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新与醇香的交响——专家学者热议宁夏风土孕育“紫色梦想”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创新与醇香的交响——专家学者热议宁夏风土孕育“紫色梦想”

来源:宁夏日报2024-08-10 20:13

  葡萄美酒,佳酿飘香。贺兰山东麓,紫色魅力尽显优雅气质,一杯杯葡萄美酒里,是创新与醇香的交响。

  好酒源自好风土。宁夏,贺兰山东麓,一个把紫色香醇演绎得如诗如画的好地方。

  “我一年来宁夏十几次,研究葡萄酒,为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出力献策。”

  ……

  8月9日,在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葡萄酒产业体系专家学者交流研讨会上,来自区内外的葡萄酒专家,对宁夏风土、葡萄美酒高度赞赏,并对如何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纷纷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创新”成为专家学者们频繁提到的“热词”,而创新,也是宁夏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热词”:宁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依托东西部协作等机制模式,集聚全国葡萄产业体系的科研力量,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打造为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三个高地”。针对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技术瓶颈,围绕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酿造、新产品开发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推动葡萄酒产业乘势而上,为宁夏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宁夏葡萄酒产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成效非常显著,要做好产业布局规划和品种区域划分,进一步明确哪些地方适合种植什么品种的酿酒葡萄。”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陈卫平表示,要加大创新力度,做好适合宁夏的新品种酿酒葡萄选育工作,比如抗寒抗旱、抗盐碱。栽培方面重视规范化、机械化栽培,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实现精细化管理,推动宁夏产区葡萄酒再上新台阶。

  “宁夏蕴藏的微生物资源很丰富,宁夏的气候条件不仅适合于酿酒葡萄的生长,也特别适合于微生物的筛选和研究,这是宁夏的一大优势。我们团队从2000年起,就开始做葡萄酒微生物的研究,历时20多年,有很多的优势菌株都筛选于宁夏产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博士、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酿酒微生物首席专家宋育阳表示,做葡萄酒产业一定要沉下心来,第一步要迈得坚实,走得稳健,才能让科技成果真正落地和转化,才能有信心通过市场考验,提升宁夏葡萄酒的品质。

  “希望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打出特色、打出品牌,让人一喝就能品出是来自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记住贺兰山东麓的风格。”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兰义宾表示,宁夏葡萄酒产区的风土条件还是有差异的,这就需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从葡萄酒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做好产区的质量表达体系或者风格体系,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教授刘延琳主持的“中国本土葡萄酒酵母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项目成果已通过鉴定,实现了中国本土葡萄酒酵母“从0到1”的突破,宁夏贺兰山东麓也成为刘延琳教授团队非常重视的研究区域,对宁夏葡萄酒产业始终给予高度关注,培育的一些优势菌株在宁夏得到大力推广。

  “大家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评价很好。十多年来,宁夏一些酒庄用本土的葡萄酒酵母,酿造出不同口味的葡萄酒,很受市场欢迎。我们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筛选更适合、更好的宁夏本土酵母,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室,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打造产业化示范产品,做好葡萄酒的‘种业’工程。”刘延琳表示。(记者 丁建峰)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