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宁夏银川:十年,幸福愿景变实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宁夏银川:十年,幸福愿景变实景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0-21 15:20

  “现在医疗条件越来越好,看病不再像以前那么愁和难了。”

  “过去,羡慕别的小区周围有小微公园,如今我们家门口也有了,步行10分钟就能到,特别方便。”

  ……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银川市委、政府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住房、交通出行、义务教育、文化发展、食品安全、基础设施等领域,先后推进160多件重点民生实事,向群众交出了一份“有力度”“有温度”的答卷。

  端稳就业“饭碗”

  走进银川灵武市城区街道镇河塔社区的一号车间,劳务移民妇女正在加工制作羊绒衫,她们有的使用钩针进行手缝,有的使用盘车进行缝合,一派忙碌景象。

  马菊英是她们中的一员,2020年,她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工作。两年来,她已经熟练掌握了岗位所需技能,也完全适应了工作环境。“在这里工作很不错,照顾家里老人小孩都很方便。”马菊英一脸的幸福和满足。

  据统计,十年来,银川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50.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88.6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4.96亿元。在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就业的同时,银川市还着力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措施,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优化担保方式,十年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52亿元,一批批中小企业在茁壮成长中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

  端稳了就业的“饭碗”,群众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截至2021年底,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翻了一番,达到4.2万元、1.8万元,年均分别增长8.1%、9.5%,均快于经济增长速度。

  社会保障坚实可靠

  生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社会保障的希望。十年来,银川市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兜底作用,着力做实社会保障这一民生工程,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徐燚是快递行业的新职工,入职后公司为他缴纳了五险,这让他非常满足。“最近媳妇生孩子,我还申请了生育津贴,作为一名快递员,能够享受社会保险福利待遇,让我对这份工作充满了信心,我会好好加油干!”

  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是2022年银川市民生“十心实事”之一。截至2021年末,全市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07万人、64万人、83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105.26%、91.79%、142.9%,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目标。

  同时,银川市还着力织牢编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安全网。截至2022年8月末,全市共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5445户34703人,占城乡人口的1.8%。十年来,全市累计救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40.32万人次;城市低保指导标准由2012年的每人每月265元,提高到目前的每人每月660元,增幅149%;农村低保指导标准由2012年的每人每年1350元,提高到目前的每人每年5520元,增幅308%。十年来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7.73亿余元。

  从“养老”到“享老”

  养老服务关联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福祉。十年来,银川市大力发展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对养老机构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银川市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按标准建设,设有棋牌室、阅览室、多功能室、康复室等功能室,一些有条件的社区还增设了心理咨询、书画、剪纸等特色服务功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由生活照料、家政服务、保健康复向文体娱乐、精神慰藉、志愿服务等方面拓展,更好地为老人服务。

  在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银川市已建成229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改造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8个,实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已建成209处农村幸福院,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全市养老机构从2012年的12家增加到目前的42家,养老床位从1438张增加到9883张,增幅分别达到250%、587%,机构养老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同时,还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其中,2018年至2021年,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项目资金已超过100多亿元,民办养老机构数量已占养老机构总数的62%,养老服务市场化格局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家门口的学校

  走进银川市北塔中学,崭新的教学楼、红色的塑胶跑道以及郁郁葱葱的绿植映入眼帘,九年级20个班的学生们正在新教学楼上课,教室宽敞明亮,窗内书声琅琅。该校教务处主任王双成介绍,九年级正在使用的一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以及一栋报告厅是今年刚刚交付的新楼,这是今年银川市民生“十心实事”之一。

  银川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在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银川市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为主线,以扎实开展项目突破年和“五比”活动为载体,全力推进基础教育项目建设。包括银川市第四十二中学、阅海第五小学、金凤区第二十四小学等全市30个基础教育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幼儿园7个、小学14个、初中9个,总投资18.6亿元,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项目全部完成后可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2.8万余个。

  教育连着千家万户,是事关国家民族未来之大计。十年来,银川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公共财政的突出位置予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只增不减”。其中,2021年全市地方教育总投入达601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4331.26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7倍和3.1倍。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说起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是绕不过的话题。近年来,银川已经建立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十年间全市新增幼儿园285所,新增学位58333个。

  看病更省心

  十年来,银川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建设区域医疗高地,织密“人民健康”之网,全市各类医疗机构数量从2012年的903个上涨至目前的1350个,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从2012年的2.8人、3.2人达到目前的3.93人和4.73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老百姓看病方便了,负担也减轻了。手机一点,就能和我母亲的家庭医生交流,还能预约医生上门服务。”家住永宁县望远镇的蔡阿姨因病长期卧床,家属通过健康服务APP为其预约了家庭医生,蔡阿姨在家里就享受到了快速便捷的上门健康检查服务。

  像这样“互联网+健康”服务的场景,如今在银川各县(市)区已是常态。据介绍,为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2012年以来,银川市累计投资约15.36亿元,新改扩建县级医疗机构6所,新改扩迁建乡镇卫生院2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所、卫生服务站39个、村卫生室153个。目前,全市县级医疗机构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业务用房、设备配备、人员配置全部达到国家基本医疗保障相关要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综合标准化建设率均达到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建设标准化率分别达到100%、97%。

  人在绿中行

  “绿肺”般的城市公园,处处见绿的小微公园,一路鲜花相伴的骑行路,还有翔集而来的候鸟,都让人们感受到一座城市的美好。

  2014年起,银川市把小微公园建设列为民生实事,此后每年,银川街头的小微公园像雨后春笋般“钻”出来。目前全市建成各类公园广场135个,其中综合性公园21个、广场11个、小微公园103个,初步营造了“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绿色生活环境。

  推窗可见绿,抬脚即进园,如今的银川已是园在城中建,人在绿中行。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8013公顷、公园绿地达到2785公顷,城市绿地面积、公园绿地同比2017年增加586公顷和38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68%、41.07%、16.28平方米/人,位于西北五省(区)省会(首府)城市前列。(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通讯员张碧迁)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顺利贯通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