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固原与宁师 血脉相通的“双向奔赴” | 根植热土 根深叶茂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固原与宁师 血脉相通的“双向奔赴” | 根植热土 根深叶茂

来源:固原日报2024-06-05 09:17

  编前语

  5月31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函,同意宁夏师范学院更名为宁夏师范大学。今日官宣消息刷屏各官方媒体网络平台,几代宁师人终圆梦!

  宁夏师范学院是扎根于固原的一所高校,自1975年建校以来,深耕固原这片热土,服务宁南区域发展,与固原共同成长、彼此成就,成为固原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极具魅力的高等学府、极具活力的文化高地。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大部署。脱贫小康后的固原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上了振兴共富现代化新征程,固原发展正处在加快建设宁夏副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旅特色市、奋力开创高质量赶超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阶段,正处在实干奋斗、找回自信、重塑辉煌的关键时期。近日,市政府与宁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固原所需、宁师所能的“双向奔赴”。

  根深才能枝繁叶茂,固原大地孕育了宁师、成就了宁师,也必将振兴宁师。即日起,我们刊发《固原与宁师血脉相通的“双向奔赴”》系列报道,讲述宁夏师范学院扎根六盘大地、奉献六盘大地,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市委、市政府珍惜宁师、支持宁师的坚定信心,展望固原与宁师“双向奔赴”谱写新篇章的美好新图景。

  宁夏师范学院自建校就成为固原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与萧关古道、丝路要冲、胜利之山的历史厚重相比,她享有新时期的美誉。

  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国民教育复苏发展的劲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地处内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固原地区,中学数量激增到近200所,学生5万多人。随之而来的缺师资、缺人才问题凸显,发展基础教育面临“有米无炊”的瓶颈。

当年学生们在校外田野上背书学习的情景。

  当时的固原地委审时度势,于1975年提出筹建六盘山大学,明确面向固原地区,培养急需的干部和师资。1977年3月,在自治区党委同意,但尚未获得国务院批准和正式招生之前,六盘山大学承担了一些短期培训任务。

  1978年,国务院批准校名调整后的相关请示报告,教育部下发文件同意增设固原师范专科学校,固原师专由此诞生,成为固原地区第一所真正的大学。

宁夏师范学院文苑校区(固原师专老校区)正门。

  固原人崇尚教育,一代一代人热切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并把这种精神上的崇尚具象化为对固原师专的顶礼膜拜。固原师专也以同样纯粹的情感反哺固原。

  学校成立之初定位就很明确,面向固原地区培养初中教师,招收高中毕业生,暂设中文、数学、理化、英语4个专业,最大规模400人。当年招收160名新生。学校于1982年陆续由黑城搬迁至固原县城文化巷,就是现在固原人口中最亲切的“老师专”。

固原师专(宁夏师范学院前身)创建之初部分老师的合影。

  “春天,全校师生植树种花美化校园。”“每一个清晨,在花畦边、青松下背书”……即将从记者岗位退休的马天堂是首批进入文苑校区读书的学生,他回忆起母校,满心都是非同寻常的情结记忆。他说,固原师专的诞生是个奇迹,她让贫瘠的六盘大地掀开了以治愚而治贫的新页面,打开了无数西海固青少年的心灵之窗,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一个人一个家庭,以至无数个偏远山乡。他笃定地认为,固原脱胎换骨的巨变,这所大学功不可没。

学校老师给学生示范教授书法课。

  1994年,国家教委同意“固原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此,学校进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时期。

  “大礼堂、学生食堂、实验楼、音乐教室,标准化的跑道和足球场,一排排篮球场,高耸的教学大楼,这些硬件设施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固原都算得上是一流的。”泾源高级中学数学教师禹文军1996年从固原师专毕业,校园里栽种的丁香树和松柏,深深烙印在3年的学习时光中,“教育无小事,事事是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醒目标语,至今记忆犹新。他踏入校门起,就被这浓浓的书香和知识氛围包围,明白同学们将由这里起步,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一生。

三十多年前,老师教导学生上计算机课。

  这一时期,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荣获“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固原卫生学校并入,办学规模明显扩大。至2005年,学校占地面积900多亩,教职工400多人,有16个教学系(部),36个专业,在校生5000多人。10年间,培养毕业生近4000名,宁南山区基础教育80%以上的师资力量、50%以上的医护人员来自固原师专。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党政企事业单位担任要职,一部分继续成长为“西海固作家群”等文化建设方面的中坚力量。学校人才培养成效在宁夏特别是宁南山区经济社会建设诸多层面显著体现。

  同期,学校积极适应全国高校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在全日制专科稳步发展的前提下,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

宁夏师范学院古雁校区校园一角。

  2006年,学校成功升本,更名为宁夏师范学院,进入了历史发展快车道,完成了由专科向本科管理模式转变和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三级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这一时期,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获得专业硕士培养资格,获得免费师范生招收资格,成为全国七所免费师范生试点地方高校之一,同时在教学、师资队伍、基础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先后成为自治区“西部一流”学科建设单位,获批外国留学生招生资质;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自治区高水平本科教育试点学校;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列入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宁夏师范学院古雁校区。

  学校现有古雁、文苑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92.84万平方米。在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工学等4个学科门类共有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41个普通本科专业。有自治区一流学科3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专任教师61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67%以上,硕士及以上学位占84%以上。专任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还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档案工匠型人才等。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9919人、在校研究生612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学生2641人。

宁夏师范学院30周年校庆时,部分退休老师在文苑校区(老师专)的合影。

  日前,教育部批复宁夏师范学院更名为宁夏师范大学,固原有了宁夏第一所师范大学。根植于固原这片历史文化热土,“宁师大”与固原共同成长、相得益彰。许多“老师专”人无不热泪盈眶、发出感慨:50年,人生已过半,学校正青春,当年栽下的幼苗,如今根扎沃土,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六盘山下人才基地,宁南山区教师摇篮”昂首跨入新时代。

  记者 崔一波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中央歌剧院《卡门》唱响沙特

  • 电影《日掛中天》主创亮相威尼斯电影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