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最近,宁夏吴忠市同心县豫海镇罗山社区居民杨波刚从内蒙古回来,就到社区的零工驿站咨询下一份工作。“以前工作得自己出去找,收入还不稳定,现在通过零工驿站给我介绍的装修公司,内蒙古和宁夏两头跑,收入比以前提高了40%。”杨波告诉记者。
9.12零工驿站20250912143553_171_38
据了解,罗山社区的零工驿站每天都有人来找工作。这样的便利,得益于同心县近年来以构建“15分钟县城就业服务圈、5公里乡镇就业服务圈”为目标,加快零工市场与零工驿站的建设。目前已建成600平方米县级零工市场,配备2台就业智能终端,提升“互联网 + 就业”服务水平。依托人口分布和产业特点,建成包括永春社区、韦州镇庆华村等在内的8家零工驿站,让群众“家门口就能查岗位、找工作”。其中,罗山零工驿站自投用以来,已“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9批次1600余人,带动社区劳务移民就业85人。
大山搬出的居民杨树花说:“家里有两个孩子,之前因为不识字找工作不容易,通过零工驿站介绍,现在在附近服装厂上班,一个月工资三千多,照顾孩子非常方便。”
为激活脱贫劳动力输出“引擎”,同心县还重点打造专业化劳务经纪人队伍。通过闽宁协作、“同心大讲堂”等平台培训350余名经纪人和劳务专干,精准匹配岗位。目前全县336名经纪人、142家村级合作社、9家驻外工作站联动,构建“村有合作社、县有经纪人、外有工作站”服务体系。
在王团镇联合村,“村党支部 + 劳务合作社 + 经纪人”模式成效显著。经纪人杨宝虎今年负责对接内蒙古土豆种植企业。“今年组织了45名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月薪7000元以上且包食宿,并实现全程跟踪服务,无一人中途返乡。” 杨宝虎说。
今年以来,同心县以“有组织、定向化、技术性”劳务输出为核心目标,以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通过“政策、精准、协作、技能、服务”五力齐发构建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目前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0.16万人、创收17.6亿元,其中3.04万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为农村群众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固原市西吉县也通过精准技能培训推动劳务品牌化发展。清晨,西吉县吉强镇团结村部广场上就站满了人,一场叉车驾驶技能培训即将开始。教练员挨个指导学员进行实操练习,二十多位村民等在一旁,跃跃欲试。刚大学毕业的李强强也主动报名:“前段时间刚从广东辞职回家,听说政府组织了叉车技能培训,赶紧来试试。多学一门技术,就业就多一条出路。”
9.12 叉车培训20250912143519_169_38
像这样紧扣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正是西吉县健全劳务输出“品牌培育”体系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西吉县创新推出“企业点单+政府牵单+群众接单”模式,将品牌培育与技能培训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劳务品牌矩阵。通过实施劳务品牌“促创业扩就业”专项行动,该县已筛选培育出包括“西吉绣娘”“西吉厨师”“货运先锋”等在内的10个具有地域特色、技能突出、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劳务品牌,每个品牌均带动超过2000人实现转移就业。
以“西吉焊匠”为例,县里通过建设吉强镇金色电焊手孵化基地,系统开展技能培训与资格认证,推动务工人员持证上岗、品牌化输出。这支劳务队伍已壮大至2700人,累计培养焊接技工1899名,业务覆盖银川、内蒙古、新疆等多地建筑工地。
9.12西吉焊接20250912105920_950_178
劳务品牌不仅促进了就业,也提高了劳动者收入。宁夏建明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建明介绍:“我们的工人大多来自吉强镇,技术好的每天能挣500元左右,普通的一天也有200元。公司一个月发放工资就超过20万元。”
记者在宁夏多地了解到,以改革破题、以服务赋能、以品牌引领的就业致富新路径,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通讯员 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