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宁夏银川:三产融合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宁夏银川:三产融合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5-27 22:03

  5月25日,记者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看银川”主题采访团,走进宁夏银川市的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村民们正在机器插过秧的田地里补着苗,嫩绿的禾苗随风摇曳,一群野鸭在稻田里嬉戏……

WechatIMG210

  村民正在补秧杨云杰摄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用工业化、园区化理念发展农业,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优势,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202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9.29亿元,同比增长4.6%;第一产业增加值91.8亿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9元,同比增长6.5%,位居沿黄九省区首府城市第二位。持续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大力实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成立专家团队工作站20余个,攻克了黄河鲶工厂化人工规模繁育技术,“黄河鲶”新种质创制领跑全国。“宽沟深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被列入全国养殖尾水处理四大典型技术模式向全国推广。

  “稻渔空间里水稻、鱼、鸭、螃蟹、田螺等生物和谐共存,实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产,不再浪费黄河水。”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有关负责人赵凯介绍说,通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园区每年节水30%以上,不仅水稻品质和产量有所提升,且额外增加了鱼虾蟹等水产收入。

  据了解,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2600亩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不仅种水稻,还在四周开挖沟槽养殖鱼虾、螃蟹等水产品,并利用水泵将水产养殖的尾水抽到稻田里灌溉,经水稻吸收后的水源再回到养殖池养殖鱼虾,实现闭合式循环利用,不仅达到了一田双丰收,还有效减少了水稻种植的农药化肥使用量。鱼、蟹、鸭子、小龙虾和泥鳅每天在稻田里不停地游动,既松动了禾苗下方的泥土,帮助禾苗生长,也给禾苗生长提供了肥料,丰富了游客游玩的项目。

  二产是三产融合的关键一环。每年10月,在稻渔空间种植的大米都将进入宁夏广银米业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在这里实现一产种植和二产加工的无缝衔接。这里每年加工超2万吨大米,推出的广银蟹田米、珍珠米、有机米等品牌,年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宁夏广银米业有限公司还成立了牵头成立“粮食银行”,通过水稻收购、计息储存、现价结算,为农户提供粮食代收、代储、代烘、代加、代销“五代”服务,有效解决农户储粮难、卖粮难等问题。

IMG_20220718_111652.jpg

  稻鱼空间特色大米产品 杨云杰摄

  稻鱼空间还十分注重第三产业发展,建设了观景塔、科普教育长廊、农业物联网及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每年利用彩色禾苗在稻田里绘制出各式各样的稻田画,并通过农耕文化插秧节、摄影大赛、秋季丰收节等休闲节庆活动,吸引超过20万人次游客入园参观。每到夏日,稻田里绿意盎然,稻禾勾勒出的卡通形象栩栩如生,游客从景观台远眺,纷纷感慨眼前风光。

  稻渔空间不仅带火了乡村旅游,更加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今年62岁的陈红兵是四十里店村的村民,2017年以前,他一直在外打工,收入不稳定。“自从家门口建起了稻渔空间,我来这里干活儿每月收入三四千元!”陈红兵说。如今,该园区每年通过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带动七八十名村民就近务工增收,人均增收3万余元。

  为了带动农户增产增收,园区企业每年还按照产业收益进行分红。去年,村民谢小娟就分到了53472元现金。她高兴地说:“我家有60亩地,以前粮价不好,自己种地很辛苦也挣得不多,现在流转给企业有多种收益,除了土地流转费和产业分红,自己还能外出打工再挣一份钱,我很满意!”

IMG_20220718_113631.jpg

  稻鱼空间夏日景色 杨云杰摄

  此外,园区还将自然生态和农业、渔业、休闲旅游以及产品加工、销售、社会化服务等相结合,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核心,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渔业)和休闲旅游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业资源及环境资源,结合农牧渔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深入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绘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通讯员 杨云杰)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