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宁夏银川:三产融合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宁夏银川:三产融合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5-27 22:03

  5月25日,记者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看银川”主题采访团,走进宁夏银川市的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村民们正在机器插过秧的田地里补着苗,嫩绿的禾苗随风摇曳,一群野鸭在稻田里嬉戏……

WechatIMG210

  村民正在补秧杨云杰摄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用工业化、园区化理念发展农业,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优势,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202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9.29亿元,同比增长4.6%;第一产业增加值91.8亿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9元,同比增长6.5%,位居沿黄九省区首府城市第二位。持续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大力实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成立专家团队工作站20余个,攻克了黄河鲶工厂化人工规模繁育技术,“黄河鲶”新种质创制领跑全国。“宽沟深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被列入全国养殖尾水处理四大典型技术模式向全国推广。

  “稻渔空间里水稻、鱼、鸭、螃蟹、田螺等生物和谐共存,实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产,不再浪费黄河水。”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有关负责人赵凯介绍说,通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园区每年节水30%以上,不仅水稻品质和产量有所提升,且额外增加了鱼虾蟹等水产收入。

  据了解,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2600亩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不仅种水稻,还在四周开挖沟槽养殖鱼虾、螃蟹等水产品,并利用水泵将水产养殖的尾水抽到稻田里灌溉,经水稻吸收后的水源再回到养殖池养殖鱼虾,实现闭合式循环利用,不仅达到了一田双丰收,还有效减少了水稻种植的农药化肥使用量。鱼、蟹、鸭子、小龙虾和泥鳅每天在稻田里不停地游动,既松动了禾苗下方的泥土,帮助禾苗生长,也给禾苗生长提供了肥料,丰富了游客游玩的项目。

  二产是三产融合的关键一环。每年10月,在稻渔空间种植的大米都将进入宁夏广银米业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在这里实现一产种植和二产加工的无缝衔接。这里每年加工超2万吨大米,推出的广银蟹田米、珍珠米、有机米等品牌,年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宁夏广银米业有限公司还成立了牵头成立“粮食银行”,通过水稻收购、计息储存、现价结算,为农户提供粮食代收、代储、代烘、代加、代销“五代”服务,有效解决农户储粮难、卖粮难等问题。

IMG_20220718_111652.jpg

  稻鱼空间特色大米产品 杨云杰摄

  稻鱼空间还十分注重第三产业发展,建设了观景塔、科普教育长廊、农业物联网及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每年利用彩色禾苗在稻田里绘制出各式各样的稻田画,并通过农耕文化插秧节、摄影大赛、秋季丰收节等休闲节庆活动,吸引超过20万人次游客入园参观。每到夏日,稻田里绿意盎然,稻禾勾勒出的卡通形象栩栩如生,游客从景观台远眺,纷纷感慨眼前风光。

  稻渔空间不仅带火了乡村旅游,更加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今年62岁的陈红兵是四十里店村的村民,2017年以前,他一直在外打工,收入不稳定。“自从家门口建起了稻渔空间,我来这里干活儿每月收入三四千元!”陈红兵说。如今,该园区每年通过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带动七八十名村民就近务工增收,人均增收3万余元。

  为了带动农户增产增收,园区企业每年还按照产业收益进行分红。去年,村民谢小娟就分到了53472元现金。她高兴地说:“我家有60亩地,以前粮价不好,自己种地很辛苦也挣得不多,现在流转给企业有多种收益,除了土地流转费和产业分红,自己还能外出打工再挣一份钱,我很满意!”

IMG_20220718_113631.jpg

  稻鱼空间夏日景色 杨云杰摄

  此外,园区还将自然生态和农业、渔业、休闲旅游以及产品加工、销售、社会化服务等相结合,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核心,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渔业)和休闲旅游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业资源及环境资源,结合农牧渔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深入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绘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通讯员 杨云杰)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安古城墙吸引游人

  • 西渝高铁康渝段刘家坝隧道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