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讲述人:宁夏税务局派驻中卫市中宁县徐套乡李士村第一书记 陈本宏
中宁县徐套乡李士村地处中宁县城西南90公里,属“十一五”移民搬迁村。2021年6月,我从中卫市税务局来到这里,踏进这山壑纵横的泥土中,翻滚的黄沙尘土和随风飘动的地膜扑面而来。
李士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2021年村里通过入股宁夏全通枸杞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才有了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怎样才能找准定位、蹚出一条路,是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多次开会商量,我们决定试一试托管养殖,让群众通过养殖托管贷款参与分红,既解决老年人养殖有心无力的问题,也能帮助群众实现科学养殖,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还可以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然而,想法很美好,现实却有些“骨感”。融资初期,群众参与热情不高,我们挨家挨户讲托管养殖的好处。有一天,接到网格员电话,说是“田彦福符合贷款各项指标,可就是不贷么,得书记出面给说说呢”。
“我知道呢,我的联手(搭档)在外头打工好几年了,一年挣的不止5万元。我不是不会算账,款也能贷,问题是公司分红算数着么,万一公司倒闭跑路了,款谁还呢?”田彦福家,面对我们苦口婆心的劝说,他不无顾虑。
“你考虑的倒是周全,这个公司有县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股份,又在咱们徐套,乡政府都有监控呢,放你的24个心。”
“既然陈书记说了,那我们也放心了,那就办,冲着陈书记给我们发手推车,心里装有老百姓,我们信着呢!儿子你放手干吧。”一旁坐着的田彦福老爹替儿子拍板决定。
经过三个月上门动员,李士村常住户108户,成功签贷92户,取得贷款780万元,年底村民托管养殖分红65.2万元。
谋完当下还得谋长远。李士村干旱缺水,我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去同心县窑山和海原县山门村红葱种植基地,向海原科协红葱种植专家求教取经。我把红葱种植课件带回来,专门组织全体村干部详细学习种植红葱的完整流程,后来还争取资金230万元,承包全村673亩土地开始种植红葱。
2022年3月,一辆辆满载绿色葱苗的双桥大货车,在夜幕中驶入李士村广场。晚上11点多,我和村干部们一起卸葱,汗水和泥土混在一起糊到衣服上,大家撩起衬衣,扑鼻的葱香四溢,村支委委员丁生江笑着说:“已经3点多了,别人家都搂着婆姨一觉醒来咧。”
5月1日开始,我和老乡们顶着烈日开始种葱。40多个日夜,673亩红葱种植全部完成,我们剪理出了20万斤葱苗,村民在家门口种葱,就近取得了52万元的劳务收入。
7月下旬,李士村迎来了第一场透雨,绿油油葱苗露出了新芽,但野草长得更快,很快淹没了葱苗,长到了齐腰深。仅靠村上的劳动力无法铲除生猛的野草。我联系种葱的朋友,从外面调来了60人,和村民一起,用了两周时间,从草丛中“捡”出了500亩葱苗。骄阳烈日将我的胳膊晒脱了一层皮,落下了大小凸凹的红斑,晚上卧床,灼热的痛使我不得不用瓜皮一次次冰敷,缓解疼痛。
随着葱苗儿一天一个样儿,我紧锁的眉开始渐渐舒展了。但旱地红葱虽然抗旱,一场透雨一直是我期盼的。同事说,“你的脸色是跟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下了小雨,脸色会转晴,中雨的话,带有喜色,要是有一场透雨,估计你会在雨中跳蹦子的!”
旱地红葱历经四个月的精心培植,葱葱郁郁地覆盖在李士村的东西两头,眼看就到红葱销售旺季,辛劳和汗水该到回报的时候了。2022年9月20日,新一轮新冠疫情反扑,所有运输中断,我们精心培养的“红葱公主”,成了无人问津嫁不出去的丫头。一直持续到年底,红葱行情才开始好转,批发价涨到2.8元,春节期间飚至3.5元。但天寒地冻,冻土无法挖收,即使挖出来也是断头少尾,无法销售。无力感再次袭来!
2023年3月,春回大地,红葱又露出了嫩绿的枝叶,村干部和驻村人员开始销售红葱。徐套乡大街小巷有我们村干部卖红葱的吆喝声,周边县有我们的红葱销售点,远到内蒙古、陕北、甘肃等地都有我们营销人员的足迹。截至2023年4月1日,红葱销售收入达到13万元。虽然低于预期,但我们会继续努力!
驻村以来,我坚持用脚丈量李士村的土地,一路走来,我越来越感觉到不是李士村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李士村的乡亲们,我肩上扛的不仅是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更是共产党员光荣的使命。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