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缚黄沙、望青绿!宁夏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缚黄沙、望青绿!宁夏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来源:宁夏日报2023-06-24 17:08

  将卫星地图放大至一定比例,可以清楚地看到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分别从东、西、北三个方位,紧紧抵住了宁夏的大部分轮廓——在宁夏6.6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总面积内,沙化土地占到19.31%,涉及16个县(市、区)的181个乡镇。

  作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宁夏还有一个“身份”:全国唯一的省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多年来,宁夏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林业工程,以盐池县、沙坡头区、灵武市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为重点,持之以恒地推进防沙治沙工作。

  一代代治沙人,以年为单位,与“沙龙”在时空中进退斡旋。几十年的前仆后继中,人与沙逐渐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关系——和谐。宁夏也在书写“绿色奇迹”的过程中,打磨出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治沙经验。

  (一)

  位于中卫市城西的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无数个1米见方的麦草方格起伏延展,化作一张纵横交错的巨网,连带方格内生机盎然的灌木草本,为沙丘披上了星星点点的绿衣。

  被誉为“治沙魔方”的麦草方格,确保让流沙固步不前,是中国最早向世界输出的治沙方案。低廉、便捷、环保的麦草方格,仍然是宁夏治沙最牢靠的“基底”。在多年沙化土地治理实践中,宁夏摸索出“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树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的“带带相护”,加上麦草方格打底,一道道绿色屏障由此而生,阻隔沙漠侵袭的同时,护佑贯穿当地的包兰铁路畅行无阻近七十载。

  “十三五”期间,宁夏防沙治沙目标任务为450万亩,实际完成660.6万亩。其中完成营造林325.8万亩,水土流失治理289.8万亩,退牧还草治理45万亩。

  原本5至10年才能天然形成的土壤结皮,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研发的生物工程技术推动下,结皮时间缩短到了1年。当人工背运麦草扎设草方格,升级为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后,草方格防沙施工效率提高60%以上,治理成本却比传统草方格降低了10%不止。

  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宁夏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与第五次监测结果相比,全区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5.39万公顷和12.14万公顷。

  “数据显示,我区荒漠化和沙化状况明显好转,呈现出整体遏制、持续缩减的良好态势。”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

  (二)

  植被与沙漠的角力一直在继续,治沙从无捷径可言。防沙治沙的“治本”之道,在无数次尝试后,回归到了预防的本源。

  2003年,宁夏率先在全国以省域为单位全面实行禁牧封育。随着林草回归自然,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显著增加,土地沙化趋势也有了明显遏制。截至2022年年底,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73%,草原沙化面积由1376.5万亩减少到871.36万亩。

  牛羊入圈饲养只是复绿的起始,如何进行种草改良和还林还草,才是草原更为漫长的“伤愈”过程。多年来,宁夏先后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防沙治沙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禁牧封育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禁牧封育工作的通知》等多项法规和制度规定,以硬措施和硬办法进一步巩固禁牧封育成果。

  柠条、沙柳、花棒、樟子松……手机里“蚂蚁森林”的常见树种,纷纷在盐池县的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地成真”。沙、水、林、草等自然元素的交融相映,印证着当地生态环境的逐年向好。

  通过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完善草原承包经营等方式,曾经的草原退化被有效遏制且改善,宁夏不仅借此提高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和优质牧草比例,释放出更多草原生产力,同时草原生物多样性也有了明显提升。仅2021年到2022年,全区完成草原生态修复44.07万亩,有害生物防治202.8万亩,绿色防治比例达100%。

  “十四五”期间,借助百万亩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宁夏将确保年完成生态修复20万亩的目标。同时开展的还有种草改良任务落地上图,致力让草原生态修复在管理上更加精细化、精准化。

  (三)

  而今,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再不见10年前黄沙漫漫的荒凉。光伏产业与经济林种植的结合蹚出“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新型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果蔬大棚鳞次栉比,每逢采摘季便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为推进防沙治沙可持续发展,宁夏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沙产业推进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激发社会各界治沙造林、兴办沙产业的积极性。

  宁夏黄河东岸防沙治沙项目的实施,除了营造63万亩绿色屏障阻挡毛乌素沙地向西侵蚀外,还凭借在毛乌素沙地探索出的“六位一体”防沙治沙模式,以治沙促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在沙区边缘拓展的若干个生存空间里,多种经营模式齐头并进,让果树、育苗、温棚、养殖、光伏、沙漠旅游等沙产业焕发生机之余,也带动周边群众“造血式”发展,反哺治沙。

  不论是落实防沙治沙造林补助和治沙贷款贴息政策,还是深化“山林权”改革,鼓励各类社会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林木、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有序流转、多主体参与的防沙治沙局面已初步形成,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也受到更好的保护。

  人与沙的博弈从未止歇,宁夏治沙的故事也仍在继续。(宁夏日报记者 张唯)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举行第十九次军营开放活动

  • 新疆为保护世界级非遗《玛纳斯》的立法正式实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