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媳妇有智力残疾,啥活儿也干不了,女儿在读幼儿园,因脑部发育不好,需要长期治疗服药,日子过得很困难,感谢党的好政策,把娃儿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月发1200元养育津贴,街道给我们安排了廉租房,家里还不时有爱心志愿者前来看望收拾卫生,我们一家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近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警民路社区居民高亮谈及相关部门给予的关爱帮扶时感动地说。
高亮一家人的经历是宁夏情系特殊困难群众,开展关爱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当前,宁夏还有极少数像高亮一样的特殊困难家庭,由于老、弱、病、残等多种因素叠加,他们的生活出现困难、日子举步维艰,很难通过单一的救助帮扶措施解决问题。如果这些特殊困难家庭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共同富裕的路上他们就会“掉队”“落伍”,很容易引发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极端事件,亟需给予更具针对性的“格外”帮扶。
今年6月,宁夏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程启动实施,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明确由自治区22个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组织实施基本生活保障、特殊困难农民、特殊困难残疾人、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12项关爱帮扶行动,并在全国首次创新建立联席会议、动态管理、联系包抓、部门会商、宣传引导、社会参与、责任落实7项机制,切实解决特殊困难群众的困中之困、难中之难。
“为便于基层具体操作,我们专门制定下发了《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程工作指南(试行)》,进一步明确对象标准,细化对象发现、入户调查、评议认定、确定方案、跟踪指导、评估验收等工作流程,推动这项民生工程有心有行、见行见效。”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一处处长杨宗鑫表示。
如今,宁夏664个社区、2219个行政村普遍建立以乡镇(街道)包抓干部、驻村工作队、村(社区)干部、专职网格员等为主要力量的主动发现队伍,结合首次排查情况,综合运用“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的方法,再次对全区927户重点家庭逐一入户核查,通过与特殊困难群众面对面交流思想,手拉手沟通感情,心贴心共解难题,让特殊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家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安秀社区的13岁男孩刘杰(化名),出生不足百天时,父亲意外去世,母亲不堪重负离家出走,一直由70多岁高龄的爷爷奶奶抚养,祖孙三人生活十分拮据。由于刘杰(化名)性格比较孤僻、执拗,不愿与人沟通,偶尔还有一些发泄性行为,致使两位高龄老人在照护孩子生活、辅导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困难,奶奶因此整日以泪洗面。
社区、街道两级经入户调查、评议认定,第一时间将刘杰(化名)一家确定为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对象,并与兴庆区教育局等有关部门会商研究确定针对性强的关爱帮扶措施:网格员经常接刘杰(化名)到社区参与集体活动,播放孩子喜欢的电影、电视剧,陪伴聊天、玩乐高机器人搭建等,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社区、街道领导与上级部门多方协调,帮助孩子如愿就读掌政镇宁夏精英武术学校,兴庆区教育局出面和宁夏精英武术学校沟通,达成协议每学期为刘杰(化名)减免2000元学费目前刘杰(化名)在校一切正常,爷爷奶奶也情绪稳定。
眼下,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各地在做好全面入户调查的同时,对重点家庭进行分类,每个县(区)先从最急迫、最复杂的特殊困难群众开展关爱帮扶工作,从“分层分类”变“一户一策”制定关爱帮扶方案。组织200余名市级和县级以上干部担任包抓领导,安排责任单位与特殊困难群众建立结对关系,“一对一”落实关爱帮扶措施,并引入志愿组织参与其中。目前,全区共评议认定首批84户279名关爱帮扶对象,符合政策设计初衷,干部群众高度认可。
据了解,宁夏正在加快推进第一批279名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作,确定精准到人的帮扶措施580条,已落实448条,并启动了第二批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作,拟于11月上旬建立第二批特殊困难群众信息库。各市、县(区)精准识别对象,精细制定措施,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作格局,通过会商机制、提级办理,有效破解了以往依靠单个部门(单位)难以解决的问题。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通讯员 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