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宁夏银川:“大美之城”背后的“平安密码”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宁夏银川:“大美之城”背后的“平安密码”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5-25 13:22

  日前,在2022—2023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发布盛典上,银川市入选“十大大美之城”,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评的城市。在针对城市的20余项满意度评选指标中,银川的治安状况和生活便利满意度高出全国均值7个百分点,位列省会(首府)城市、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前五名。

  近年来,银川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刑事发案逐年下降、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有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步提高,“平安银川”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平安密码”?从平安建设主力军银川公安加快打造“塞上枫桥”新警务中,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攥紧“打”的拳头,平安成色更足

  “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我被骗走的钱还能追回来。”近日,银川市公安局举行反诈人民战争涉案资金返还仪式,拿到被警方追回的193万元现金,市民徐女士激动不已。

  群众痛恨什么,公安机关就打击什么。银川公安聚焦新形势下犯罪活动规律特点,立足“市县主战”职责定位,建立压降发案集中攻坚暨“晾晒比促”竞赛新机制,强化预警研判,创新打法战法,高压严打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突出违法犯罪,有效净化社会环境,刑事案件、八类案件、盗窃案件、电诈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4.15%、12%、5%和53%。

  银川公安依托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平台,建立形成及时主动发现、全面彻底打击、专业精准防控、长效综合治理、高效协同配合的工作体系,“清土壤”“除幼苗”“挖根系”……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实现传统九类涉恶案件发案同比下降、破案同比上升目标。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高效运行全国首家市级实体化“反诈联合实验室”,研发应用“反诈预警信息一体化平台”,加强预警反制和前端劝阻,截至今年4月末,共预警拦截诈骗信息88.9万余条,见面劝阻1.3万余人,挽损1.43亿元。持续“破小案”“断两卡”“打帮信”,2022年共抓获涉“两卡”违法犯罪人员1280人。建立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联动体系,推出西北首个“警银保”警企协作反诈责任保险,推动超常规反诈宣传全覆盖,守牢群众钱袋子。

  银川公安创新智能化、合成化、专业化打击经济犯罪机制,精准开展“打虚打骗”“涉企护航”“猎狐”等专案攻坚,探索建立“经侦工作站”“警税检”前置工作站,搭建“云上”警务站15个,着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助力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深化重大项目警长制,常态开展“千警连千企”活动,建设上线“银企安”服务平台,推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便民惠企7条措施、“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32项措施,全力护航企业发展。

  织密“防”的网络,平安底色更浓

  华灯初上,位于银川市西夏区的“网红夜市”怀远市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里的治安环境很好、很安全,我们经常营业到凌晨一两点。”一名卖羊蹄的商户感触颇深。24小时警灯闪烁的街面警务站、停靠在街边的武装巡逻车、执勤值守的巡特警,给群众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警力跟着群众走、勤务跟着需求走”得益于警务理念的改变。近年来,银川公安坚持主动警务、预防警务,严控公共安全,清零隐患风险,筑牢安全防线,平安银川的底色更浓、质态更优。

  如何防得有力,让群众更安心?银川公安以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牵引,更深层次推进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全时空、全方位、全要素大防控格局。

  围绕市域周界,科学布建5个省级公路检查站、33个市级治安交通卡口、238个环银电子卡口,高效运行智慧公安检查站查控平台,优化“四位一体”警种联动、区域联勤等级响应机制,提升动态管控力,筑实环市域防控屏障。加压推进“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改革,系统优化实战职能体系,联动三级情指中枢扁平化快速反应,最大限度发挥7个街面警务站、90个“1、3、5分钟”快反处置圈、462个社区警务室效能,构建指令高效直达、警力精确投放、巡处无缝对接的智慧街面巡防体系,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强化治安掌控力,助推接处警“再快一秒”。

  常态开展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清理整顿治安乱象,攻坚化解风险隐患。优化风险摸排机制,滚动排查婚恋、劳资、债务等苗头隐患,分级分类管控风险要素,智能分析高频次报警,形成预警发现、排查化解、依法处置、跟踪问效工作闭环,严防“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发生,让群众感知到安全就在身边。深化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拓宽防控路径,布建11项智能化前端感知等设备,建成智慧安防小区1003个,改造老旧小区468个,创建“零发案”小区893个,全市可防性案件连续三年同比下降。

  凝聚“治”的合力,平安亮色更显

  初夏明月夜,银川市兴庆区敬德街“夜经济”活力迸发,食客们围坐桌边享受美食带来的欢愉。兴庆区分局前进街派出所民警正带领几名“兴庆义警”开展治安巡防。

  “青山大妈”“原隆义警”“金盾余晖”等497支品牌群防群治队伍已遍布银川城乡社区,带动11.2万名“塞上枫桥”平安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筑起一道道平安防线。近年来,银川公安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鲜明导向,深化公安改革,带动机制创新,培育平安文化,走好“专群结合、警民共治”路子,激活平安细胞,夯实平安根基。

  聚焦深化民族团结内涵、丰富守望相助形式、创新服务管理方法,加快推进“警格+网格”融合建设,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100%进入社区村居“两委”班子,与网格员捆绑作业,实现警务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提升治理效能。优化完善与信访、司法、检法等部门协作机制,推动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良好局面。探索建立警企、警校、警医等合作新模式,通过多方协同联动推动“警源治理”,把问题隐患化解在基层。

  加强平安文化建设,常态开展“百场万人”巡回宣讲、平安文化“六进”等普法宣教活动,浓厚社会宣传氛围。拓宽警务活动外延,民警通过以案释法、以情入理“小切口”,在小案侦办、矛盾调处、安全检查时“常宣常讲”,在入户走访、警民恳谈会、安防大讲堂中“常说常唠”,在物业、业主、商户等微信群里“常发常晒”,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宣传安防知识、传播优良家风家教,潜移默化引导群众观念转变,推动良法善治成为行为准则。集中开展好人好事发现挖掘宣介行动,推动优化见义勇为评定程序和保障激励措施,助推平安文化实体化培育,让“人人友善、人人创安”的价值理念成为社会共识。(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 小小快板手 传承老技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