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宁夏农林科学院“五招”并举推动主题教育落地见效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宁夏农林科学院“五招”并举推动主题教育落地见效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5-30 08:44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宁夏农林科学院聚焦目标任务,紧扣重点关键,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持续发力,通过加强统筹协调,抓实理论学习,丰富平台载体,深入调查研究,靶向破解难题,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全面部署上见“真招”。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农科院党组会议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精准把握总要求、根本任务、具体目标和工作安排,全面谋划研究落实工作。成立以院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动员部署会,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具体要求,推动主题教育开好头起好步。制定主题教育实施方案、调查研究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实施清单,各分管领导对分管单位进行全面指导,确保高质高效推进。各基层党组织积极行动,通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理论学习会等形式,传达学习中央、自治区和我院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照院实施方案和实施清单安排落实相关工作,推动同频共振、同轴共转。

  理论学习上谋“硬招”。围绕理论学习目标任务,根据不同层级、不同对象,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推动理论学习全覆盖。举办读书班,以处级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为重点,以“五个一”为载体,采用专题学习+专题汇报+研讨交流+聆听党课“5+2+1”相结合的方式,深学细悟5个专题,开展专题汇报18人次,交流研讨23人次,与自治区第八巡回指导组同题共答,聆听专题党课,并以随机抽点、现场作答方式检验学习成效。各基层党组织全员配发了学习资料,探索建立领导领学、支部促学、党员研学、每日自学“四学联动”机制,坚持每天自学1小时、每周集中学习2小时,适时开展研讨交流,目前已开展理论学习131次,交流研讨46次,专题研讨12次,讲党课4次。开展“送学上门”,为130余名离退休老党员送去学习资料,让其在家通过读原著、听广播、记笔记等方式加强理论学习。

  丰富载体上创“新招”。发挥青年党小组和团支部带动作用,以打造“书香农科院”和学习型机关的“十个一”活动为载体,设立“青年学术交流角”,以咏读“习语经典”为重点内容,每周开展一次读书会,每次组织3-5名青年党员科技工作者咏读,各基层党组织已举办20场,60余人次参加,并在微信公众号编发语音版咏读系列3期。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组织45名党支部书记和党务工作者赴井冈山开展实践学习,通过红色传唱、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分组研讨、体验式拓展等形式,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分批次、全覆盖组织开展应知应会知识闭卷测试,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夯实理论基础。举办“感恩总书记、奋进新征程”主题演讲比赛,讲述和宣传党员干部、科技工作者扎根科研一线服务群众、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典型事迹,激励青年党员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借助“网络+手机+微信”新模式,构建“微课堂”,拓展宣传学习渠道,在院门户网站主题教育专栏刊发稿件30余篇;在微信公众号分别推出“每日一学”20余期、主题教育系列微宣讲3期。

  破解难题上出“实招”。坚持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检视整改有机结合,结合开展“科研质量提升年”活动制定调研计划,围绕农林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强化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确定调研主题22个,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步骤方法等,抽调精干力量分别成立调研组,压茬推进落实,靶向破解难题。已开展调研25次,专题调研13次。各级领导干部、学科带头人主动领题调研,通过实地查看、现场交流、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县(区)各科研点了解掌握项目实施情况,着力研究解决科研质量不高、团队作用发挥不够、成果转化率低等突出问题。各级党组织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围绕当前重点工作,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摸清实情,找准问题症结,建立问题台账,集思广益研究对策措施,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已检视问题42个,完成整改整治5个。

  主动服务上用“好招”。院属各单位(部门)立足工作实际,坚持把办实事、解民忧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积极探索开展“民呼我为”,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针对彭阳县肉牛营养因素引起的屡配不孕问题,组织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赴当地举办培训班,为12个乡镇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示范户、群众开展技术指导、实地教学、现场答疑。根据太阳梁乡南塘村枸杞种植科技需求,组织中宁枸杞服务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提出管护建议,并举办枸杞新优品种及整形修剪技术观摩交流会,帮助企业和种植户解决技术难题。针对小麦茎基腐病,组织专家组深入生产一线,了解掌握实情,提出以“预防为主”和“土壤健康调控”的土传病害防控新策略,积极开展新成灾性病害——小麦茎基腐病精准监测和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针对近期气温变化可能影响酿酒葡萄产量,及时主动跟踪调查,提出酿酒葡萄防霜冻对策建议上报主管部门,并组织科技工作者赴西夏区、利通区、海原县等地开展技术服务8次,培训种植户300余人次。组织科技工作者赴原州区官厅镇高峡村技术指导农户荒山散播种植柴胡,帮助完成撂荒地和退耕还林地柴胡生态种植5000亩。(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通讯员 马永红)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巴基斯坦与印度宣布停火

  • 张海琴打破女子55公斤级三项世界青年纪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