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字实录|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中国这十年·宁夏”主题新闻发布会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文字实录|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中国这十年·宁夏”主题新闻发布会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2022-07-19 20:39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于2022年7月18日上午10时举行“中国这十年·宁夏”主题新闻发布会,请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梁言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张雨浦出席,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变革,以及在新征程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党委新闻发言人,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金科主持。

文字实录|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中国这十年·宁夏”主题新闻发布会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今天在这里举行“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感恩奋进新征程·建设美丽新宁夏”。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梁言顺先生;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张雨浦先生出席,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首先请梁言顺书记作介绍。

  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梁言顺。

  梁言顺: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媒体和记者朋友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过去也在新闻宣传战线工作过,今天看到这么多新老朋友格外亲切。多年来,你们用笔触记录宁夏、用镜头展现宁夏,宁夏的发展有你们的印记,也因你们而更生动、更精彩。我代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对宁夏来说,今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6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踏上宁夏这片热土,向全党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给我们指明了“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2020年6月8日,总书记再次来宁视察指导,要求我们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总书记两次宁夏之行,用两句饱含深情的话表达了对宁夏的“缘”和“情”。第一句话是“我和宁夏很有缘分”。这份“缘”发端于26年前总书记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时,亲自谋划、带头主抓、倾情推进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1997年4月,总书记第一次来到宁夏,用4天时间走遍了西海固地区。在随后的6年时间里,总书记5次参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3次发表重要讲话,创造性、系统性提出并推动形成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机制,亲自提议并命名“闽宁镇”,闽宁两省区因此结下了“山海情”。第二句话是“我对宁夏很有感情”。到中央工作以后,总书记始终牵挂着宁夏人民,2008年4月再次来到宁夏进行了3天视察调研;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又用6天时间两次亲临宁夏视察指导,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题写了“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贺匾,多次对宁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宁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美好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4次视察宁夏的15天,这种“缘”和“情”深如海、高于山,一直激励着宁夏人民阔步向前,指引宁夏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宁夏发展量质齐升最快的十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也是全区人民得实惠最多的十年。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宁夏这十年来在总书记的关心指引下的发展成果。

  一是经济发展实现了量的跨越和质的提升。总书记指出发展不足是宁夏最大的实际,要求我们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我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把发展作为最大的任务,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高于全国年均增速0.5个百分点,用十年时间跨越过2000亿、3000亿、4000亿3个千亿大关,人均GDP翻了近一番。令人可喜的是,宁夏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也实现了重大转变,过去冒黑烟、排臭水的“傻大黑粗”产业蜕变为绿色低碳高效的“窈窕淑女”型产业,一批具有成长潜力、发展活力的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在全国都有一席之地,枸杞、葡萄酒、奶产业、文化旅游等走向全国,产业的“颜值”更高、“气质”更佳。我们按照总书记指引的“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子,大抓科技创新,R&D投入强度十年翻了一番,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从全国第22位提升到第18位,迈入全国二类创新地区,“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的“宁夏模式”在全国推广,400万吨煤制油成套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维尔铸造高铁枕梁、吴忠仪表关键阀门、共享铸钢3D打印等“单打冠军”让人眼前一亮,宁夏也有一批领跑全国甚至全球的高科技,“科技的翅膀”助力宁夏发展展翅高翔。

  二是脱贫攻坚战夺取全面胜利。历史上的西海固地区“苦瘠甲天下”,曾经是极度贫困的代名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对标“两不愁三保障”一鼓作气、尽锐出战,80.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成功翻越脱贫路上的“六盘山”,西海固地区彻底甩掉了绝对贫困的“帽子”,总书记亲自命名的闽宁镇从“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水电路讯都进入了脱贫群众家中,人人享有优质便捷的教科文卫服务,群众过上了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比城里人差多少。这十年,宁夏不但在脱贫攻坚的点上有大突破,而且在城乡居民生活的面上也有新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农民收入十年增长2.26倍、达到15337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96倍、达到38291元,贫困地区群众收入更是增长了2.63倍、达到12786元,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农民收入增速,这“三个高于”说明宁夏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三是塞上江南越来越美了。过去宁夏缺林少绿,生态环境脆弱。2020年6月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看到宁夏山川由黄到绿的重大转变后感慨地说到,“塞上江南越来越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按照总书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要持之以恒”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不要发臭的GDP,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大抓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坚决整治黄河“四乱”和腾格里沙漠污染、星海湖生态环境问题,污染防治按下“快捷键”,绿色发展步入“快车道”,森林覆盖率从11.9%提高到16.9%,地级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连续6年保持在80%以上,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今天的宁夏大地,“旧貌”换了“新颜”,过去随处可见的“秃头山”变成了硕果累累的“花果山”,曾经无人问津的贫瘠区变成了络绎不绝的风景区,雪豹、鸽子鱼、沙冬青等绝迹已久的珍稀野生动植物也重现山河,重塑了“给心灵放个假”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宁夏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成果充分印证了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重要论断。特别是这两年我们坚定担当总书记赋予的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任务,坚决打好治河复滩、治沙固土、治水定量、治山增绿、治污除患的“组合拳”,在黄河流域率先推进“四水四定”,黄河生态环境整治走在了流域前列,宁夏先行的实践和成效得到了中央及国家部委的充分肯定,11个国家部委出台7个支持性政策文件,最近我们到北京对接工作收获满满,先行区建设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

  四是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宁夏地处西部内陆,不沿边不靠海,但是我们深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宁夏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如果用圆规沿着中国边界画最大圆,这个圆心就在宁夏;如果将中国地图对折两次,两条折线的交点也在宁夏,这是我们抓改革、促开放的一个非常难得的优势。我们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不断拓展发展的新空间、厚植发展的新优势。我们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精神,架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推动经济改革积厚成势、科技改革多点突破、文化改革提速增效、政法改革纵深推进、社会改革释放红利、“四权”改革开题破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8812项改革事项完成率达到98%,改革进入了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改革改出了活力和动力,改出了创新发展的新天地。总书记指出,开放不足是制约宁夏发展的突出短板。我们聚焦这个短板,把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成功举办5届中阿博览会和首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获批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国际经贸拓展到169个国家和地区,宁夏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携手发展的“关系网”越织越密,逐步从开放腹地走向开放前沿。前几天,宁夏党政代表团到广东、福建考察学习、解放思想、深化合作,与粤闽两地企业签订合作协议142个、金额达到820多亿元,这个数值对广东、福建来说,对我们宁夏一年来说不算大,但这是在10天达成的,在宁夏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说明改革的宁夏、开放的宁夏,商机无限,市场广阔,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客商的青睐,必将成为一块改革开放的热土、投资消费的旺地。

  五是疫情防控赢得重大战果。这两年多来,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变量。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宁夏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举全区之力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今年新一轮突发疫情中,我们突出抓早抓小、从严从紧,以最快的速度抓“第一例”输入和“第一例”扩散,有效处置了同心“4·06”、银川“4·24”等多批次输入疫情,用最短的时间摁住了疫情,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好的防控效果。我先后两次不打招呼去了银川市的商圈、夜市,看到市民的精气神很足,城市也升腾着浓浓的“烟火气”,这些都得益于疫情防控的成果。很多来宁的企业客商说,宁夏疫情防控抓得好,保供很及时,用工也有保障,在这里发展很安心。今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宁夏经济均实现5.3%的增速,都位居全国第一,逆势上扬、稳中向好,这在宁夏历史上是第一次,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好。

  六是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宁夏的“宁”字,寓意着安宁祥和。宁夏政通人和、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安全感很高,公众安全感已经连续12年保持在90%以上。我在基层调研的时候,随机走进固原市的一个农户家里,大门开着,小门也开着,家里没有人,看到牛栏里有9头牛,成年的牛每头可以卖到两万元,我们老百姓下地干活都不用锁门,人们心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美好愿望在宁夏就是现实,这也是宁夏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缩影。宁夏是民族地区,历来有着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现在全区各地级市都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涌现出了王兰花等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各民族亲如一家、守望相助、手足相亲,同学校共班级、同车间共班组、同小区共楼栋,大家身边的邻居、朋友、同学、同事,如果自己不说都不知道对方是哪个民族,不分你我、其乐融融,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已成为宁夏最普遍的生活方式。

  七是全面从严治党焕发新的气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的政治生态和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可以用3个词来概括:这就是风清、气正、劲足。这十年来,历经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的政治淬炼、思想洗礼,经过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的历史性考验和革命性锻造,在党章党规党纪的约束规范下,宁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八项规定”深入人心,纪律作风显著改变,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已经深深融入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现在,全区上下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不出事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无论是机关还是基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一个风清气正的创业环境,都有一种人心思进的干事劲头。

  回首过往十年的奋斗路,宁夏发展实现的每一次进步、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指路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这十年来我们最大的体会就是: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是宁夏发展管方向、管长远、管全局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不仅要做到,而且要做好。宁夏人民发自内心、永远念着总书记的好,塞上儿女无比信赖、衷心拥护总书记。

  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常学常新、常悟常进。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把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美好蓝图,明确了宁夏未来发展的方向目标、战略任务、实践要求。我们将以这次党代会为契机,更加认真深刻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认真深入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广泛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团结奋斗、真抓实干,进一步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壮丽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言顺书记的介绍。下面进入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请举手示意。

  人民日报记者:前不久召开的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一条主线就是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会议对宁夏今后5年的发展进行谋篇布局,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奋斗目标。请问,提出这样的奋斗目标是基于什么考虑、今后会有哪些举措?

  梁言顺:

  感谢人民日报记者朋友的提问。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已经闭幕一个多月了,现在全区上下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热潮,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都是信心满满、干劲满满。

  正如你所说的,党代会报告一条主线就是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党代会报告从标题到内容,很多都是总书记的原话,我们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奋斗目标也不例外。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是“建设美丽新宁夏”。这是总书记两次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总书记给自治区成立60周年题写的贺匾提出的要求。另一个关键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关键词。这两个关键词加起来就构成了我们宁夏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既符合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部署,又契合了宁夏720万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要为之而奋斗。

  有了这个大目标,还需要有大的思路、大的举措。党代会报告中大的思路、大的举措也是按照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定的。我们概括为“12345”:“1”是“一个指导”,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宁夏工作的“根”和“魂”,也是我们宁夏这十年来取得非凡成绩的根本保证。“2”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3”是推进“三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4”是紧盯“四新任务”:开创经济繁荣新局面、续写民族团结新篇章、绘就环境优美新画卷、创造人民富裕新生活。这“四新”都是按照总书记“四句话”的要求提出来的,这也是美丽新宁夏的具体内涵。“5”是“五大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产业振兴战略、生态优先战略、依法治区战略、共同富裕战略。这“12345”5个方面,构成了我们宁夏未来5年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除了“12345”以外,在报告中还按照总书记“三个着力”和“六项重点任务”的要求,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维护稳定的社会环境、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有了这么一个大的思路和大的举措,关键是怎么干的问题。我们认为两点很重要:一个是真抓实干。总书记在宁夏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这是我们宁夏得天独厚的精神力量,我们要真抓实干、“起早贪黑”、“晚睡早起”。再一个就是团结奋斗。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一个多月前刚刚闭幕的党代会,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再加上第二季度乃至整个上半年我们的经济增速取得好成绩,都是团结奋斗出来的,是720万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不仅出政绩,而且还要出干部。我讲过,光出政绩是50分,加上出干部才是100分,这是我们的一种导向,这种导向就是一个字:两横一竖“干”。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宁夏日报记者:2020年6月总书记视察宁夏时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任务。请问梁言顺书记,这两年来宁夏是如何推进先行区建设的?今后宁夏还将采取哪些重大举措推进先行区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梁言顺:

  好,我接着回答。这个问题也提得很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是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亲自部署的一项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到沿黄的9省区,必定看黄河、问黄河,特别是对宁夏又提出了特殊的任务,要求我们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际上就是为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定了调子。

  我到宁夏工作以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总书记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为什么这么说?记者朋友们都比较清楚,我们宁夏是缺雨的地方,平均降雨量200多毫米,蒸发量近2000毫米,有的地方可能多一些,像固原市多一些,但有的地方更少。那么黄河两岸的儿女们靠什么活着?就是靠黄河。如果没有黄河,我们将无法生存,所以把黄河称之为“母亲河”。在贯彻总书记赋予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方面,我们不仅有条件、有基础,更有责任。

  两年多来,我们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要做了3项工作:一是完成了制度性文件的顶层设计。可以说有了“四梁八柱”,包括一个实施方案,一个实施意见,11项规划,还有一个条例,我们宁夏也在黄河流域9省区率先制定了“四水四定”方案。二是着力推进重点任务。这两年多来,先后召开7次推进会,渐次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改革创新等工作,重点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等一些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治水、治河、治沙、治山、治污方面也都取得了明显进展,贺兰山环境整治得到了总书记的充分肯定。三是营造了先行区建设的浓厚氛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现在加快先行区建设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成为大家共同的行动。

  我们也知道,推进先行区建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持续发力。“先行”既要有先行的理念,也要有先进的韧劲。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5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保障黄河母亲的安澜。担起“黄河安、天下宁”的责任,围绕除大险、防大害补短板、强弱项。二是保护好“母亲河”的健康。争取在上游少输一点沙子、少添一点污染,让下游多一份清澈、多一份安宁。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无论是黄河保护、还是高质量发展,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二者应该是统一的,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四是不断增进人民的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多地关注人民群众“柴米油盐”的烦恼、“衣食住行”的需求、“酸甜苦辣”的倾诉,更多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让黄河成为真正的“幸福河”。五是讲好黄河的故事。借国家推进黄河文化公园建设的大好机遇,加快黄河文化建设。我们正在组织一系列的文艺作品,包括关于黄河的电视剧已经开始着手,就是要打造在黄河历史上第一部精彩的电视剧,讲好黄河的故事。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经济日报社记者: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推动乡村振兴走在西部前列。请具体介绍一下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的规划和实现路径。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张雨浦。

  张雨浦: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宁夏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全国具有特殊性和标志性意义。宁夏曾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西海固地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建立闽宁协作扶贫机制,探索易地搬迁扶贫模式,累计有123万贫困群众从“穷山沟”搬到“米粮川”,特别是总书记亲自命名的“闽宁村”发展成为闽宁镇,从“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群众收入从1997年的500元跃升到1.6万多元、增长了32倍,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称号,写出了一系列感人的“山海情”故事,探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

  全面脱贫之后,总书记仍然十分牵挂宁夏的各族人民群众,要求我们“要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了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和厚望,自治区党代会确定了“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的奋斗目标。今后,我们将按照党中央确定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和“五大振兴”任务,突出抓好三个重点:

  一是在“农业强”上争做样板。利用5年时间,以做强做优“六特”农业产业为重点,着力打造“中国葡萄酒之都”、“中国高端奶之乡”、“中国滩羊之乡”、“中国枸杞之乡”、全国优质牛肉生产基地和高品质冷凉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高标准粮食产销平衡区,进而形成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成“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走好农业产业振兴之路。

  二是在“农村美”上争做样板。我们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乡村建设行动”为载体,着力实施综合服务设施、农房质量安全、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整治等一批重大工程。到2025年,实现90%以上的小城镇创建为美丽小城镇、特色小镇,95%以上的中心村创建为美丽村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打造“塞上乡村乐园”,走好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三是在“农民富”上争做样板。我们将以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为根本保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快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进。同时,不断深化拓展闽宁协作,重点实施“一区一镇十园百村万企”行动,在东西部协作中进一步探索新的经验。特别是要实施农民收入提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和村集体经济振兴行动,确保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脱贫群众收入增长高于农村居民,坚决走好全区农民致富之路。

  中国日报社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度重视,请介绍一下宁夏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做了哪些事情,今后有什么安排。

  张雨浦: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们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任务,第一位的就是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是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可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宁夏的生命之河。因此,我们时刻牢记总书记“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的重要指示,在全国率先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率先实施“四水四定”方案,近10年先后投入1150多亿元生态环保资金,实现域内劣Ⅴ类水体和黑臭水体全面清零,黄河宁夏段连续5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

  今后5年,我们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黄河大保护”为主线,统筹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一是围绕“黄河安澜”,实施黄河堤防提升工程,实现防洪标准主要城市段100年一遇、其他河段50年一遇目标。二是围绕“黄河健康”,实施综合净水节水工程,确保黄河干流宁夏出境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三是围绕黄河可持续利用,重点实施宁夏人民期盼了半个多世纪的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全面展开前期工作,建成后总库容114亿立方米、年可发电73亿千瓦时,对协调黄河水沙关系、防洪防凌、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保障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将深入实施贺兰山、六盘山、罗山“三山修复”工程,开展“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全域治理整体战,争创贺兰山、六盘山国家公园,努力把宁夏建成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塞上江南”“黄河明珠”,筑牢祖国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保护母亲河作出宁夏贡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明确提出了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也注意到,言顺书记到宁夏工作后,鲜明提出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区上下的重要共识。请谈一谈这方面的考虑、打算和安排?

  梁言顺:

  感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的提问。我们提出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还是源于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总书记讲,发展不足仍是宁夏最大的实际,要求我们宁夏“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我们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提出了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分析了宁夏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宁夏仍然是欠发达地区的区情判断。宁夏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包括经济结构不够优化、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发展动力也不足、整体发展质量也不够高。所以,我们还是要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这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

  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转变观念。转变什么观念呢?就是小富即安,感觉到生活比较安逸,不需要发展。再就是没有感受到欠发达地区的“欠”给我们带来的包袱,给我们带来的一些精神上的压力。我们过去欠发达是有历史原因的,今后要再欠发达,我们是有历史责任的,必须要改变这种状况。在有关会议上我讲过,要把欠发达的“欠”字甩掉,听到的同志们印象很深刻。这个目的一定要达到,而且要快点,不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跑。我们要努力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真正实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么一个愿望,这是一个基本的考虑。

  如何去抓高质量发展,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都作了部署,提出了“九大支撑”。我就最近做的工作,跟记者朋友们作个交流。一是通过对上衔接“借梯上楼”。就是要对标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党中央的部署,同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及时对接,了解政策,争取政策、资金、项目。党代会以后,我们到北京和有关部委进行了沟通交流,取得了很大成绩,有16个项目有了积极的推进,包括刚才张雨浦同志讲到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这是总书记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此外,还有高铁建设和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方面,都要抓住国家的政策机遇来推动我们的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二是通过推进东西协作“借船出海”。我们从北京回来以后,紧接着就到广东、福建进行对接。福建是闽宁协作对口支援省区,和宁夏每年都要搞一次联席会议,今年我们要加大力度。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到那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同时也要加强合作。去这两个省考察学习,我们只准备了10天时间,但签订的项目合作协议加起来142项、金额820亿。这个数据从一年看不大,但从10天看不小,可喜可贺,关键是开了个好头。今后我们可以请更多的粤闽地区企业家到宁夏来投资兴业,这也是我们“借船出海”的一个缩影。三是采取省级干部包抓机制“借势发力”。现在,有了一个很好的势头。刚才我也讲到,今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我们宁夏5.3%的增速在全国排第一,全区人民精神极大振奋。说实话,我们经济总量不大,但总量不大、人口不多,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为国家作贡献,我们在增速上、人均水平上是完全能够往前走的。我们采取省级干部包抓机制,包括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20个重大项目、“六新六特六优”产业,还有我们到广东、福建签约的142个项目,继续通过领导包抓机制落实,实现乘势而上。

  新华社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请问宁夏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优势和条件,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张雨浦: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宁夏与全国一样,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围绕今后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党代会已作出了全面系统谋划。

  从优势和条件看,最重要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把脉定向。总书记两次视察宁夏,明确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任务,并确定了“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奋斗目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党中央先后制定了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化东西部协作机制和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政策。近期,国务院又批复了支持宁夏建设先行区的实施方案,等等。这些政策措施叠加,为宁夏带来了历史机遇和强大支持。宁夏各族人民对总书记、对党中央深怀感恩之心。

  二是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①宁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特别是煤炭远景储量2000亿吨、全国第6,现年产能超过1亿吨。近10年,宁夏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在“煤头电尾”方面,火力发电能力达1500多亿千瓦时,已建成“宁电入鲁”“宁电入浙”两条大通道,今年将开工“宁电入湘”项目。在宁夏投资兴业,电力供应稳定且有价格优势,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在“煤头化尾”方面,煤制油年产能超过400万吨、芳纶产能4500吨,均居全国第1,已经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煤制油和煤基烯烃生产加工基地。②宁夏有丰富的绿能资源优势,我们是全国首个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风光水等新能源装机已达2840万千瓦、全国第3,绿氢产能7700吨/年、全国最大。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已形成完整的风光电储全产业链及配套制造体系,仅单晶硅棒产能已近100GW、约占全球1/5,正在全力打造“中国新硅都”。③宁夏有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利用这个优势,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已建成116个特色酒庄,年产量1.3亿瓶、国内产区排名第1,正在向总书记提出的“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的奋斗目标迈进。大力发展枸杞产业,产量占全国55%,深加工产品已外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了“世界枸杞看宁夏”格局。大力发展乳制品产业,奶牛存栏全国第6,生鲜乳产量全国第5,乳蛋白率、乳脂率等几十种指标位列全国前茅。④宁夏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优势,被列为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水洞沟遗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引黄古灌区,被称为“中国长城博物馆”的历代长城遗址、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的须弥山石窟、“东方金字塔”的西夏陵都独具特色,特别是红军长征最后会师地将台堡等红色基地,以及贺兰山岩画、沙漠旅游等景区已成著名文旅品牌。以上这些产业,是支撑宁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是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翻了一番,年均增长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深入贯彻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出台“1+N”稳保促系列政策措施,迅速启动并全力打好“七大战役”,深入实施“大干40天、奋战200日”行动,全力以赴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增速全国第1,且量与质齐升,为历史最好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寻找绿色增长点,着力打造绿色增长极,奋力走出一条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以产业转型引领高质量发展。按照总书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要求,以“六新六特六优”为重点,力争到2025年形成2个3000亿级产业、6个1000亿级产业、3个500亿级产业。

  二是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建成“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为目标,力争到2025年R&D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各类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国家高新技术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300家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700家以上,充分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作用。

  三是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宁夏是全国唯一的“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双中心省区。我们将加快实施数字宁夏战略,力争今后5年数字经济占GDP总量达到30%以上,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四是以优良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宁夏已率先建成了贯通区市县乡村五级的政务服务“一张网”,所有企业开办实现1日办结,12项营商环境指标获全国标杆称号。我们将用好“中阿博览会”“中国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国际国内平台,加快打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服务保障。

  宁夏广播电视台记者:近年来,宁夏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用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老百姓解决了不少急难愁盼问题,请介绍一下在办好民生实事方面还有哪些具体举措。

  张雨浦: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这项工作,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近10年来,将75%以上财力用于民生事业,累计支出9300多亿元,办成了一批利民惠民的实事好事。

  今后5年,我们将从宁夏民生工作实际出发,重点实施居民收入、移民致富、教育质量、健康水平、文明素养、城乡面貌“六大提升行动”,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加幸福。

  一是让群众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就业是民生的根本。全面推进就业创业服务提升工程,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劳务品牌促进就业“三项计划”,力争5年内城镇再新增就业37万人以上,让每一个有就业意愿的宁夏人都能通过辛勤劳动获得自身发展的机会。

  二是让群众享有更加满意的教育。宁夏是全国首个“互联网+教育”示范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排名进入全国前6位。今后,我们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力争202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97%、95%。今后5年力争财政投入1000亿元以上,持续保证年均投入占GDP4%以上。

  三是让群众获得更加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我们将着力推进“以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快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和“三大体系”建设,实施一批重点卫生健康项目,优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力争5年内主要健康指标、人均预期寿命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让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宁夏来讲,就是要在兜牢兜实兜好社会保障网的基础上,重点缩小“三个差距”,提升“三个水平”。一是着力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协调发展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确保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脱贫群众收入增长高于农村居民。二是着力缩小山川差距,提升协同发展水平。坚持山川发展整体推进,力争5年内实现山区9县与引黄灌区13县均衡发展。三是着力缩小收入差距,提升共同发展水平。大力实施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力争202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

  光明日报记者:都说宁夏来了个喜欢暗访的书记,我们也注意到,言顺书记多次提到做好地方工作的关键就是4个字:发展、安全。请问这一提法的考虑是什么,宁夏将如何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

  梁言顺:

  正如这位记者朋友讲到的,发展和安全确实是我到宁夏以来关注最多、思考最多的,深层次原因是得益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到宁夏工作后,我进一步深入系统地学习了总书记思想,包括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理出了四个字:一个是发展,一个是安全,我觉得这是做好地方工作最核心的两个方面。

  当然,发展不是狭义的,而是广义的,是包括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大发展。安全也是广义的,是大安全,包括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等等。大发展和大安全是什么关系?我理解,大安全是保大发展的,大发展是促大安全的。如何促进大发展?前面我已经回答了记者朋友的问题。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如何促进大安全。我觉得5点很重要:一是维护政治安全。宁夏是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至关重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从这个角度抓好政治安全,也包括与此相关的意识形态安全。二是抓经济安全。包括粮食、能源、数据等安全,保证我们的经济健康发展。三是保社会稳定。这就要提高我们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不出现重特大恶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十分重要,到了地方以后这根弦就绷紧了,安全生产的问题十分了不得,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五是继续抓好疫情防控。疫情问题直接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稍一放松可能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们是如何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抓早抓小具体化的?我们认为抓早抓小具体化,就是抓“第一例”,即抓“第一例”的输入和抓“第一例”的扩散。我们抓“第一例”也有自己独特的做法,基本上能把在宁夏以外包括在国外的所有宁夏人联系上,不管是在区外的宁夏人,还是在国外的宁夏人,不管是从哪个地方入境,坐什么航班、坐高铁的哪个车厢,我们都能联系到,因为我们随时与民航和铁路总公司进行协作,提前介入,如果有问题情况就及时解决,没有问题就让人家回家探亲,这个方式我们认为很见效。知道了“第一例”就可以溯源,所以从我来了以后这三个多月的时间,并不是没有病例来,并不是没有病毒来,但是来一个摁住一个,形不成扩散。

  抓大安全确实是让人睡不上踏实觉的一项工作。我们说“睁着一只眼睛睡觉”,虽然这是个形象的比喻,但是有一点是事实,包括我这个党委书记在内,手机是不能关的,不仅不关手机而且放开铃声,尽管我们住的公寓有座机,但是手机要放在身边,就怕我们的同志电话打不进来。这样就经常被一些垃圾短信吵醒,但是我们不抱怨,为什么?我们干的就是这个活,责任在这。光我们几个人睡不好觉还不行,要让所有承担安全责任的同志都“睁着一只眼睡觉”。那么怎么办呢?就像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到的,暗访抽查是我们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因为采取普查的方式,一是成本太高,二是也看不到真实的情况,去的地方都准备好了。我来了以后出去调研,很重要的一点是随机暗访。当然,有的地市、县区安排的地方要去,但是我还会随机再找一些地方,见了高速公路就出,见了村子就进、到村就入户,不打招呼,这个办法确实很管用,能掌握第一手的材料。昨天中午,我在去吴忠市的路上,路过灵武市时就随机暗访了崇兴镇的两个村,一个是中北村,一个是杜木桥村,主要看的是乡村振兴的情况,另外也包括一个内容,就是我们老百姓的厨房里面到底还有什么风险,我到厨房去看了一下,做饭用的是什么?用的是电、煤气还是柴火?看到的都是用电。最近燃气出问题还是比较多的,这些事都是我们担心的事,唯恐出了问题。用这种暗访比较管用,特别是各位媒体朋友报道出来以后,实际上就起到一种督促的作用。所有管安全的同志看到后都应该受到警示,都要“睁着一只眼睡觉”,我们用这种暗访督查的办法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让我们每位相关同志365天不分白天黑夜都有这个警觉,头上悬着一把“利剑”,把这个责任担起来,最终为我们的大发展加上一把“安全锁”,确保一方百姓的平安。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自治区党委新闻发言人,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金科。

  主持人:

  谢谢梁言顺书记,谢谢张雨浦主席,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图片:左鸣远、党硕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确定

  • 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昆明举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