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讲述人: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委网信办派驻海原县甘城乡武塘村第一书记 苏秀龙
积雪融化,万物复苏,一片欣欣向荣。带上换洗的衣服,揣上记事的本子,备上常用药品,回我派驻的村庄。从甘城乡武塘村的驻村队员到后来的第一书记,不知不觉我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坚守了整整九个年头。
回想起刚驻村的时候,最大最难的问题莫过于“丰衣足食”,当时村上没有食堂,只能自己做饭,就连最基本的生活用水都要到百米之外的农户家中去提。没想到自己坚持了下来,吃住在村上,躬身于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最终,我们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现在又前进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白天奔波在田间地头、村组巷道,晚上伏案整理资料,常常忙得不亦乐乎。武塘村的沟坎地头、场院堤坝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武塘村俨然成了我的“第二个家”。闲暇之余,我喜欢用一杆竖笛、一把吉他或手风琴来放松一下心情。随着一阵悠扬的旋律响起,武塘小学的同学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吸引住了,络绎不绝地来到村部大院,有的学生试着跟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看着同学们好奇的眼神和兴高采烈的样子,我来了兴趣,弹着琴和同学们一起合唱了好几首,直到上课铃响起,同学们才恋恋不舍、意犹未尽地回到了校园。
第二天一大早,学生自发来到村部。正在打扫院落的老马喊道:“苏书记,这些娃娃又来了,你看咋办呢?”我兴奋地扛起手风琴径直走向校园,和同学们一起热闹起来。
同学们喜欢唱歌,更加好奇于未见过的手风琴。学校的马德科老师拿着手机左拍右摄,和同学们一样兴奋,他说:“我们学校如果能有个手风琴或钢琴就好了,再配个音乐老师就更好了,娃娃确实爱这个。”这句话说进了我的心里。红色歌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我想,不妨由我来当这个音乐老师,教孩子们唱歌。我和同学们约定,每周一三五一起练嗓子唱歌,练好后给全村人表演。
去年6月,一条题为“驻村第一书记与孩子们的红歌情缘”在云端中卫客户端发布。视频中,同学们手舞足蹈、天真烂漫、好奇满满的样子,无不让人为之鼓舞、动容,仿佛将大家一下子拉回了那个懵懂的少年时代。几天后,海原县融媒体中心又以“苏秀龙:播撒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为题在县电视台播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量点赞和转发,不少媒体平台转载评论,我一度成为海原县的“网红第一书记”。上级组织对我给予肯定,认为这是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最好的脚注。
山里孩子的文艺生活太过贫瘠,就像这片焦渴的大地急需一场春雨的浸润和滋养一样。我暗下决心,要把教孩子学习手风琴和唱红色歌曲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一项活动坚持下去,带领祖国的花朵在文艺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