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黄河黑山峡》亮相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黄河黑山峡》亮相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08-02 14:30

  7月26日下午,在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宁夏人民出版社承办的“《黄河黑山峡》新书发布会”举办。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研究员、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胡平,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掖平,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新书发布会。

_DSC9293

  《黄河黑山峡》是讲述新时代水利人治水兴水黄河故事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入选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是宁夏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扶持项目,讲述了以林立功、吴尚贤、徐迎水等为代表的黄河水利人70多年守望黑山峡,以“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水利精神,参与解决一个又一个用水之困的故事,生动揭示了西北地区黄河流域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并举的“人与河”关系,展现了中国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

DSC04135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孟光永在致辞中介绍了《黄河黑山峡》出版的意义和价值,希望以本书的出版为新的契机,不断丰富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内容和版图,策划、编辑和出版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力品佳作,并诚邀全国文学界的各位作家不断书写新时代黄河文化、长征文化、长城文化等广大人民群众追逐梦想的奋斗史诗,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传递中国价值,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多贡献。

DSC04183

  在新书发布会上,《黄河黑山峡》一书的作者樊前锋讲述了自己深耕纪实文学沃土,通过对水利工程师、工人、当地居民等不同角色的采访和描写,展现这一工程背后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水利工程建设的艰辛历程,还可以感受到当地人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坚韧不拔。同时,书中也探讨了水利工程对黄河生态平衡的双重影响,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SC04197

  胡平认为,《黄河黑山峡》是一部很有气魄的西北叙事,是一部写天地人心、写无数人生存寄托的作品。作品里大事小事拉拉杂杂,可是集合起来,全是在写对黄河母亲河的期待,对人和大自然关系的期待。作品通过写老百姓、写水利人的日常,都在积聚一个宏大的主题。所以这种设计是不动声色的,也是相当现实主义的,黄河黑山峡始终作为浑厚的背景音乐深沉回响。

图片1

  李掖平从人物塑造层面谈到,作品以丰盈鲜活的场景再现和细节刻画,成功塑造了以林立功、徐迎水为代表的黄河水利人的英雄群像。其中既有兢兢业业献身新中国水利事业的经验丰富的老技师,又有勇于担当责任与使命的领导干部,更多的是默默无闻、功勋卓著的普通水利人。这些黄河水利人形象,超越了单一的“英雄”标签,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情感色彩和人性深度。作品堪称一幅具有全景式、史诗性、具实化、认同力特点的历史画卷。

DSC04285

  嘉宾们普遍认为,水资源代表了一种永恒,而人与淡水资源调适的探索和努力,就是人类当下和未来最灿烂的篇章。作者写水不离水,紧盯水资源不偏离,把故事性、可读性、知识性结合了起来。作品以真挚的情怀,发出了节水、节水、深度节水的呼吁。同时,《黄河黑山峡》生动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水利人在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进程中,发挥的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通讯员 陈晶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上海车展:中国汽车品牌引关注

  • 大学里的文创团队 让文物“活”起来 “火”起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