乡村振兴等实践成果。?
下一步,银川市将持续深化与黄河“几“字弯地区省市的文学合作,挖掘地方生态与文化资源,培育本土创作力量,助力生态文学成为传递“美丽宁夏”形象的重要载体。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