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讲述人: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水务局派驻平罗县渠口乡渠口村第一书记 彭造谦
2021年7月,经组织安排,58岁的我到石嘴山市平罗县渠口乡渠口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从内心激动万分走进渠口村,到经过一段时间入户走访、熟悉村情,我觉得肩头又沉了一分。我深知作为第一书记,要多倾听村民的呼声、了解村民的期盼、解决村民的诉求,让驻村更“助”村,助村更暖心。
彭造谦(右)与老党员曹生录共享喜悦
第一次到渠口村五队熟悉情况时,村口围坐的10多名村民得知我是驻村书记后,纷纷反映行路难问题。心直口快的村民王秀珍说:“无论啥书记,不给我们办实事,就不是好书记。”我愣了一下,随即就和同行的村干部实地查看,五队这条路,路面没硬化、狭窄且高低不平,春种秋收时农用机械通行困难,雨天雪天积水严重,确实影响10多户村民出行。
王秀珍的那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我,驻村书记的一言一行,在村民眼中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于是我默默下定决心,路一定要修,“好书记”一定要当。
我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村里的团结支渠年久失修,支渠破损导致5个村民小组3000亩耕地灌溉难,我通过与派出单位县水务局及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多方沟通,了解到财政局有相关支农项目,我便与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积极沟通、进行申报,最终争取到了财政局140余万元的支农项目资金,用于团结支渠的改造。
在团结支渠改造项目施工时,我提出可以利用拆除的旧砼板、废料铺设五队路基,不用发愁建筑垃圾无处堆放,还能减少修路成本,路和渠的问题一下子都能解决,这不是两全其美嘛!同时我还争取到交通部门施工铣刨料,对该路面进行铺设碾压,确保村民安全出行。
“如今路修平了,车走稳了,我们种田也安心了,彭书记这个事真是办到了大家的心坎上啊!”渠口村的丁洪江笑着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记得第一次参加村党支部党员大会,会后,老党员曹生录面色沉重地对我说:“彭书记,我是1965年入党的,但现在档案找不到了,系统上入党时间登记的是1995年入党,党龄才20多年,我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你能不能帮我向组织反映反映,把党龄更正一下?”
作为一名党员,我十分了解老爷子此时的心情,他早年是从新桥村迁入渠口村的,党员档案不知何时丢失,入党介绍人也已过世,重新核实确有困难,但看着老爷子期盼的目光,我没有理由拒绝。会后,我向乡党委领导做了汇报,经分管领导向县委组织部同志反映情况、协调沟通后表示只要能找到证明材料,就能帮曹老爷子满足愿望。听到这个消息,我也非常激动,我和本村及乡人民政府的两名同志利用3天时间,找熟人、找线索,走访10余人核实情况,并形成证明材料上交乡党委,最终将曹老爷子的党龄更正了过来。
2022年,建党101周年之际,渠口乡党委为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集中颁发了纪念章,曹生录也在其中。80岁的老爷子虽然步履蹒跚,但精神矍铄、容光焕发,从领奖台下来,老人家捧着纪念章激动地拉住我的手说:“太感谢你了,这下我也没有啥遗憾了!”
西北大地的春日从不温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乡亲们说我这黝黑粗糙的脸、沾满泥土的鞋,一看就是个农村干部,哪里像个“城里人”啊?我想这是我带领群众修农渠、防疫情、参与环境整治、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增加10万元的“功勋章”。
“彭书记,如果不是您要退休,我们一定要申请让您继续驻村。”“彭哥,渠口村就是您的家,将来退休了,欢迎常回来看看。”……这是村干部和群众时常挂在嘴边的话,看着大家一张张热情的笑脸,一句句贴心淳朴的话语,我感动不已,剩余的驻村时间里,我一定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渠口村村民继续办实事、办好事。(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