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宁夏:“宁电入湘”新能源外送“直通车”再提速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宁夏:“宁电入湘”新能源外送“直通车”再提速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12-23 13:43

  12月20日,记者从国网宁夏中卫供电公司获悉,甘塘750千伏变电站获宁夏发改委核准批复,计划于2024年5月开工建设。加上此前的天都山750千伏变电站,中卫市在宁夏创造了一年内两座750千伏变电站获核准的纪录。

  天都山、甘塘输变电工程是已经开工建设的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配套工程,而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西电东送”工程“三交九直”重大项目之一,被列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是国家第一条以开发沙漠光伏大基地、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工程符合国家能源转型发展要求,助力“双碳”目标达成,是落实“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开发的生动实践。

  “这两座变电站的建设将为中卫地区腾格里沙漠南侧沙戈荒地区、环香山地区以及海原北部地区的新能源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也将为搭上‘宁电入湘’新能源外送直通车奠定坚实基础,确保中卫地区的风电和光伏发得出、能上网、可消纳、可外送。”国网中卫供电公司副总经理田炯介绍,工程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向湖南省输送电量360亿至400亿度。

  谈到两项工程为何在一年内如此迅速得到核准建设批复,国网中卫供电公司发展部副主任李新龙给出了答案。李新龙说,近年来,中卫市抢抓“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机遇,持续用力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了经济生态“双丰收”。目前,共建成新能源发电项目117个,装机容量达997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容量位居全区第二,截至2022年底,中卫电网并网风电3635兆瓦,光伏5230兆瓦,合计8865兆瓦,因此,腾格里沙漠光伏的汇集和送出成为迫切需求。

  国网中卫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副主任殷学农介绍,甘塘输变电站将在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重点开发区域新增750千伏变电站布点一座,总投资约19.4亿元,主要满足腾格里沙漠600万亩光伏汇集送出需求;天都山750千伏变电站投资约24.2亿元,旨在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新能源基地开发,提高湖南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及清洁能源消纳比重。

  下一步,中卫市将继续加大对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创造更好的条件,以推动全宁夏乃至全国的新能源电力发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通讯员 刘皎、刘宣烨)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渝昆高铁长水机场站建设取得新进展

  •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西安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2025-05-22 21:5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从闽北山乡到广袤神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载深耕厚植,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5-05-22 03:40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近日,清华大学李菂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综合“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的优势,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的脉冲星偏振普查。
2025-05-21 09:37
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外形特点,可以在很多工作空间实现与人类相似的工作效能,并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2025-05-21 09:36
研究团队综合了多种来源的观测和模拟证据,揭示了极地关键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极气温以每十年0.68摄氏度的速率升高,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南极和青藏高原也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
2025-05-21 09:35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每个过程。
2025-05-21 09:33
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上。
2025-05-20 10:24
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肺活量从童年到老年的演变过程。
2025-05-20 10:21
津潍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5-20 10:20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杨荣贵与其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团队,制备出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多级有序穿孔结构铜网,其散热能力优于已报道方案。
2025-05-20 10:19
按照经典理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每个子细胞核应当至少获得一套完整的单倍体染色体,以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然而,最新研究却发现,在某些特定真菌中,
2025-05-20 03:55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