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宁夏:文博会上感受文旅深度融合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宁夏:文博会上感受文旅深度融合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6-12 09:21

  6月7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馆。宁夏馆展区总面积350平方米,主题为“宁夏——打造文化兴盛沃土”,以线下为主、线上同步的模式,呈现数智赋能兴文化、文化赋能强产业、天下黄河富宁夏三个板块。

  宁夏馆紧扣“打造文化兴盛沃土”主题,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主线,在概念上突出现代感,在内容上突出历史感,集中呈现宁夏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提升黄河文化魅力的新作为,全面展示深厚历史人文底蕴、奋进的城市形象和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成就。

  线下,通过LED高清屏幕、雾幕成像、全息光粒子、VR、宣传片、产品实物、出版物、氛围音乐、图片文字、项目书、微电影、二维码、微信公号矩阵等多种形式呈现展示;线上,以黄河文化为主线,分类展示文化产业发展及文旅产品,首次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向游客全方位展现宁夏特色优质文化产品。通过全景拍摄技术模拟线下展会场景,将各板块展览内容在云上平台同步展示,强化网上交易功能,打造永不落幕的“数字文博会”。

  展区设计为数智赋能兴文化、文化赋能强产业、天下黄河富宁夏三大板块。

  数智赋能兴文化。近10年间,宁夏创作推出优秀文艺作品460多部(台、个),获得国家级奖项近200个。9部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特别是推出的电视剧《山海情》等4部作品同时获奖,实现历史性突破。1部小说荣获鲁迅文学奖,3部作品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优秀儿童文学奖。宁夏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出台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文化大数据体系一期项目完成建设,文化专网建设初见成效,中国广电数据中心落户西部云基地,与全国19个省区同步开启广电5G网络服务。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完成陈列品、纪念碑等数字化采集、标注和关联,推动红色文化“活起来”。

  文化赋能强产业。宁夏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步伐,打造“黄河文化”“星星故乡”“宁夏二十一景”等文旅品牌,2022年实现旅游收入280亿元,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深化文化与农业、工业等全行业融合发展,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葡萄酒、枸杞等“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增加产品附加值。

  天下黄河富宁夏。突出展示宁夏积极扛起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果,用“时光走廊”的概念串起宁夏五市文化发展成就,直观展示宁夏历史文化的脉络。通过VR体验,让大家沉浸式体验坐在羊皮筏子上横渡黄河的感受。

  宁夏是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区位相对便利、气候条件独特、资源能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民族关系和睦、历史源远流长、自然风光秀美,素有“塞上江南”美誉,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岛屿”。此次参展,突出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文化建设成就,集中展示宁夏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聚焦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新亮点、新资源、新产品,着力挖掘宁夏地区的黄河文化,讲好人文故事,以文化魅力推动贸易往来,促进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宁夏优质项目、知名产品、文化精品“走出去”,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此外,还举办了“来自母亲河的祝福”为主题的黄河瓷专场推介会。“丰安渡”黄河古瓷产品采用黄河边纯天然原料,天然釉变幻化万千形状,天地万物蕴藏其中,接续新石器时代、汉宋元明清千年窑火,传承世代手造工艺,每一款产品承载历史的体温、文化的心跳、人的情感,饱含来自母亲河的祝福。产品由品卫文创园匠心研发,目前已开发创意花瓶、茶杯茶盏、笔筒、执壶等20余种品类,推介会现场,品卫文创园与深圳文博会东道主代表讯电(深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丰安渡”黄河古瓷深圳地区总代理协议。同时,现场还与广东、浙江、湖南、四川、北京、上海、天津等8个省市企业进行了“丰安渡”黄河古瓷品牌地区总代理签约。

  据宁夏代表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宁夏馆布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完善设计规划,丰富展陈方式,提升科技含量,全方位拓宽展示手段,增强视觉冲击力,做到高科技元素广泛应用,呈现手段更趋多样,静态展示与动态展示相得益彰,文化品位与文化特点高度融合,通过向观众展现宁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蓝图,彰显宁夏特色优质文化品牌。(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 责编:李昱莹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内超大直径穿黄隧道开始盾构掘进

  • 重庆北碚: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