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两年,一些地方因畜禽养殖不规范、不环保等,不少畜禽养殖场(户)被关闭,新增养殖申报审批困难,致使农民增收渠道变窄。养殖业发展受限带来畜禽粪便减少,化肥用量增加,造成更为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
1月20日的宁夏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宁夏政协委员、宁夏石嘴山市政协农业农村专委会副主任马彦学从调整优化养殖区域布局、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粪便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统筹兼顾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建议。
“应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根据土地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推进畜禽区域布局调整,科学确定区域适宜养殖规模,做到区域内大致供给平衡。”马彦学委员建议,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在限养区严格控制发展数量和养殖规模,对现有养殖企业污物处理利用能力进行改造提升;在适养区内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重点支持发展种养结合的适度规模养殖,强化科技支撑,改进养殖和粪便处理工艺,提升设施装备和管理水平。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不高、对环境产生一定污染等,成为不少人“谈养殖而色变”的重要原因,导致规模化、产业化畜禽养殖企业无法形成。
对此,马彦学委员建议,加强粪便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围绕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利用,探索改进养殖工艺和粪污处理技术;加快研发畜禽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利用技术,总结推广投资少、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模式;扶持畜禽养殖废弃物收运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小散养殖场(户)提供粪污集中处理服务,解决粪肥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政策扶持上,建议构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政策框架体系,探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贴、金融扶持等手段,支持养殖场户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同时加大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目录范围,提高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的设施化水平。”马彦学委员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