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1至11月份宁夏主要经济指标排名位居全国前列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1至11月份宁夏主要经济指标排名位居全国前列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2-31 09:39

  12月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暨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内容。发布会上,宁夏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祝平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宁夏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全国,排名位居全国前列,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发布会现场 钱友辉摄

  “总体看,我们牢牢把握住了发展主动权,以自身发展的稳定性有效应对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成果。”崔祝平表示,今年以来,宁夏党委和政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2022年,全区经济呈现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动能转换展现新气象、质量效益实现新提升、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五大亮点。

  在经济发展方面,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9%,比全国高1.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农业增加值增长5.3%,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位。1-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比全国高4.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比全国高5.0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进出口总额增长39.5%,比全国高30.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增长5%左右。

  在转型升级方面,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善需求结构,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从工业看,1-11月份,全区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63.6%提高到67.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1%。从农业看,前三季度,畜牧业产值增长11.3%,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从上年同期的40.4%提高到42.5%,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4%。从投资看,1-11月份,全区工业投资增长23.6%,占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2.3%提高到47.4%;民间投资增长12.3%,比重由57.9%提高到59.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7.2%,比重由6.7%提高到8.3%。

  在动能转化方面,现代产业体系稳步构建,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新的增长动力不断积蓄成势。新产业新产品较快增长,1-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6%,装备制造业增长25.2%。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壮大,1-10月份,全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9.5%;1-11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0.9%,比全国高14.5个百分点。新主体新企业持续增加,11月末,全区登记的市场主体总量达到74.47万户,增长6.5%,其中,企业20.55万户,增长5.0%。

  在质量效益方面,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安全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较快增长,1-11月份,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7.2%,增速居全国第6位,其中税收收入同口径增长24.4%。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10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4.8%,增速比全国高7.8个百分点。金融支持实体力度加大,11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8.7%。粮食和能源安全保障有力,全年粮食产量375.8万吨,实现“十九连丰”;1-11月份,全区工业发电量增长6.7%、外送电量增长7.7%。

  在民生福祉方面,持续补齐民生短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就业形势总体平稳,11月末,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8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2.19万人,分别完成全面目标任务的104.7%和109.6%。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11月份,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低于年度目标0.7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全区75.6%的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通讯员 钱友辉)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老茶馆档案里的时代与家国

  • 共融共享共发展——多彩贵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2021年1月,阜航麦1号正式获得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成为安徽省首个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自主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2024-05-10 09:33
(记者宋晨)5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智慧天网一号01星作为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包含技术验证A星与配试B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2024-05-10 09:33
近日,该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首个黍稷遗传转化体系与基因组编辑系统,并发布了目前最高质量的黍稷参考基因组,为未来黍稷的分子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2024-05-10 06:40
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方式,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2024-05-10 06:40
在诸多产业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等新赛道,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正加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大展拳脚、加速奔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力量。
2024-05-10 06:40
大食物观要求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统筹各类食物资源,协调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让老百姓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吃得健康”。
2024-05-10 06:40
为更大规模的国产光电集成芯片和移动终端射频滤波器芯片的发展奠定了核心材料基础。
2024-05-09 09:03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看,许多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后,传统产业资源、能源成本快速增加,低成本竞争力逐渐衰弱。
2024-05-09 05:50
日前,文昌航天发射场(以下简称“文昌发射场”),再一次令世人瞩目。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航天热土上,凝望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六号奔月的壮美轨迹,人们挥舞国旗、高声呐喊,满眼皆是对星辰大海的美好向往。
2024-05-09 05:40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和种业振兴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重要部署,今年发布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
2024-05-09 05:30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的核心环节。围绕种业振兴和产业发展所需,崖州湾科技城用好用足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全力探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
2024-05-09 05:30
制作“数字人”时,仍需谨慎应对社会伦理和个人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AI技术的滥用所带来的犯罪问题。
2024-05-08 16:52
图像识别、智能助手、虚拟人、文生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让人们进一步向智能时代迈进。该系统可以为“3D+AI”研究提供真实、精细的高质量三维数据,解决目前该研究领域高精度三维数据不足的问题,为AI模型生成更高质量的视频提供实时、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支撑。
2024-05-08 10:38
外科医生近日将一个大鼠胚胎的肾脏组织移植到另一个大鼠胚胎中。在出生前移植一个器官,可以使其和胚胎一起生长发育,这样器官在胚胎出生时就能发挥作用,并降低排异反应风险。
2024-05-08 10:37
近日,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任务发布了首批在轨科学探测图像。袁为民安排他担任“项目经理”,任务是完成2022年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的“力箭一号”火箭发射的“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试验。
2024-05-08 10:35
目前,提高铝合金耐热性能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升析出相的热稳定性;二是引入高稳定性的陶瓷相纳米颗粒。为此,何春年团队提出并通过“界面置换”分散策略,制备了5纳米级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
2024-05-08 10:30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团队与合作者,首次发现线粒体可使用细胞质标准密码翻译第14个功能蛋白,打破了传统观点认为的线粒体基因只翻译13个蛋白的定律。教科书上写明哺乳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包含37个基因,其中13个编码信使核糖核酸翻译为蛋白质、22个编码转运核糖核酸、2个编码核糖体核糖核酸。
2024-05-08 10:28
如果未来人类想在火星上生活,可能需在驻地种植作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在同一地块只种植一种作物的单作相比,间作的番茄产量显著提高,但胡萝卜产量却明显降低,豌豆的产量则没有太大不同。
2024-05-07 10:08
乌鸦、黑猩猩、大象和其他许多鸟类与哺乳动物的行为方式表明它们可能有“意识”。该宣言指出,对于可能有意识体验的动物而言,人类在影响它们的决策中忽视这种可能性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024-05-07 10:07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近日报道指出,为让人工智能(AI)发挥其变革潜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及社会福祉,人类必须确保它可持续地发展。这一愿景面临的核心难题在于,随着算力和性能的不断提升,能耗也在快速增长。
2024-05-07 10: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