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银西高铁通车两周年,成为助推老区经济发展“新引擎”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银西高铁通车两周年,成为助推老区经济发展“新引擎”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2-27 20:11

  2022年12月26日,银西高铁迎来开通运营两周年。两年来,银西高铁不仅改变了老区百姓出行方式、生活质量,而且吸引壮大了红色旅游、区域商贸、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客流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成为助力革命老区经济建设的“新引擎”。

  银西高铁开通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与航空、公路运输企业共同合作、实现“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为甘宁两省百姓出行打造“一站式”服务模式。2021年,银川车站与西部机场集团宁夏机场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了“宁来宁往·空铁联运”运输产品,实现了空铁线上一键联订、一次支付。同时,与宁夏天豹汽车运输公司完善了“公铁互转”相关配套服务及突发情况下应急处置方案,真正解决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不仅如此,银川车站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到银西高铁沿线多家厂矿、企业员工有乘坐高铁的意愿,主动登门拜访,为沿线企业介绍银西高铁列车开行情况。了解企业员工上下班乘车需求,洽谈规划满足企业员工需求的列车开行方案,适时加开动车组列车、增加停站点、调整列车运行时刻,为企业员工开行“高铁通勤车”。并结合环县与庆阳间通勤的公务员较多这一实际情况,专门开行了方便公务员上下班的周末专列。截至2022年12月24日,银西高铁共发送旅客661.5万人,单日开行动车组从最初的16对增加至高峰期46对,开行方向辐射华北、华中、华南等地。

  银西高铁开通,不仅方便百姓出行,也给快递物流业带来崭新机遇,为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加快甘宁两省区部分区县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宁夏的黄花菜、枸杞,环县的羊肉,庆阳的樱桃、小杂粮等农产品通过高铁运往全国,让全国人民不仅品尝到最新鲜、最绿色的农产品,而且通过农产品了解老区的农耕文化和红色资源。

  据了解,银川至西安的快递公路运输时间约为11个小时,而高铁只需3个小时,极大地压缩了运输时间。2022年12月以来,随着疫情防控举措更加优化完善,高铁运输日渐恢复正常,为此,银川车站抢抓年底羊肉销售旺季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发快运产品、运力挖潜,日均发送快件900余件、近1吨。自银西高铁开办快运业务以来,已运输快件10.63万件、1216吨。

  多点开花,盛景一片。今年暑运期间,随着暑期旅游业逐步升温,银川车站主动走访地方政府、周边企业,一同探讨冠名高铁列车对宁夏旅游和农产品的宣传效应,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先后开行了“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环县羊羔肉”两趟冠名高铁列车。2022年7月19日,首趟“环县羊羔肉”冠名列车开出银川火车站,是乡村特色产业搭乘“中国速度”实现品牌赋能、助力地方经济的重要战略之一,更是地方政府与铁路企业强强联手又一次大胆尝试。2022年7月中旬,银川车站与环县地方政府联合,组织1747多名60岁以上老人乘坐银西高铁感受家乡巨变。高铁开通,为沿线区域经济增长、人物流通、旅游开发铺就了一条“致富路”“幸福路。

  两年间,银川车站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在日常服务中,相继推出银西高铁计次票、“铁路畅行码”服务等,满足银川、庆阳、西安等地商务差旅或通勤旅客出行需求;优化旅客进出站线路,对甜水堡、曲子等站施行“售服合一”“验检合一”“进出合一”“双控合一”,进一步推动铁路在途服务转型升级;继续深化“向阳花”服务品牌,通过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举措,让旅客出行体验更加美好。

  今后,银川火车站将继续挖掘高铁运能、改进服务举措,始终秉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新业态和市场新需求,推动服务质量与运输效能双升级,更好地助力银西高铁沿线经济发展,提升沿线百姓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通讯员 陈靖、闫军)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