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宁夏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经验做法实践成功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案例集》。据了解,《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案例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发行,以全国60个城市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从城市本地特征和突出问题出发,总结提炼以海绵城市理念推动城市水系统建设的思路与路径,展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解决城市水系统问题的成效。
银川市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先后出台《关于切实做好建设项目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等事项的通知》等8项制度性文件,编制出台了《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导则》等6项技术标准规范,组建103名指导专家库,为海绵城市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提供技术指引。
2022年以来,银川市累计实施内涝积水治理、公园绿地、海绵型道路等项目157个,完成贺兰山东麓拦洪库提标改造5处、水系综合治理114公里,建设海绵型道路40公里,雨水管网62公里,有效缓解了道路积水、污水厂超负荷运行等问题。加快建设西夏区南部、金凤区中北部两个示范片区,搭建起了雨水下渗、蓄滞、净化、回用、排放的“海绵系统”,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应对洪涝灾害弹性和韧性明显提高。
针对水资源短缺实际,持续在“留住天上水、用好黄河水、保护地下水、多元利用非常规水”上下功夫,通过建设雨水集蓄利用、CSO调蓄池和雨水调蓄池等设施,全面收集各类非常规水进行处理后用于城市绿化、河湖补给,将节省下来的水资源用于“四新”产业发展。截至目前,新建雨水和CSO调蓄池8座共35.5万立方米,增加雨水自然调蓄空间37.7万立方米。2024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共计31.76万立方米,为城市发展注入“水动力”。
银川市建成银川市海绵城市智慧监管平台,开发海绵城市一张图、项目管理、风险预警等多个子系统,打造了一个集“智能化、信息化、精细化”于一体的海绵城市智慧管理平台,为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定及信息化管理提供科技支撑。截至目前,平台的所有功能模块全部上线,共接入344套水质、液位、视频等相关监测数据,建立起了实时监测+预警管控+全域评估的监测评估体系,实现数字监管、精准监管、智能监管、全过程监管,为海绵城市建设插上了“智慧翅膀”。
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排查、精准定位城市积水内涝高发区域,实施改造“+海绵”工程,完成50个老旧小区、13个新建小区、43处公园绿地(3565亩)、19所中小学的海绵化建设与改造,整治内涝积水区段15个。
截至目前,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134.24平方公里,占实施范围比例达到42.4%,城市防洪标准、天然水域面积比例、可透水面积比例、污水集中收集率、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等均达到考核指标要求。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通讯员 艾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