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驯草教授”伏兵哲:提得起笔头,挥得了锄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驯草教授”伏兵哲:提得起笔头,挥得了锄头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6-08 08:45

  伏兵哲,中等个头,皮肤黝黑,双手粗糙,额头上还留着晒伤蜕过皮的痕迹。猛地一看,这就是一位地道的农民、种田的“把式”。但他确是宁夏大学的教授,“很难约”。不是“摆谱”,他实在是太忙:不是在试验田里忙,就是忙着去实验基地的路上。

  先后三次才约上伏教授,被吊足胃口的我们,迫切想听听他的故事。

  十年驯一草

  2010年,28岁的伏兵哲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毕业,到宁夏大学农学院工作。作为农学专业的博士,伏兵哲刚来便跟着农学院的老师们,到宁夏的草原进行科考。在盐池县的草原上,科考队意外地发现一片比普通沙芦草高出10多厘米的草株。时任副校长的谢应忠激动不已,对伏兵哲说:“沙芦草是一种野生的宁夏本土草,比较耐旱。这片草长势很好,很适合作为育种的种质。你是做育种的,试着’驯化’这种草吧。”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b18e100f316eb375d57dd59484fe62c.jpg

  伏兵哲团队在贺兰山采集种质资源 伏兵哲供图

  育种人都知道,育种过程实在“煎熬”,但在伏兵哲的字典里,“只要坚持做下去,没有做不成的事,总有一天会成功。”打那以后,伏兵哲便和沙芦草“较上了劲儿”。

  研究过沙芦草的相关资料后,2011年暑假,伏兵哲与同事李小伟、兰剑跑遍了宁夏的草原,采集足以支撑实验所用的种质资源。回想起当时采种的情形,兰剑教授回忆道:“有时候我们三个人在野外,看见合适的种质资源太兴奋了,都忙于采集,忘了时间,好几次天都黑了,实在看不见了,我们才收拾着回去。”

  相比于采集过程,实验过程漫长而枯燥,伏兵哲却“轻描淡写”地说:“我们先收集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播种后看它长势怎么样,再从中筛选出表现好的,把这些种子收集起来,留着下次再种,再筛选,就这样连续多年单株、混合选择,培育出来的。”

  每年三四月份开始播种,八月份收获,期间施肥、浇灌、测量茎叶花的各项数据都由伏兵哲都亲自带学生下田操作完成。他的标准是:“实验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我带上学生亲自做比较放心。”

  沙芦草,种了一茬又一茬。学生,走了一届又一届。

  伏兵哲带领的团队,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2020年成功地培育出了集高产、耐旱、生态修复等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沙芦草。他们培育的沙芦草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审定通过后,成为可以用于生态修复、草业生产或绿化观赏的18个草品种之一。

  如今,被伏教授团队“驯化”了的沙芦草,已经在宁夏得到大面积推广。两万多亩的沙芦草,为种植地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扎根于大地

  在团队成员兰剑教授眼里,伏兵哲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育种过程非常枯燥,要出成果少说要十五年,甚至有许多科研人员一辈子都没有做出想要的成果。但是小伏却能够耐得住这种寂寞。机会是留给他这种有准备的人的。”

  在学生眼里,伏教授是一位事必躬亲的老师。农学院2018级的学生李小云回忆参与采集草种的经历,感慨万分。2021年9月,伏老师带着他和另一位同学去240公里外的海原县南华山采集披碱草草种,队伍刚进山,突然下起了大雨,气温骤降。下过雨的山路泥泞湿滑,团队成员的裤子上,鞋子上沾得到处都是泥。“鞋底也沾满厚厚的泥,重得都快抬不动腿了,走路都有些踉踉跄跄的。”李小云回忆说,“有些种子在半山腰,需要爬上去采集,这些地方的种子都是伏老师亲自去取的。”因为满身的泥,提前定好的宾馆不让他们进去,最后伏老师把车开到西吉才安顿学生们住下。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e093b9902fdc72173a329ce790e07e1.jpg

  伏兵哲与科研团队在海原南华山采集草种 李小云供图

  回想起这次经历,伏兵哲有点后怕:“下雨天本来不应该带学生出去的,太危险了。但是去都去了,又不想让大家失望而归,所以还是行动了,所幸最后把想要的种子都采集到了。”

  伏兵哲身上的这股埋头苦干的劲儿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老师很多事都亲力亲为。去种试验田,他二话不说就下田和我们一起干。跟着伏老师出去干活儿,没有一个学生叫累。”2018级的本科生李茜回忆说,“伏老师经常在课上对我们说:‘即使站在实验室里,也不要忘了我们的根要扎在大地上’。”

  迭代的“芯片”

  种子是植物的“芯片”。育种的过程,就是通过持续迭代,让优良的性状不断得到强化。

  时间,是育种人最好的朋友。

  争分夺秒,已经内化为伏兵哲的科研习惯。因为疫情期间学生不能出校园,伏兵哲索性自己一个人开车到盐池、固原等地,住在试验基地干活。

  “我经常告诉学生,要认认真真做事,实实在在做人。踏实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伏兵哲说。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6e866af19488f6e77b7bc607d9148b9.jpg

  伏兵哲(左一)指导学生做实验 王锡彬拍摄

  伏兵哲脚踏实地的做事风格,让他的学生们跟着他吃了不少“苦”。2020级研究生王星感慨地说:“老师在科研上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有一次出去采集育种草类的数据,回来已经十一点了,但是在老师的要求下,我们还是忍着困意,将当天的数据录入电脑,绝不拖沓,慢慢的我们就养成了这个好习惯。”

  由于经常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伏教授的皮肤一年要晒脱皮好几次,有几根手指上的指纹也都被磨得不清晰了。但他却打趣说:“办公室需要用指纹开门,我就经常打不开门!”

  在伏兵哲“踏踏实实干事”的理念指引和团队默契配合下,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团队与宁夏荟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宁夏苜蓿产业技术创新与牧草大计算服务平台建设》成果,曾在2020年荣获中国草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迄今为止,他已经发表了48篇学术论文。

  “育种其实很多时候是一个传承的过程,我也是站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如果我的研究在我这里不能出成果,那么我希望能够为后人打下基础。”面对取得的成果,伏兵哲希望带领他的团队培育更多的优质、抗旱、耐盐碱的草业新品种,用他们育出的种子助力更多人实现农业梦。(通讯员孔婷婷 王锡彬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田园到餐桌:链博会里看中外美食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