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宁夏故事|黄河湿地:飞鸟的诗意栖居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宁夏故事|黄河湿地:飞鸟的诗意栖居地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2025-01-11 15:02

  大河浩荡,滋养万物。黄河从青藏高原蜿蜒而下,进入宁夏,流经银川、石嘴山、吴忠和中卫,润泽塞上。充沛的水源和温润的气候,孕育出分布广泛、密度大且数量众多的湿地,纵横交错的湖泊、河流、沼泽、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全球候鸟迁徙版图中天然通道。

  百鸟争鸣,万物竞秀。数百万亩的宁夏黄河湿地,宛如鸟儿的乐园。每年,数十万候鸟如约而至,在此繁殖、停歇、越冬。大鸨、白尾海雕、黑鹳、中华秋沙鸭、灰鹤、白琵鹭、小天鹅、大天鹅、白尾鹞、游隼等珍稀鸟类或集翔于空,或翩舞于水,勾勒出自然界最动人的生命图景,演绎着鸟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故事。

  黄河岸边自在啼

  每年秋冬季,候鸟沿着古老的“航线”,循黄河而来,位于黄河上游的银川湿地,便成了它们长途跋涉中的温馨驿站,在候鸟全球化迁徙旅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银川是中国西部以及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至关重要的迁徙途经地和栖息繁殖地。”1月7日,银川市湿地保护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吕金虎介绍,银川现有野生鸟类24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二级保护动物20种,较2017年新增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每年夏秋时节,漫步在燕鸽湖、北塔湖等湖畔,红嘴鸥在空中盘旋翱翔,洁白的羽翼划过清冷的天空,时而如离弦之箭,一头扎进水里,瞬间叼起小鱼;时而优雅地游至岸边,灵动的眼睛望向人群,毫不畏惧地与人“互动”,引得众人一阵欢呼。

  “过去,乱垦滥牧让这里的湿地植被退化、沙漠化严重。近年来,通过封育禁牧、退田还滩,种植红柳、沙柳,成功挡住了沙漠的侵袭,生态环境逐年好转。”走进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站站长麦东感慨万千。

  自2017年开展湿地修复工作以来,人类活动干扰减少了,黄河外滩国家湿地公园水系更加通畅,生境岛、鸟类栖息地不断完善,为候鸟打造理想家园。“公园现有4个湿地类型、4个湿地型,生态功能完备。”黄河外滩湿地公园负责人周莲介绍,每年来这儿繁育、迁徙的鸟类逐年攀升。

  多年来,持之以恒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行动,让银川湿地重新焕发光彩,成为鸟类的欢乐家园。每年秋冬交替时节,可看到数以万计的冬候鸟前来栖息、翩翩起舞,悠然鸣叫。“看着这些候鸟在银川过得舒舒服服,心里别提多高兴,这说明生态环境是真的好。”摄影爱好者王虎强说。

  随着黄河岸边野生鸟类数量增多,珍稀动物种群愈发壮大,湖泊湿地早已不是简单的休闲场所,而成了候鸟们眷恋的港湾。截至2024年10月,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监测到水鸟17目31科67种,黑鹳、白尾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频繁现身。

  “我们加大巡护力度,组织员工对鸟类栖息重点区域进行投食,确保它们安全过冬。”麦东介绍,还利用高清监控摄像头和无人机全方位“站岗”巡护,对未迁徙的鸟类和留鸟精心照料,让鸟儿享受“暖暖”的冬天,不被惊扰。

  银川湿地,这片承载着生命与希望的土地,在寒冷的冬日里散发着炽热的温度,护鸟、喂鸟、拍鸟等“人鸟共舞”的画面随处可见。护鸟志愿者穿梭在芦苇荡,修补鸟窝、投放食物;摄影爱好者隐藏在草木中,只为捕捉候鸟灵动瞬间;市民们漫步湖畔,与候鸟亲密互动,用快门声定格美好瞬间。

  飞鹤百啭随意移

  石嘴山市地处我国三大候鸟迁徙线的东亚—澳大利亚和中亚两条迁徙线上,是重要的候鸟集群停歇地和迁徙中转站。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灰鹤就会历经千辛万苦,从西伯利亚迁飞到惠农区黄河湿地越冬、栖息。

  对于摄影师陈小组来说,这段时间是他拍摄灰鹤的关键时期。每天清晨,他早早起床,准备好摄影装备,驱车沿着黄河一路向北,奔向灰鹤常去的觅食点。发现灰鹤的行踪后,他俯身走进湿地,慢步前进,到合适的距离,半跪或趴在地上,用超长焦镜头捕捉灰鹤的姿态与神情。

  “灰鹤全身都是灰色的,头顶有一块‘丹顶’,有着比一般鸟儿更高大的体型,体态优雅高贵,第一次看到它们,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每次见到灰鹤,陈小组还是如第一次见到时那样兴奋激动。

  67岁的陈小组拍摄野生灰鹤已有8个年头,由于对灰鹤拍摄执着,成了人们口中的“追鹤人”,有时为了一个镜头,他甘愿在寒风里等上一整天。有一次,他在冷风中蹲守了一周,却连灰鹤的影子都没见到。

  “灰鹤对人类的活动十分警觉,一有动静,它们就会立刻飞走。”陈小组坦言,拍摄都是“碰运气”,并非天天如意。后来,陈小组逐渐摸清了灰鹤的作息规律,拍到的照片也越来越多。相册里也集齐了灰鹤俯拍、仰拍、追拍、特写等不同角度的动态镜头,电脑里储存的全是灰鹤的照片和视频。

  8年来,他拍摄灰鹤图片及视频35万张(条),见证了灰鹤数量从几十只到数千只的变化,掌握了灰鹤在石嘴山黄河流域越冬栖息的第一手资料,为宁夏有关部门研究灰鹤留下了珍贵的科学依据。

  位于平罗县的天河湾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也成为候鸟的“最佳补给点”。湿地内有天然红柳林5万亩、野生动物资源59科236种、植物资源62科268种,是我国西部东亚和澳大利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栖息地之一。

  每年9月底至次年4月上旬,有近3000只灰鹤迁徙而来过冬,同时灰雁、豆雁及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鸨和白尾海雕冬季伴留越冬。夏秋季,赤麻鸭、斑嘴鸭和黑翅长脚鹬数量也达5000余只。

  “黄河湿地周边鸟类资源十分丰富,生态景观独特,是国内外最为重要的候鸟迁徙地和观鸟胜地。”当地摄影家岳昌鸿说。

  黄河石嘴山段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地貌特征,成就了丰富的野生鸟类资源。每年春秋,数万只候鸟过境石嘴山,停留觅食歇息或是越冬栖息。冬季,灰鹤、豆雁、天鹅等鸟类,在这片广阔的湿地中,找到了它们理想的家园。

  为更好地保护这些野生候鸟,当地政府建设野生鸟类智慧监测平台,通过实时监测、拍照识禽等方式,进行“鸟类普查”。

  “目前全市已建设野生鸟类智慧监测平台3个,通过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到野生鸟类的活动情况,动态捕捉到鸟类影像,并且通过后台的鸟类识别软件,识别被监测鸟类的种类和数量。”石嘴山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李浩介绍。

  石嘴山市以“一河一山两湖”为重点,全面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生态系统、重点生态廊道、重点河湖滩地保护修复,以银河湾、天河湾为主的黄河湿地以及星海湖、简泉湖等野生动物栖息地面积及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迁徙留居石嘴山的候鸟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如今,丰富的候鸟资源、珍稀濒危候鸟物种,呈现出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为这里增添了灵动的生态新元素,“灰鹤之乡”成为靓丽的生态名片。

  百灵翩舞满湖岛

  冬季的吴忠,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与黄河两岸的湖泊湿地,迎来从远方飞来的“老朋友”。天鹅、窦燕、灰鹤、白鹭等候鸟如约而至,天鹅在开阔的湖面上嬉戏、觅食,为保护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

  “天鹅对生存环境要求比较高,只有良好的水质、丰富的食物,以及安全的环境,才能吸引它们驻足。这几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到此越冬的天鹅数量逐年递增。”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工作人员田宁说。

  连日来,千余只灰鹤现身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里歇脚。为确保候鸟的安全和顺利迁徙,哈巴湖自然保护区进一步加强湿地鸟类监测、候鸟栖息地监测巡护,持续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为候鸟提供安全稳定的野外生存环境。

  吴忠市是全国3条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在春季3月至5月和秋季9月至11月的迁徙期,途经吴忠的候鸟在湖泊、河流等湿地栖息停留,补充体力。该市各地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推动湿地保护修复,打造山清水秀的绿色生态空间,为候鸟迁徙营造一个安全的栖息环境。

  每年秋冬季,红嘴鸥、白琵鹭等候鸟种类和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也成为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常客。全年累计监测记录到鸟类15目26科69种8万多只。

  候鸟如期回归是对生命延续的承诺,努力留下候鸟则是人类对这一承诺的回应。吴忠市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因地制宜,多管齐下,不断加强湿地鸟类监测及候鸟栖息地监测巡护,并采取修建防护栅栏、保水保湿等措施,保护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为候鸟提供充足的食源,让候鸟在这里安全迁徙越冬。

  马金梅是吴忠市湿地保护中心的一名鸟类监测员,每天她和同事都要扛着至少5公斤的设备在湿地里巡查,观察候鸟动向,了解鸟类的生存和活动状态,为护鸟工作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以为当地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吴忠市的湿地保护工作不仅为候鸟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在这里栖息,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无边山河任鸟飞

  在中卫市黄河岸边的浅滩上,张晓明如往常一样,手持相机,迈着轻盈的步伐,穿梭于枯黄的草丛之中,寻找栖息的候鸟。随着快门声悄然响起,一个个灵动的瞬间被定格,成为鸟儿们珍贵的“影像档案”。

  “这里是中卫市香山湖的一角,名为生境岛,与黄河相邻,远离城区,环境静谧,周围是隐蔽的小林和水边浅滩,是候鸟钟爱的栖息之所。”对这片土地与水域环境,张晓明了然于胸,每一次来,都会有新的发现与收获。

  2022年,中卫市开展候鸟保护工作,张晓明如愿成为一位候鸟“守护者”。“我的工作从寻找候鸟的足迹开始,自此迷恋上这个工作。”拍摄监测候鸟已成为张晓明生活的一部分,每一次相遇如同与久别重逢的故友相聚,满是温情与欣慰。

  “即便冬季候鸟种类有所减少,但大天鹅等珍贵鸟类依然眷恋这片土地,选择在此栖息越冬。”每天,张晓明背着相机,穿梭于香山湖或者黄河边,每拍到一种候鸟,便匆匆赶回,与鸟类图鉴仔细比对。在不断地积累与学习中,他对鸟类的认知日益丰富,已能轻松识别候鸟种类。

  “湖泊水质改善及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驻足。”张晓明说,每年从春季到冬季,成群候鸟如天边云霞,铺天盖地而来,那景象,壮观得令人惊叹。

  在香山湖的生境岛上,张晓明有过一段难忘的经历。有一次,他在岛附近巡护,观测到了一只灰雁,在小岛上徘徊,他用镜头记录下来。“然而,再次遇到它,灰雁已成双入对了。”张晓明兴奋地说,就像见证老友的幸福生活,心里满是欢喜。

  后来,两只变成了四只,大灰雁带着宝宝在湖中游弋,温馨的场景让张晓明深感生命的奇妙与美好。“现在,对于我来说,守护候鸟不再只是工作,更是一份热爱与使命。”张晓明与鸟相处中,也找到了心灵归处。

  中卫市作为黄河中上游首个自流灌溉区域,黄河过境长达182公里,境内河流、湖泊、沼泽等湿地资源丰富,总面积达44.89万亩,保护率达34.7%。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变好,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野生动植物种类从196种跃升至282种,水鸟种类也由最初的30余种扩展至近100种。

  为保护这些珍稀鸟儿,中卫市针对重要湿地、湿地公园内候鸟的主要分布区、越冬地、繁殖地、迁飞停歇地及集群活动区等关键区域,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巡护体系。并利用湿地保护恢复补助资金项目,开展鸟类栖息地恢复工作,为候鸟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

  如今的中卫,青脚滨鹬、白腰杓鹬、大天鹅、白琵鹭等珍稀保护鸟类成为当地的“常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随处可见,候鸟的欢歌成为这片土地最美的乐章。(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剡文鑫 张敏 蔡莞郁 张璞 贺静)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黑龙江开行首趟民族非遗文化列车

  • 西部科学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