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2日,银川当代美术馆十周年特展正式启幕,在展厅中写下十个维度的艺术叙述,也展开一场从“荒地”中生长出的“种植手册”。
银川当代美术馆的创始人、馆长刘文锦告诉记者,在过去10年里,银川当代美术馆策划了多个重要展览,开展了馆藏研究,组织了上千场公共活动,将艺术带入了校园、社区和乡村。在与全球对话的同时,也在与土地深度互动,得到了国内外艺术界及公众的认可与支持,她认为“越是文化艺术资源贫乏的地方,对美术馆的需求越迫切,也越有意义”。
10年前,银川当代美术馆在黄河西岸与湿地芦苇之间落地萌芽。10年之际,银川当代美术馆策划了“十/10”特展。“十”代表对历史和人文的回顾,连接了黄河岸线与西北文化的深厚根基;而“10”则指向未来,探索科技、理性与艺术边界的扩展。展览分为十个单元:激澜、涌现、河图、东方、汇聚、共融、稚光、醇酿、节日、回响。每一个单元都代表着银川当代美术馆十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汇聚成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未来发展方向。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挑高12米的2号展厅被打造为一座“记忆剧场”,全面回顾银川当代美术馆 2015—2025 年的十年历程。通过文献、照片、影像、实物和现场重现等方式,五大工作领域——展览策划、典藏研究、公共教育、设计出版与公关传播——得以系统呈现与梳理。
10年间,银川当代美术馆以一座边陲美术馆的身份,逐步搭建起一张跨越地域、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网络。从2015年开馆至今,共与来自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的1057位艺术家建立联系,涵盖展览(双年展)、驻留、工作坊等多样形式。同时,诸多策展人、研究者、批评家与文化学者也曾在此交流思想。还有数百位志愿者、本地高校师生与普通观众,以各自的方式参与进来,每一个独一无二又不可或缺的个体才构成了银川当代美术馆的精神肌理。
10年是一道风的轮廓,更是一粒种子的成长线。银川当代美术馆,在这片沙砾与水泽之间,仍将继续守望、播种、发酵,等待下一次更辽阔的“回响”。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