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红果”绘就“大未来”——宁夏枸杞企业探访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小红果”绘就“大未来”——宁夏枸杞企业探访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2024-10-28 17:46

  新华网北京10月28日电题:“小红果”绘就“大未来”——宁夏枸杞企业探访

  新华网 韩怡呐 郭香玉

  宁夏,贺兰山与六盘山在此盘踞,黄河与清水河于此交汇,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地理条件,为枸杞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点点红果遍布塞上江南。

  作为中国枸杞核心产区,枸杞产业是宁夏的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健康产业,全产业链涉及种植、科研、加工、销售、冷链、物流、制干及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立足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更好地确保枸杞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高品质产品;如何发挥这一“金色招牌”潜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宁夏枸杞正面临的重要课题。

  秋天的宁夏,云淡天高,景色宜人。恰逢枸杞秋果成熟期,宁夏大地上,枸杞园星罗棋布,一颗颗红果挂满枝头,杞香悠悠,迎来送往。新华网记者将在这里聆听枸杞的故事,见证发展的华章。

  9月26日,记者走进百瑞源殷红子熟枸杞庄园参观采访。新华网韩怡呐摄

  科技兴杞 擦亮“绿色”底色

  枸杞是个好东西,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宁夏枸杞自古就是药食同源植物,蕴藏着枸杞多糖、甜菜碱、黄酮、类胡萝卜素等功能因子,具有补肾、润肺、助阳、生津、益气、补虚、明目等功效,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唯一明确可以入药的枸杞。

  那么,从种植到入口,如何更好地保留其养生天分而不遭破坏?这是宁夏枸杞必须坚守的底色,也是枸杞企业多年来不断攻克的技术高地。

  走进银川市沃福百瑞宁夏枸杞馆,“国家级绿色工厂”“亚洲唯一进入美国FDA绿色通道枸杞加工企业”等荣誉高高悬挂,沃福百瑞引以为傲且津津乐道。

  9月26日,沃福百瑞董事长潘泰安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企业发展情况。新华网郭香玉摄

  沃福百瑞董事长潘泰安生于宁夏中宁,自小就浸润在枸杞文化中,养成了长期服用枸杞的习惯。他介绍,汉书《淮南枕中书》中就记载了“神仙服枸杞法”食疗方,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也有“服枸杞”一节……这些都让他深深意识到,养生功效是宁夏枸杞的底牌,而绿色有机正是为之赋能的抓手。

  作为第一个在宁夏进行有机枸杞种植的企业,沃福百瑞研发出了5种生物制剂,可以对6虫3病进行有效的防治,把枸杞的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我们备案了32项企业标准,适用于市场上所有的深加工产品,通过这些标准,可以更好地规范市场,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潘泰安说,“这是我们对产业最大的贡献。”

  如今,覆盖枸杞整个生育期的枸杞病虫害“五步法”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也已在宁夏全区应用推广,有效破解了保障枸杞质量安全的瓶颈,让绿色种植成为养生佳果的天然保障。

  截至2023年底,当地枸杞种植面积32.5万亩,鲜果产量32万吨。

  离开庄园,新鲜的红果被送上生产线,枸杞原浆、枸杞果糕、枸杞粉等10大类、12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陆续面世,年轻态、零食化的产品广受欢迎。2023年,宁夏枸杞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290亿元人民币。

  在中卫市的中宁枸杞红柳沟小产区,玺赞庄园枸杞的1.5万亩生态枸杞庄园绿意盈盈,红果繁茂。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漫漫黄沙,玺赞的创业故事就从黄沙中的三顶帐篷开始。玺赞庄园的建立,为当地防风固沙、荒漠化治理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玺赞生态枸杞庄园原始地貌。创始人历时2年,终于找到了这块原始干净、适合种枸杞的地方。照片拍摄于2013年8月。(图片由企业提供)

  黄沙中立起三顶帐篷,玺赞的故事从这里开始。照片拍摄于2013年10月。(图片由企业提供)

  走进不远处的玺赞现代化专业枸杞加工工厂,记者看到,身着防尘服的操作工坐在电脑前,机械臂正进行智能包装,人果分离,井然有序。玺赞副总经理张旭介绍到,在这里,清洗、烘干后的枸杞干果经过人工色选、分级、精拣,再通过除尘、除毛发、金属探测,最终进入紫外线杀菌环节。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品质化枸杞全产业链生产加工流程,在保证干净无菌的同时,最大化保留了枸杞营养因子,“我们要为消费者呈现正宗的道地好枸杞。”

  9月26日,记者走进玺赞现代化专业枸杞加工工厂参观采访。(图片由企业提供)

  文化活杞 农旅融合为城市赋能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百瑞源殷红子熟枸杞庄园的名字取自刘禹锡的这首《枸杞井》。走进“殷红子熟”,映入眼帘的是人文荟萃、钟灵毓秀的博物馆和养生馆,与大众印象中的植物庄园大相径庭。

  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郝向峰回忆,“曾几何时,在消费者心目中,宁夏枸杞较为廉价、低端,大家不愿意消费,导致市场不景气,一度出现了杞农挖树毁园的状况。”为了让宁夏枸杞摆脱低端消费认知,百瑞源另辟蹊径,通过文化赋能提升枸杞价值,为宁夏枸杞寻找出路。

  从2009年开始规划,百瑞源先后建成宁夏枸杞博物馆和百瑞源殷红子熟枸杞庄园,走上了一条枸杞文化与旅游文化的融合之路。如今,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进一步打出差异化,百瑞源深耕饮食文化,以枸杞为原材料创作出丰富多元的食物,给游客带来旅游新体验。如今,这里已成为贺兰山东麓旅游线路上的网红打卡地。

  注入文化内涵提升品牌附加值,乘着宁夏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政策东风,百瑞源一跃而起,在宁夏枸杞行业中崭露头角。“文化旅游+枸杞产业”的百瑞源模式,也助力着曾经的“伤心果”,一步步变成了宁夏人的“致富果”。

  9月26日,记者走进百瑞源宁夏枸杞博物馆进行参观采访。新华网韩怡呐摄

  来到位于中卫市中宁县枸杞加工城内的杞滋堂中宁枸杞展览馆,记者看到,学生成了当天的主角。当日,展览馆正在接待600余位中小学生进行研学游。“这也是杞滋堂的常态。”杞滋堂董事长王宇表示。

  王宇说,要真正把一个产业做透、做深,一定要把历史文化挖掘清楚,让消费者真正了解这一产业,所以最开始,杞滋堂打造了一个透明化的观光工厂,将产品深加工的过程展现出来。

  “观光工厂出现后,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看到了这一融合业态的大势所趋,紧接着,就建造了博物馆,设计出品鉴区、研学区等。通过这个博物馆,让千千万万的人了解了中宁枸杞的历史文化,既有外地游客,也有咱们当地人。”王宇自豪地说,“我们免费让孩子们来参观、研学,是为了在孩子们心目中播撒下爱家乡、爱科学、爱创新的种子,或许未来,他们也将投入到建设家乡、传播家乡文化的事业中去,这也是一家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9月26日,600余名中小学生在杞滋堂中宁枸杞展览馆进行研学。新华网韩怡呐摄

  如今,杞滋堂枸杞与中宁枸杞产业集团深度合作,枸杞集团负责5万亩标准化道地枸杞种植基地的管理,杞滋堂负责枸杞深加工研发、创新与生产经营,双方强强联合,相互赋能。同时,杞滋堂采取保护价收购,有效维护市场价格,保障杞农持续增收,为加快中宁枸杞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振兴乡村经济做出巨大贡献。

  品牌强杞 振兴乡村经济

  寻源枸杞,沃野流金。走进中宁县舟塔乡潘营村,枸杞种植园、生产车间一应俱全,农户们正忙着采摘秋果,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潘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仲琪介绍,舟塔乡的枸杞品牌叫“塔杞源”,正是潘营村增收致富的“主角”。

  中宁是驰名中外的枸杞之乡,十几年前,作为西乡枸杞核心产区的潘营村,还是一个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次尝试,王仲琪坚定地认为,潘营村必须要发展枸杞产业,“我们的人才、技术等条件都具备天然优势”。

  为了进一步凝聚全村力量,发展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打造枸杞品牌,王仲琪依托新建成的枸杞基地,于2017年4月24日,注册成立了中宁县舟塔乡潘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并注册了“塔杞源”枸杞商标,其目的就是让群众增强品牌意识,维护品牌信誉,共谋发展大计,共享发展成果。

  到目前为止,潘营村的枸杞产业己形成枸杞产业种植烘干、色选分级、品牌营销、预制菜加工、仓储保鲜产业链,年产值达到220余万元。基地劳务收入成了群众增收的又一途径,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王仲琪介绍,周边及本村群众就近务工,每年解决5000余人次就近就业,在每年的枸杞采摘高峰期,每天约有400多人参加采摘,平均每人每天能挣120块钱上下。

  2023年,“塔杞源”与华宝、百瑞源等宁夏枸杞龙头企业深度绑定,签订产销订单协议,借助中国邮政集团物流平台优势,建立“线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线下产地集中交易配送”贸易渠道,进一步做大枸杞鲜果、干果的销售规模,平均每天成交订单超1600单,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5万元以上。“下一步我们计划通过自媒体平台对产品进行推广,开拓更多销售渠道。”王仲琪说。

  9月26日,记者走进中宁县舟塔乡潘营村进行参观采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中国枸杞之乡,宁夏现代枸杞产业已形成“一核两带”发展格局,拥有“宁夏枸杞”“中宁枸杞”2个区域公用品牌、10余个知名企业品牌。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现存“枸杞”相关企业1.7万余家,区域分布看,宁夏现存相关企业5000余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沃福百瑞董事长潘泰安同时担任宁夏枸杞工程院院长,他认为,宁夏枸杞产业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如今枸杞市场企业众多,不少企业同时开展种植、加工、营销等业务,导致产业链专业细分度不高、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部分企业由此陷入恶性竞争和低级内卷,便出现了此前被曝光的硫磺熏枸杞等事件。他在对宁夏枸杞企业保持信心的同时,也提出应通过更多创新,打造特色化差异化产品,更好地杜绝此类现象。

  同时,在调研过程中,多家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提到,枸杞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采摘量大,采摘进度要快。但因其短期内会结出多茬果实,仅能以颜色区分,又不能有所破坏,如今还不能实现机械化采摘,这也是未来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

  作为宁夏“六新六特六优+N”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六特”之一,枸杞已成为宁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优势与动能。潘泰安表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枸杞在保健品、特膳食品、特医食品等方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下一步,应紧抓“宁夏枸杞”道地产区优势,唱响“中国枸杞之乡”战略定位,向千亿产值目标跃进。

  “我们要把现有的科研成果加速转化,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潘泰安说,“未来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

  • 不再遗憾!因为“这条小鱼在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