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和我的村丨小蘑菇,“致富伞”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我和我的村丨小蘑菇,“致富伞”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4-27 13:27

  讲述人:国家电投宁夏能源铝业有限公司派驻中卫市海原县七营镇张堡村第一书记 叶国钰

  “这段时间咱们也算是把村上的情况基本摸清了,乡亲们以种植玉米、枸杞为主,村上只有一个牛场,再没有其它产业,小钱、小杨,你们有什么想法?”刚驻村一周,我们就如何扶持壮大村集体产业召开了一次会议。

  “养牛是咱们海原县主抓的产业,应该鼓励村民养殖。”驻村工作队员杨海说。“种点经济作物咋样?《山海情》就是讲咱西海固的,福建教授带着农民种蘑菇也不错,咱们这儿能不能种蘑菇啊?”工作队员钱永吉建议。

  经过一番讨论,我们三人达成一致意见,先做一下调研。经过与村“两委”、乡镇领导的沟通协商,同时到临近村镇实地观摩调研后,结合张堡村实际情况,一致认为种植平菇是一项风险小、收益高的产业。

  种植平菇对于张堡村的群众来说,是个新鲜事物,大伙儿对种植技术、成本投入、效益等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了消除村民疑虑,同时验证种植平菇的可行性,经过与村“两委”认真研究,并报七营镇党委政府同意后,决定由我们驻村工作队先行种植平菇试验,场地选在张堡村闲置小学。

  说干就干,我和驻村工作队员钱永吉、杨海发挥来自企业做技术工作的优势,设计暖气管道走向、改造锅炉、自主设计平菇摆放钢架、布置场地,菌菇种植场地顺利建成。菌棒进场,我们查找资料、联系技术专家,边干边学、边学边干,自平菇发菌后,我们三个人轮流值守,“寸步不离”查看温度、湿度、通风情况,确保温度和湿度处于平菇最佳生长环境。功夫不负有心人,两棚平菇顺利出菇。

  我们成功了!消息传出去,村民们纷纷来参观、购买蘑菇,七营镇各村也组织人员来参观,我们三个“新手”成了讲解员,给参观的人员讲解平菇种植技术,张堡村小学变成了平菇种植培训基地,本村7户农户、南堡村1户农户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开始种植平菇。我们每天都要到农户棚里转几遭,帮助解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我们帮着咨询专家。

  看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食用菌种植的队伍,我们更加坚定平菇致富的种植思路,千方百计引入本土企业,利用移民点闲置牛棚改造菌菇种植棚,开展“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种植平蘑,带动21户农户参与进来,农户种出来的平菇可以自主销售,也可以卖给企业,由企业进行兜底销售;不愿意自己种的农户将牛棚租给企业种植,既收取牛棚租金又享受销售分红,党支部和企业做后盾,彻底打消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发展平菇种植试验效果出乎意料,农户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本土企业也找到了发展空间,在村“两委”、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引入闽宁资金300万元,菌菇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在张堡村闲置小学落地建厂并已顺利完工,预计今年五月可投入生产和开展菌菇种植技术培训,投产后将进一步拓宽村民就业渠道,助力菌菇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菌菇基地建设项目(二期)340万元已通过海原县审批,预计今年五月实施。届时,张堡村村集体出租土地赚“租金”,村民就地务工赚“薪金”,农户自主经营赚“现金”,年末赢利赚分红,将勤劳致富的村民牢牢吸附在菌棒加工及种植的产业链上。

  小小的蘑菇成为村民致富路上的新希望,下一步我们打算锚定做优菌棒加工、做大平菇种植,着力做强菌菇产业链,将让菌菇产业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提升群众经济收入的“致富伞”。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采访整理)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三

  • 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