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和我的村丨同心“同德”谋振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我和我的村丨同心“同德”谋振兴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5-15 22:06

  2021年6月,新一轮驻村工作队调整后,我接过驻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第二次来到同心县河西镇同德村,这一次,为的是乡村振兴。三年前,我还是同德村的一名驻村工作队员,那一次,为的是脱贫攻坚。

  驻村工作队在同德村枸杞地查看枸杞长势

  同德村是“十二五”期间同心县建成的最大生态移民村,安置了来自县内东部山区3个乡镇11个村的6310名群众。搬出大山之前,多数村民都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2018年4月驻村第一天,我半天都没找到同德村村委会,那时村里到处都是土堆、草堆、砂石堆,进村的道路坑坑洼洼,村委会的广场满地沙土。走进办公室,脱落的墙皮、破旧的桌椅……每到下雨天,跑风漏雨更是常事。那一刻,我失望了,但我告诉自己不能动摇,必须咬紧牙关走下去,因为身后还有6300多双眼睛盯着自己。

  于是,我们先从完善村部基础设施入手,整修村部房屋,硬化村部广场、新建文化长廊、建成水冲厕所。这一年,同德村建起了占地9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引进了服装加工企业,让村上留守妇女就近务工。

  “第一书记”不是耀眼的光环,而是组织沉甸甸的信任和村民眼巴巴的期待。2021年6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我总琢磨着要为同德村民办几件实事。

  面对2021年的严重旱情,我带领驻村工作队多次往返区、县水务部门,协调庭院经济及供水工程项目,在全村开了三个出水口,安装了节水灌溉设施,保障了全村的绿化用水,有的村民还发展起了庭院经济,水费都由村集体买单。“做梦也没想到能用免费的自来水浇树种菜、饮牛饮羊!”村民马生龙激动地说。

  这几年,一些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发展肉牛养殖尝到了甜头,但养殖圈棚不足却成为制约村民扩大养殖规模的短板,人畜共处、环境污染也直接影响着“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的创建。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们经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和深入调研,决定利用村子南部50亩闲置土地建设肉牛养殖“出户入园”项目,从根本上解决养殖圈棚不足、人畜共处、环境污染的问题。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经自治区发改委申报,由国家发改委投资862万元的同德村肉牛养殖“出户入园”以工代赈示范项目在2022年顺利实施,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村民的养殖圈棚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就地解决了近100人的就业问题。当看到村上养殖大户“出户入园”后脸上流露出的幸福笑容,我才感到自己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村民的期待。

  两年来,我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刘伟、马彦龙,先后跑过20多个厅局单位,协调172万元的资金和物资,主要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困难村民改善生活条件。争取资金近14万元,帮助村上52名新考录困难大学生圆了“大学梦”。先后将25万元的爱心礼包送到560名小学生手中,鼓励更多学生用知识改变命运。面对多轮疫情的冲击,我们争取近20万元的防疫物资,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年的驻村生活,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时时怀着一颗“公道之心”,事事做到“一碗水端平”,才能干好基层工作;只有抓住基层党建这个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才能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引领乡村振兴;只有抓住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这个关键,才能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只有做到支持不排斥、帮干不包干、补台不拆台、干事不整事,才能处理好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之间的关系,从而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同德村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进步,我也见证了同德村的发展与变化。同德村的村名,寄托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移民搬迁到一起后,同心同德谋发展的美好愿景。过去十年,在各级的关心帮助下,经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同德村的振兴梦正一步步由美好愿景成为生动实景,相信同德村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采访整理)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春新民大街开街迎客

  • 巡山可可西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