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宁夏吴忠:引进和培养“双向发力”厚植人才干事创业沃土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宁夏吴忠:引进和培养“双向发力”厚植人才干事创业沃土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2-22 17:11

  “吴忠市出台的预引进优秀在读大学生政策,对我们在校学习期间提供资助,支持我们更好地专心完成学业,为我们了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 日前,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研究生王静成功签约为吴忠市2022年预引进优秀在读大学生。

  今年,宁夏吴忠市瞄准教育、医疗领域,出台《预引进优秀在读大学生实施办法(试行)》,明确预引进优秀在读大学生的条件、方式、补贴标准及申报程序等,支持教育、医疗卫生领域前移引才“关口”,通过与优秀在读大学生签订协议、给予资助等方式,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来吴工作。实施预引进优秀大学生计划以来,已经签约来自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卫生、教育专业优秀在读大学生5名。

  如果说,预引进优秀在读大学生是吴忠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引进人才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那今年重点打造的另一特色引才活动平台,“吴忠情·故乡行”——吴忠籍在外人才家乡行活动,则是突出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将优秀在外人才“请回家”,共谋家乡发展。

  今年7月,吴忠市充分发挥“血缘”“地缘”“业缘”“学缘”优势,深入挖掘吴忠籍在外人才资源,摸排掌握了264名吴忠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邀请吴忠籍在外人才回乡考察,80余名在外有成就、有影响力的优秀人才进园区、走企业、下乡村,观摩全市重点特色产业和城乡面貌变化,让广大回乡人才切身感受到家乡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活动期间,聚焦能源产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签约项目12个,签约资金21.5亿元。特聘吴忠市“招商大使”12名,召开座谈会听取“招商大使”对吴忠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意见建议,进一步激发在外人才服务家乡、建设家乡、共话发展的浓厚热情。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近年来,吴忠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始终将优秀人才作为赢得未来的重要战略力量,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不断拓宽引才渠道,吸引更多优秀创新人才来到吴忠,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集聚地。紧抓自治区出台的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放活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定期更新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岗位目录,鼓励教育、医疗、企业等部门(单位)开展自主招聘,按照需求物色专业人才。

  2022年,全市事业单位共自主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843人。聚焦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采取专场招聘、专项补贴等方式,先后举办网络招聘会、线下招聘会、网络直播带岗等活动59场次,为企业招揽引进技术技能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瞄准全市有基础、有优势、能突破的重点领域,制定73项柔性引进人才计划,先后柔性引进华中科技大学、宁夏医科大学等创新团队75个、专家教授464人,帮助解决全混合日粮智能精准配料装备研发、肾穿刺活检术等技术难题,带培本土技术人才5300余人。

  为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吴忠市先后出台“人才强市25条”“柔性引才实施办法”“本土人才培养若干措施”,一方面,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支持各类用人主体创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技术创新中心等人才载体和创新平台,着力提升人才支撑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聚焦人才所急所需,大力实施创业安心、住房安居、配偶安置、子女安顿、身体安康“五安工程”,近三年拿出“真金白银”为全职引进的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发放补贴50.4万元,安排引进人才入住人才公寓,解决人才子女就学问题,组织近300名优秀人才进行免费体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才关心关注的“小事”,让人才更有获得感。

  在注重引进的同时,吴忠市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着力提高本土人才培养能力,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吴忠市立足产业发展实际,深入实施“人才+重点产业”行动计划,围绕葡萄酒、枸杞、牛奶等“六特”产业和各行政村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每年安排1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支持开展“6+N”产业人才精准培训,采取“市级示范培训、县级普遍培训、乡镇兜底培训”的方式,市级举办葡萄酒、黄花菜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等5期人才培训示范班,培训产业人才241人,带动县乡精准培训各类人才2万余人,其中,高素质农民1000余人。对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应训尽训,累计培育掌握一项以上实用技术的农民达到20万人以上,不断提升乡村人才能力素质。

  “乡村产业人才的培育一直是个难点。为此,我们综合考虑乡村人才特点、需求和接受能力,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农业农村局制定下发《关于开展乡村产业人才精准培训的通知》,以内容管用易学、群众想学愿学、课程精准齐全为目标制定培训计划。”吴忠市农村人才和合作经营服务中心主任宋金仓说,“在授课方式选择上,既邀请专家教授上讲台,又调动发挥本土人才作用,举办的培训班中有92名‘土专家’‘田秀才’到现场传授经验,60%的课程都安排在田间授课,用‘乡音土话’讲‘实用技术’,让培训更接地气、更有成效。”

  技能人才是支撑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吴忠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结合企业、园区、现代设施农业、特色产业的用工需求以及个人求职愿望,主动对标全市重点特色产业,认真落实“技能宁夏行动”部署要求,持续推行校企合作模式,开展“特色产业+实用技术”“企业订单+岗位技能”“民间工艺+实用技能”“外出务工+提升技能”等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全市技能人才总数达到16万人。

  吴忠以创建高质量现代化职业学校为契机,借助区内外优势教育资源,切实加强与区内外企业合作,不断探索符合中职教育实际的产教融合培养人才模式,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推动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宁夏奶业现代产业学院,设立畜牧兽医专业,建立50人兼职教师师资库,与宁夏农垦集团、金积工业园区等联合培训畜牧兽医等技能人才120余人次;支持红寺堡区职业技术学校与宁夏荣光科技集团创新开展“产学研培服赛”六位一体培养模式,共同培育“双师型”教师30余名,为当地输出各类技能人才500余名。

  坚持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的工作思路,先后举办特色美食旅游文化节、红寺堡区品酒师技能大赛、烹饪和建筑工人技能大赛等活动,发现培养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行家里手,表彰表扬一批能工巧匠、高厨名师。2022年,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高端阀事业部装配班被表彰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先后涌现出刘海波、付雕、师墨栋等技术标兵1311人,完成技术革新、技术攻关528项,创造经济效益15.6亿元。

  吴忠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毛笑非说,组织部门作为“人才之家”,将充分发挥在人才工作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坚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持续健全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创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改善拴心留人的服务环境、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努力为人才提供释放才能、展露身手的“好平台”和“大舞台”。(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通讯员 马力)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直播|带您走进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琉璃河遗址)

  •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长江生态保护、噪声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成果入选。
2023-06-06 02:40
“专精特新”是名副其实的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招商热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加快解决一些“卡脖子”难题,还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
2023-06-06 02:40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23-06-06 02:25
抬起针管,小心翼翼地对准部位,挤压——针管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准确落在一件出土兵马俑的眼角。瞬间,兵马俑灰暗的眼睛,变得乌黑发亮。
2023-06-06 02:25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