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固原与宁师 血脉相通的“双向奔赴” | 根植热土 根深叶茂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固原与宁师 血脉相通的“双向奔赴” | 根植热土 根深叶茂

来源:固原日报2024-06-05 09:17

  编前语

  5月31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函,同意宁夏师范学院更名为宁夏师范大学。今日官宣消息刷屏各官方媒体网络平台,几代宁师人终圆梦!

  宁夏师范学院是扎根于固原的一所高校,自1975年建校以来,深耕固原这片热土,服务宁南区域发展,与固原共同成长、彼此成就,成为固原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极具魅力的高等学府、极具活力的文化高地。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大部署。脱贫小康后的固原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上了振兴共富现代化新征程,固原发展正处在加快建设宁夏副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旅特色市、奋力开创高质量赶超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阶段,正处在实干奋斗、找回自信、重塑辉煌的关键时期。近日,市政府与宁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固原所需、宁师所能的“双向奔赴”。

  根深才能枝繁叶茂,固原大地孕育了宁师、成就了宁师,也必将振兴宁师。即日起,我们刊发《固原与宁师血脉相通的“双向奔赴”》系列报道,讲述宁夏师范学院扎根六盘大地、奉献六盘大地,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市委、市政府珍惜宁师、支持宁师的坚定信心,展望固原与宁师“双向奔赴”谱写新篇章的美好新图景。

  宁夏师范学院自建校就成为固原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与萧关古道、丝路要冲、胜利之山的历史厚重相比,她享有新时期的美誉。

  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国民教育复苏发展的劲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地处内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固原地区,中学数量激增到近200所,学生5万多人。随之而来的缺师资、缺人才问题凸显,发展基础教育面临“有米无炊”的瓶颈。

当年学生们在校外田野上背书学习的情景。

  当时的固原地委审时度势,于1975年提出筹建六盘山大学,明确面向固原地区,培养急需的干部和师资。1977年3月,在自治区党委同意,但尚未获得国务院批准和正式招生之前,六盘山大学承担了一些短期培训任务。

  1978年,国务院批准校名调整后的相关请示报告,教育部下发文件同意增设固原师范专科学校,固原师专由此诞生,成为固原地区第一所真正的大学。

宁夏师范学院文苑校区(固原师专老校区)正门。

  固原人崇尚教育,一代一代人热切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并把这种精神上的崇尚具象化为对固原师专的顶礼膜拜。固原师专也以同样纯粹的情感反哺固原。

  学校成立之初定位就很明确,面向固原地区培养初中教师,招收高中毕业生,暂设中文、数学、理化、英语4个专业,最大规模400人。当年招收160名新生。学校于1982年陆续由黑城搬迁至固原县城文化巷,就是现在固原人口中最亲切的“老师专”。

固原师专(宁夏师范学院前身)创建之初部分老师的合影。

  “春天,全校师生植树种花美化校园。”“每一个清晨,在花畦边、青松下背书”……即将从记者岗位退休的马天堂是首批进入文苑校区读书的学生,他回忆起母校,满心都是非同寻常的情结记忆。他说,固原师专的诞生是个奇迹,她让贫瘠的六盘大地掀开了以治愚而治贫的新页面,打开了无数西海固青少年的心灵之窗,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一个人一个家庭,以至无数个偏远山乡。他笃定地认为,固原脱胎换骨的巨变,这所大学功不可没。

学校老师给学生示范教授书法课。

  1994年,国家教委同意“固原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此,学校进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时期。

  “大礼堂、学生食堂、实验楼、音乐教室,标准化的跑道和足球场,一排排篮球场,高耸的教学大楼,这些硬件设施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固原都算得上是一流的。”泾源高级中学数学教师禹文军1996年从固原师专毕业,校园里栽种的丁香树和松柏,深深烙印在3年的学习时光中,“教育无小事,事事是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醒目标语,至今记忆犹新。他踏入校门起,就被这浓浓的书香和知识氛围包围,明白同学们将由这里起步,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一生。

三十多年前,老师教导学生上计算机课。

  这一时期,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荣获“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固原卫生学校并入,办学规模明显扩大。至2005年,学校占地面积900多亩,教职工400多人,有16个教学系(部),36个专业,在校生5000多人。10年间,培养毕业生近4000名,宁南山区基础教育80%以上的师资力量、50%以上的医护人员来自固原师专。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党政企事业单位担任要职,一部分继续成长为“西海固作家群”等文化建设方面的中坚力量。学校人才培养成效在宁夏特别是宁南山区经济社会建设诸多层面显著体现。

  同期,学校积极适应全国高校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在全日制专科稳步发展的前提下,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

宁夏师范学院古雁校区校园一角。

  2006年,学校成功升本,更名为宁夏师范学院,进入了历史发展快车道,完成了由专科向本科管理模式转变和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三级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这一时期,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获得专业硕士培养资格,获得免费师范生招收资格,成为全国七所免费师范生试点地方高校之一,同时在教学、师资队伍、基础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先后成为自治区“西部一流”学科建设单位,获批外国留学生招生资质;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自治区高水平本科教育试点学校;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列入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宁夏师范学院古雁校区。

  学校现有古雁、文苑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92.84万平方米。在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工学等4个学科门类共有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41个普通本科专业。有自治区一流学科3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专任教师61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67%以上,硕士及以上学位占84%以上。专任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还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档案工匠型人才等。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9919人、在校研究生612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学生2641人。

宁夏师范学院30周年校庆时,部分退休老师在文苑校区(老师专)的合影。

  日前,教育部批复宁夏师范学院更名为宁夏师范大学,固原有了宁夏第一所师范大学。根植于固原这片历史文化热土,“宁师大”与固原共同成长、相得益彰。许多“老师专”人无不热泪盈眶、发出感慨:50年,人生已过半,学校正青春,当年栽下的幼苗,如今根扎沃土,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六盘山下人才基地,宁南山区教师摇篮”昂首跨入新时代。

  记者 崔一波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渝昆高铁长水机场站建设取得新进展

  •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西安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2025-05-22 21:5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从闽北山乡到广袤神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载深耕厚植,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5-05-22 03:40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近日,清华大学李菂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综合“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的优势,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的脉冲星偏振普查。
2025-05-21 09:37
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外形特点,可以在很多工作空间实现与人类相似的工作效能,并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2025-05-21 09:36
研究团队综合了多种来源的观测和模拟证据,揭示了极地关键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极气温以每十年0.68摄氏度的速率升高,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南极和青藏高原也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
2025-05-21 09:35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每个过程。
2025-05-21 09:33
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上。
2025-05-20 10:24
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肺活量从童年到老年的演变过程。
2025-05-20 10:21
津潍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5-20 10:20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杨荣贵与其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团队,制备出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多级有序穿孔结构铜网,其散热能力优于已报道方案。
2025-05-20 10:19
按照经典理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每个子细胞核应当至少获得一套完整的单倍体染色体,以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然而,最新研究却发现,在某些特定真菌中,
2025-05-20 03:55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