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雷锋号”机车组: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雷锋号”机车组: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3-08 09:39

  3月5日上午,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在迎水桥机务段银川动车运用车间,举行纪念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活动暨“雷锋号”全路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启动仪式。

  在车间小广场上,“雷锋号”机车组第17任司机长念盼发出“学雷锋、树新风”倡议:“立足本职践行雷锋精神,努力增强本领,奋斗实现交通报国之志,为新时代雷锋精神增添铁路光彩。”

  阳光照耀下,蒸汽2690号、内燃DF4B3943号、韶山3B5035号3台“雷锋号”机车并列而立,前端的雷锋头像熠熠生辉。它们都是铁路科技发展的亲历者,宝贵的铁路工业红色遗产,是传承雷锋精神的直观实物。

  “雷锋号”是中国铁路继“毛泽东号”“周恩来号”“朱德号”“黄继光号”之后,第五台以人名命名的机车。1989年5月,原中卫机务段党委为充分激发党员群众学雷锋、树新风、创佳绩的政治热情,将前进型2690号蒸汽机车命名为“雷锋号”,一群穿着劳动布工装的火车司机,把自己铸造的重达50多斤的铜质雷锋头像,安装到前进型2690号蒸汽机车前端,年轻的司机长张凤武跳上机车,拉响汽笛庆贺“雷锋号”机车组组建。1990年2月,原兰州铁路局银川铁路分局团委正式命名“雷锋号”机车。

  驰骋大漠戈壁30多年来,“雷锋号”机车组永葆初心、矢志不渝,安全行驶54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38圈,创下了沙漠铁路运输生产中机车运行正点率第一、平稳操纵第一、保养第一的奇迹,不断丰富和涵养“雷锋号”机车组精神。

  9时40分,“雷锋号”机车组新展室挂牌仪式举行。四台“雷锋号”机车并列的浮雕下,一个铜质圆形雷锋头像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年近七旬的“雷锋号”机车组第一任司机长张凤武格外激动:“这是‘雷锋号’机车组组建时,我和其他机车组成员一起自制的,当时大家热情可高了,打磨时手都脱了好几层皮,现在看到它真的很亲切!”

  随后,现场发布了“忠于职守、服务人民、敢于创新、勇当先行”新时代“雷锋号”机车组精神。一场别开生面的司机背规竞赛让现场气氛更加热烈。迎水桥机务段党委书记冯伟说:“500道题随机抽取,难度比真正的比赛大多了,我都替选手们捏把汗!”但裁判随意点将,个个都对答如流,选手郭昕磊说:“我们都是‘雷锋号’上的司机,规章‘一口清’是看家本领,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就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情景剧《我们都是雷锋号》再次上演,这部获得全国职工曲艺小品(情景剧)优秀作品奖的节目,真情演绎了“雷锋号”机车组把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以小善显大爱的奉献故事,让大家在寓教于乐中领悟到“雷锋精神人人可学为,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的质朴道理。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住你生活的岗位?”清澈的童声在展室里萦绕,如清泉流过心底,引起每位参观者深思。座谈会上,大家热烈讨论着新时代深入开展学雷锋的创新方式,《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让他们更加振奋。

  “这些年,‘雷锋号’机车组的朋友圈又扩大了很多。我们将把学习雷锋精神的崇高信念和道德追求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用好‘雷锋号’新展室阵地,引领更多人立足岗位学雷锋、树新风,把每一天都变成‘学雷锋日’,争当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念盼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通讯员 程杰 刘娇)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百年大集热闹迎新春

  • 芳容初露 雪雕高手“冰城”秀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2025-01-06 02:50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怎样让领先的科技成果及早被市场了解?怎样让实验室成果实现大规模量产?怎样让成熟的成果匹配到合适的企业?连接科研与市场两端的技术经理人被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尤其令人关注。
2025-01-06 02:15
受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影响,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间1月1日11时开始,到1月2日2时,地球出现明显地磁活动,其中1月1日23时至2日2时发生了全球地磁指数(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
2025-01-06 09:49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
2025-01-06 09:48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
2025-01-06 09:47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