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宁夏同心:石家“四朵金花”零彩礼出嫁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宁夏同心:石家“四朵金花”零彩礼出嫁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06-10 15:12

  前不久,在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石坝村石俊茂家,小院月季开得正艳,朵朵粉红的花儿绽放枝头。花开时节,老石家的第四朵“金花”,27岁的小女儿石燕订婚了。

  在小女儿的婚事上,石俊茂没向亲家要一分钱彩礼,和前面三朵“金花”一样——一门“四金花”,朵朵零彩礼。这样的真爱故事,既要男女双方两情相悦,更离不开女方父母深明事理。

  “婚姻大事,还是要建立在双方共同的情义和志道上,不在于彩礼多少。”58岁的石俊茂以过来人的口吻说,不说旁人,石燕的三个姐姐婚后过得都很幸福。

  养女虽不易 嫁女不小气

  “花”,是同心女人的常用名字,当中饱含着对幸福的深切渴望——幸福像花儿一样,特别是在这片旱塬上。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蒸发量8倍于降水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为这里引来黄河水,解决了当地生活生产用水问题,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对于自己生养的“女儿花”,家长们是精心栽培,花费了不少心血。

  石燕毕业于银川矿业大学,是同心县河西镇“三支一扶”人员,最近她又参加同心县事业编制人员考试,顺利通过笔试,眼下正在积极准备面试。

  和很多外人揣度的不一样,石俊茂对彩礼无欲无求,并非自家富裕不差钱,也非亲家拮据没有能力,更非没有儿子要娶亲。

  早年间,石俊茂在河西镇粮库上班,后来下岗。于是,他就返回石坝村,靠种20亩水浇地为生,农闲时打工贴补家用,日子过得还算殷实,在当地也就属于中等收入水平,不显山不露水。女婿张晓朋是同心县豫海镇城北村人,紧邻着县城,家里经营摩托车、电动车生意,经济条件好。石俊茂还有一个小儿子,只有26岁,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彩礼低调,成材高调。石俊茂努力供四个女儿读完大学,毕业后分别在医院、学校等单位上班,成了名副其实的“四朵金花”。石俊茂解释说,咱家“金花”朵朵优秀,村里村外有目共睹,不需要什么彩礼来显示啥“身价”。

  今朝“金花”之耀眼,丝毫不能掩盖昔日“养花”之艰辛。20世纪末,石俊茂到离老家20公里外的同心县城租房,只为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一年下来,租金就要2000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2000年,石俊茂花6万元在同心县城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商品房,把孩子们都接了过去,让妻子陪读。那些年,石俊茂还在河西镇上班,经常骑摩托车回县城看望家人,一个来回就是40公里……在挣钱与顾家上,他做着艰难的平衡。

  终于,石俊茂夫妇把女儿们一个个培养成才,并各自找到了如意郎君。嫁女不收彩礼不说,石俊茂也不忘帮衬一把女儿的小家。当老师的大女儿石玲,没钱装修新房。老石听说后,掏了几万元支援,把大女儿的“爱巢”装扮得漂漂亮亮。

  零彩礼婚姻 幸福花期长

  三个女儿已然嫁作他人妇,小女儿也成了“准新娘”,正在同心县城全力备考——眼下,石家只剩下老石两口,偌大的院落有些空荡。

  然而,幸福依然有迹可循。一张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照片摆在电视桌上:“四朵金花”笑容灿烂,和小弟依偎在一起。石俊茂满眼骄傲。

  “女儿女婿都孝顺呢,逢年过节,他们都会拖家带口来我这儿。”石俊茂说,我大小房子十几间有200多平方米,院子也大,宽展得足够安顿这一大家子人。更主要的是,和男方家没有彩礼羁绊,彼此没啥心结,孩子们也没啥负担,很快都把日子过好了,心气更顺了,相互走动也就更多了。

  石俊茂只有初中文化,能有不为高额彩礼所动的定力,离不开良好家风的熏陶。石俊茂说,自己双亲都是国家干部,自幼教育他们兄弟姊妹要本分做人,不要贪图便宜。从石俊茂老父亲这辈人算起,石家已开枝散叶到第四代,共有40多口人。“在我们石家,石燕这辈人结婚,都是清一色的‘零彩礼’或‘低彩礼’。”

  不要彩礼得幸福。移风易俗“倡导者”的石家老爷子石彦明已经82岁,身体却十分硬朗,退休后在石坝村养老,如今更是“晋升”为重孙绕膝的老太爷,尽享天伦之乐。儿女子孙们多学业有成,并各自组建了美满家庭,常常相约至石坝村,到老爷子跟前相聚尽欢,成就了一个美满大家庭,欢声笑语不断,惹得乡亲们既羡慕又敬佩:石家人“减负增爱”有远见。

  石家人的融洽无间,从石家的“宽房大院”可见一斑。记者造访石俊茂家时,一进院门,就瞅见一大排房子。记者正在感叹石家大院气派时,却被主人家告知眼前其实是两处院落,只是没砌分户墙而已:石俊茂排行老二,和三弟家是左右邻家,两家人不分彼此,自然没有院墙相隔,形成了“一大院双大门”的共享格局。记者就是从三弟家院门进入石俊茂家。共享还不止于此:三弟家利用毗邻344国道的交通优势,开了家婚宴餐厅,后厨就是二哥家一间房子改造的,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空间招待客人。

  从石俊茂的美满“小家”,到石家兄弟的共享“中家”,再到石老太爷的欢乐“大家”——石家人的和谐友爱不断汇聚着,渐成幸福声势,彰显着移风易俗的不菲“红利”。

  家国共移风 可期花满村

  石坝村有1112户3784人。其中,石家是三大姓之一,在村里很有影响力。石家人作出“零彩礼”“低彩礼”表率,捅破了彩礼的虚荣,赢得了实在的幸福,引得村里人纷纷效仿。

  50岁的杨金福有“三朵金花”。今年5月18日,大女儿杨静出嫁,没收男方一分钱彩礼。杨家还陪送了一份丰厚嫁妆:洗衣机、摩托车等用品,价值1万多元。

  “要彩礼干啥?孩子们刚上班,手头比我们长辈紧得多。”杨金福说,女儿是自由恋爱结婚,办的还是集体婚礼,在移风易俗上做足了表率。

  女儿是老师,女婿也是公职人员,郎才女貌,情投意合——这位“新晋”岳父对大女儿的婚事十分满意。

  “彩礼不要计较,上学可要抓紧。”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父亲并不短视。他说,家长在儿女问题上眼光要放长远,不要计较一时得失。

  把三个女儿培养成才,出力最大的要数家中的“顶梁柱”:杨金福。近15年来,他一直在做轧白灰生意,靠着辛勤劳动撑起这个家。如今,杨金福已年过半百,还在亲力亲为轧白灰,为美好生活努力打拼着。“自己赚钱花得也踏实。”这位父亲坦言,将来他也不会打另外两朵“金花”的彩礼主意。

  与此同时,杨金福也是低彩礼的受益者。杨金福还有一个大儿子,结婚时亲家只收了2万元彩礼——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受益于此的石坝村人还有很多。去年,杨吉平的大儿子成婚,亲家没要一分钱彩礼。于是,杨吉平能把更多资金投入到生产上,眼下他养了200多头牛,既有育肥牛,又有子母牛,是村上的养殖大户。

  “让彩礼归于‘礼’,既有‘零彩礼’户就近示范,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政策引领。”河西镇党委书记王生仁表示,今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遏制高额彩礼的规定,宁夏持续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婚俗改革行动,让同心革命老区人民如沐春风,自觉参与到“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的文明创建中,奋力撕掉如影随形的高额彩礼标签。(通讯员杜晓星、李良、蔡莞郁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拍张全家福 欢欢喜喜庆新春

  • 千年古镇杨柳青的新春年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我国“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观测到一例伽马暴EP240315a,这是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
2025-01-27 09:44
日前,由机器人天工、天轶、小柒与现场主持人共同发布的,以“畅享科技 乐酷亦庄”为主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文商旅体发布活动,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举办。
2025-01-27 09:35
近年来,我国种业快步发展。从种子生产到App订单运输、催芽厂催芽作业、智能秧棚育秧、轨道车运输、智能驾驶插秧、田间水肥管理、App订单驾驶收获,我国已经形成科技范十足的种子生产链条,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度”。
2025-01-27 09:34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2025-01-27 09:34
车辆扎进山体,穿过17.5公里长的锦屏山隧道后,周遭终于从昏暗变得明亮,一座“地下城”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2025-01-27 09:27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25-01-26 09:1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
2025-01-26 09:17
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2025-01-26 09:16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2025-01-26 09:1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1月14日,上海豫园灯会蛇年吉祥灯笼成网红文创伴手礼,其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购买。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
2025-01-24 09:58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