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宁夏固原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扛牢建设生态文旅特色市使命任务,坚持“红色固原、绿色发展”战略定位,立足固原“红色、绿色、古色、特色”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优先、文化引领、旅游搭台、创新机制“四个原则”,全力践行“区之大计”、扛牢“市之大任”、办好“民之大事”的使命担当,以固原一域的生动实践,为美丽宁夏建设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山大沟深”“靠天吃饭”“水比油贵”“苦甲天下”……曾经的一个个历史标签是固原的真实写照,困住了发展的脚步。20世纪80年代初,全市森林覆盖率仅1.4%,贫困面高达80%。
固原贫穷的根源在生态!新世纪以来,被困的固原人痛定思痛,从根子上找问题。汲取生态恶化历史教训的固原干部群众全面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400毫米降水线造林绿化等工程在一任任干部群众手中接力,一张张绿色蓝图变为现实。
如今的固原,是一幅云烟成雨、七彩斑斓的美丽画卷,倾力唱响“春赏醉美花海、夏享爽爽清凉、秋观层林尽染、冬品水墨画卷”的旅游“四季歌”,森林覆盖率由1982年的1.4%提高到2022年的14.4%,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16%提高到76%,荒山秃岭变成了“高原绿岛”,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固原最厚重的发展底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5月18日,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长城保护宣传日暨水洞沟遗址发现·宁夏考古百年系列活动”宁夏主会场启动仪式在固原举行。当天,全市文博单位推出展览展演、研学体验、文物咨询、文创打卡等数十项活动,让群众感受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能近距离观赏到鎏金银壶真品,确实很难得,也让我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让文物‘活’起来的沉浸式体验更受当下年轻人的青睐。”银川游客李润楠在固原博物馆参观时有感而发。
在博物馆触摸历史,到图书馆浸润书香,行走传统村落品味乡愁,亲近多彩非遗体验传承……近年来,全市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乡村两级全覆盖建成文化站或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造杨氏家族泥塑、高台马社火、固原砖雕、泾源民间故事、固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六盘山区“春官送福”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个,国家级非遗基地1个。作家马金莲创作的《爱情蓬勃如春》获得“华语青年作家奖”短篇小说奖主奖;《丁香花开》等11部作品获得自治区第十届文学艺术奖。
旅游产业优势凸显
今年6月,固原市在西安举办农文旅推介招商大会并推出“引客入固”奖励政策,“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品牌再次打响。到固原赏美景、吃美食,感受固原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成为游客的又一新选择。
今年8月,西安千人旅行团走进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体验泾河之源、避暑胜地的清凉,到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接受“红色六盘”“胜利之山”的精神洗礼,逛隆德县老巷子感受“千年古县,文化隆德”的魅力。
“固原空气好、温度适宜,非常适合夏天过来避暑。”
“没想到固原的历史人文这么厚重,同饮泾河水,同是一家人。”
……
固原,收获了游客的连连赞许。
近年来,固原立足于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国家级旅游精品线路19条,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个、自治区特色旅游村镇29个,六盘山、泾源县成为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先后荣获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旅游城市、最美中国·文化旅游民俗(民族)风情目的地城市、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全域旅游创建典范城市、第四批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市。
农文旅融合初见成效
今年夏季,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西北赛区大区赛在固原举办。一场场精彩比赛,观众山呼海啸的呐喊加油声,赛场外非遗文化展示,颁奖环节的浓浓乡土味和仪式感,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固原。人们被现场火爆气氛感染,由衷赞叹农民体育健儿的激情风采,惊异于乡村文化体育的多元魅力,看到了和美乡村新面貌和乡村振兴带来的无限生机活力。
火热的“村BA”让固原频频冲上热搜,折射出人们热切的文化体育需求,反映了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新时代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热情。赛事活动的群众性、公益性、免门票,自媒体时代直播技术的成熟,实现看球“零门槛”,观众纵情享受民间竞技体育魅力的同时,更为乡村独特文化景致而惊叹。
以篮球为媒,“村BA”的成功给人启示,需要重新发现乡村生态、文化、体育等资源的价值,推动“体育+”新业态与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共同绘出最大同心圆。
不只是篮球,今年以来,固原紧扣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先后赴西安、福州举办农文旅推介招商大会,成功举办宁夏首届冷凉蔬菜节暨全国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宁夏、肉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大会等活动,极大提升了固原生态好、产品优、文旅旺、人热情的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通讯员 芦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