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宁夏:“大漠长河”“星星故乡”亮相文博会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宁夏:“大漠长河”“星星故乡”亮相文博会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1-01 16:27

  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2022年12月28日至2023年1月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宁夏馆位于会展中心11号馆11B02号,展览总面积351㎡,主要以“宁夏——打造文化兴盛沃土”为主题,集中展示十年奋进绽放新风采、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书写新篇章、文旅融合厚植新优势、文化赋能引领新发展、科技助力构建新生态、联动聚力开启新征程六大板块。

  今年,宁夏馆在视觉冲击力上做足文章,通过一些新科技、新手段的应用,提升整体的声光电效果,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展商。宁夏馆从“黄河金岸”“沙漠星空”等代表性的宁夏地理特征中寻找设计线索,提取“星空”为主要设计元素,打造富有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的展示效果。顶部造型以流体雕塑的设计语言展开叙述,灵动飘逸的布置让静态的陈设营造出充满律动的展示空间。大面积的点光源排列组合,诠释了“星星故乡”的独特魅力,观众仿佛置身于大漠星空下,带来沉浸式的参观体验。现场还通过LED屏幕、透明屏、柱屏、动态灯箱等多媒体展示手段,静态展示与动态展示相结合,文化品位与文化特点高度融合等进行全方呈现展示。高清屏幕、雾幕成像、全息光粒子、VR、地面投影等新技术,全方位增加宁夏展馆的科技含量。通过多角度、立体式、全方面展示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新成就、新亮点、新资源、新产品,讲好宁夏故事,展示宁夏形象。

  12月29日下午,由中卫市委宣传部、中卫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主办的“大漠长河,星星故乡”2022深圳文博会中卫文旅推介会,在文博会主场馆召开。借助本次博览会平台,中卫全面展示了在祖国西北一幅色彩斑斓、雄奇秀丽的宁夏画卷,突出了中卫作为这幅秀美画卷中最耀眼的明珠。

  中卫受黄河的润泽、沧桑大漠的镌刻,雄浑厚重的黄河文化、传统古朴的农耕文化、意境悠远的丝路文化在此交融交汇、交相辉映,大漠、长河、高山、绿洲、湿地在此相互依存、和谐共生。这里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独特,“麦草方格”治沙技术饮誉世界,“人进沙退”的历史奇迹在这里上演;“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沙坡头,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跃然而现;“星星的故乡”沙漠星星酒店,让“卧看星河尽意明”的情境成为实景;这里还有险幽奇绝的“苏武牧羊”遗址寺口子、多彩浪漫的金沙岛、独特秀丽的生态湿地天湖、避暑胜地南华山。

  本次推介会上,着重推荐了中卫沙坡头旅游景区。唐代大诗人王维在此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佳句。这里黄河、大漠、高山、绿洲天工巧陈汇聚一处,既具有江南景色之秀美、又兼西北风光之雄奇。黄河在这里划下一个独特的“U”型大湾,这里有天下黄河第一漂的黄河祁连山大峡谷漂流、西北第一驼队的腾格里沙漠探险驼队、中国首创世界唯一沙漠大扶梯、天然形成的国际滑沙中心、横跨黄河820米的黄河飞索、惊险刺激的黄河蹦极。推介会后,还专门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展示展演、中卫特色文旅宣传及文创产品显示,让与会嘉宾深度体验宁夏独具风味的旅游目的地特色。

  本次文博会,共有65家政府、文化机构及企业代表等组成宁夏代表团参加宁夏馆展出,另有线上参展机构100余家,其中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占参展文化企业的78%以上。宁夏馆开馆首日就吸引了来自全国5000余人进馆。(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