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上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在宁夏同心县韦州一带的罗山脚下发现一处古墓,墓室内随葬品被盗掘一空,仅有圹志一盒。
圹志盖正中竖镌楷书“大明庆靖王墓”六字,四周为云龙花纹。志文载:“……王讳栴,太祖高皇帝第十五子也,母妃余氏,生于洪武戊午正月九日,二十四年辛未四月十三日册封庆王,二十六年癸酉五月之国陕西之韦州,三十四年辛巳十二月徙国宁夏……”
王子不待在京城,怎么跑到西北了?这就不得不提朱元璋的“以同姓治异姓”策略。
据史书载,“明兴,高皇帝以宋为惩,内域削弱边圉弗威,使胡人得逞中原而居闰位,于是大封诸子连边陲”。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之子朱栴被册封为庆王,就是九大攘夷塞王之一。
按照原本计划,朱栴应该驻防宁夏(今银川市),但当时贺兰山西边游牧民族时常侵扰,银川可是交战前线,军事压力大,所以只能暂驻南边的韦州城。
这一住不要紧,他还喜欢上了这个塞外小镇,在他眼里,“宁夏卑湿,水泉恶,乞仍居韦”,但这个想法可没得到皇帝批准,暂驻韦州9年后,还是迁回了银川。
朱棣当了皇帝以后,对这些藩王严防死守,朱栴索性寄情于山水文学。他修撰了宁夏第一部志书《(宣德)宁夏志》,成为历史上唯一亲自撰写地方志的亲王,还留下大量诗文。
比如,描写春天宁夏平原汉渠灌溉网雪水溶溶、杨柳青青的《汉渠春涨》:
神河浩浩来天际,别络分流号汉渠。 万顷腴田凭灌溉,千家禾黍足耕锄。 三春雪水桃花泛,二月和风柳眼舒。追忆前人疏凿后,于今利泽福吾居。
还有描写塞外旖旎景色的《黄沙古渡》:
黄沙漠漠浩无垠,古渡年来客问津。
万里边夷朝帝阙,一方冠盖接咸秦。
风生滩渚波光渺,雨打汀洲草色新。
西望河源天际远,浊流滚滚自昆仑。
他也借景抒发时移世变、时运不济的感怀:“翠辇曾经此地过,时移世变奈愁何。秋风古道闻笳鼓,落日荒郊牧马驼。”
或以诗词慰藉自己那颗思乡却不能归的心:“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
……
如今,我们只能通过志书和诗词感知一代塞王的命运沉浮和喜怒哀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