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文物工作新闻通气会,介绍了宁夏现有文物资源和文物保护工作。
据了解,目前宁夏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3818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13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3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41处。宁夏已建成涵盖文化文物、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科技、地质、生态等各类博物馆75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2家(宁夏博物馆、固原博物馆),二级博物馆4家(西北农耕博物馆、宁夏地质博物馆、西夏陵博物馆、银川世界岩画馆),三级博物馆5家(盐池县博物馆、石嘴山市博物馆、吴忠市博物馆、隆德县博物馆、贺兰山自然博物馆),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主导、行业博物馆为特色、民营博物馆为补充,门类齐全、风格多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博物馆体系,全区文物系统馆藏文物27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67件/组,二、三级文物11256件/组)。
宁夏素有“长城博物馆”的美誉,长城遗址遍布全区5市19个县(市、区),长城资源占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全部长城资源的5%左右。明长城遗址银川市永宁县三关口段、吴忠市青铜峡北岔口段、吴忠市盐池县头道边段,战国秦长城遗址固原市原州区段4处被列入全国83处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
宁夏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中西文化、南北文化的集散和融合之地,伴随丝路的畅通,留下了与丝路相关的遗址、墓葬、建筑、石窟、古道达百余处,典型代表有萧关道、六盘鸟道、灵州西域道、灵原道等线性路段;鎏金银壶、凸钉装饰玻璃碗、漆棺画、胡旋舞石门等国宝级文物;姚河塬遗址、固原古城遗址、开城遗址固原北朝隋唐墓地、须弥山石窟、窨子梁墓地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遗产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丝路文化。
近年来,宁夏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力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深入挖掘文物资源蕴涵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建设,讲好文物故事,传播宁夏声音。
据了解,宁夏坚持实施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相结合的文物保护工程,“十三五”期间投入资金8亿多元,组织实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100余项,完成近2000件珍贵文物数字化采集、归类和建档工作,组织实施了12个博物馆预防性保护项目和可移动文物修复项目,西夏陵进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行列,文物保护现状及保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保护水平明显提升。“十四五”时期,32个建设项目纳入文化保护利用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库,目前已实施了19个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72亿元,项目实施推动着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通讯员 杨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