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居民是小区治理的主体。近年来,宁夏吴忠市着眼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质效,积极探索在楼栋、单元设立红色管家团,有效调动小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邻里和谐相处、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
盘活小区资源,热心人有了热心岗
“原以为忙了一辈子,退休后能好好休息,可闲了两年才发现,人一旦没了事做,也就没了精神,还是得找些事让自己忙起来。”作为一名转业军人、也是原吴忠电视台一名退休职工,一向热心的铁占明主动向社区提出志愿服务,每天东门看一看车辆有没有乱停乱放、北门走一走环境卫生是否干净整洁,个别居民飞线充电、乱扔烟蒂及时制止纠正,慢慢地,居民大事小事都愿意找“铁班长”问一问。在大家一致推选下,铁占明成为了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A区8号楼的楼栋红管家,有了新身份,他每天忙得更有劲了。
类似“铁班长”这样的社区退休职工党员还有很多,他们时间、精力富裕,不甘心一直闲下去,希望能继续作为、服务社会。吴忠市着眼提升社区共建共治水平和能力,积极搭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的平台和渠道,结合推行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在楼栋、单元灵活设置矛盾调解、环境监督、治安巡逻、政策咨询等志愿服务岗位,通过社区引导、居民推选、党员群众自荐等方式,1.4万余名机关在职党员、离退休干部、热心居民等走出家门,穿上红马甲,履职“新岗位”,形成一支广泛分布在群众身边,24小时“在线”服务的“楼道红管家”。
搭建服务平台,热心岗办成热心事
“五楼张大爷的轮椅掉了一个轮、三楼马姨娘的一扇窗关不严实、一楼小李反映单元门开关声音太吵……”利通区阳光骄子社区雅园小区张本勇手中的小本子,详细记录着楼上楼下居民或大或小的问题,他是小区的一名楼栋红管家,把管好单元楼栋、服务居民群众作为自己的日常职责。
与张本勇一样的“楼道红管家”,每天活跃在各个小区、楼栋、单元,小区井盖破损、绿化树挡住阳光、垃圾清理不及时、上下楼噪音过大……大量邻里间的“小事”,不便直接向社区反映,就会找身边的“楼道红管家”说一说、诉一诉,“楼道红管家”根据邻里双方性格特点,或直接调解、或侧面劝说,既有效解决了问题,也不伤害大家和气。
志愿服务的队伍建起来了,关键是服务好身边群众。吴忠市建立“楼道红管家”日常巡逻、问题收集、矛盾化解、重大事项上报、群众评议、动态调整等机制,并与民主评议党员、“志愿超市”积分兑换、“社区好人”评选等挂钩,激励“楼道红管家”将身边事当做“心上事”,当好楼道、单元“勤务员”“和事佬”。
构建联动机制,小管家融入大治理
小区治理涉及社区、居民、物业等方方面面,单一主体单打独斗难以解决问题,着眼凝聚共建共治共享合力,吴忠市大力推行“红色物业”建设行动,引导各方力量协同发力,联动共建美好家园。
走进青铜峡市北苑小区,宽阔的人行步道、干净的休闲亭廊、嫩枝摇曳的绿化带,很难想象过去这是“脏乱差”的老旧小区。东北角传来的阵阵欢声笑语格外让人好奇,原来是“楼道红管家”张立民正召集居民与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一起商讨小区乒乓球台、象棋桌等休闲设施、健身器材安装的数量和位置。看着居住环境“旧貌换新颜”,“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成为大家真切的感受和心声。
吴忠市在市县全覆盖成立物业服务行业党委,在56家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党组织、233个小区成立“红色业委会”,80%以上的社区实现“两委”成员与业委会、物业企业党员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面推行“小区板凳会”“庭院议事会”等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会议制度,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与“楼道红管家”、居民代表等每2个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小区文体活动、环境美化亮化、便民设施改造、矛盾纠纷调解等事宜,以做细做优“关键小事”推动社区治理提档升级。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通讯员 刘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