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刚性约束,宁夏地处黄河上游,水稻种植的用水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以宁夏石嘴山市为例,常年种植水稻30万亩左右,每季灌溉量850方/亩左右,用水是玉米的3至4倍。
“水稻一般亩产值1300至2000元,去年受气候因素影响,稻谷品质和单价下降,有的水稻流转大户不赚钱。随着现代畜牧业对饲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种植玉米效益反而越来越好,亩产值达1500至2200元。从有限的水资源效益发挥最大化来考虑,建议传统水稻种植区在保障水稻基本口粮的基础上发展稻旱轮作技术模式。”1月19日,宁夏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宁夏政协委员、民革石嘴山市委会主委蒋新录说。
“建议开展稻旱轮作技术研究,探讨适宜宁夏稻旱轮作技术,建立稻旱轮作技术示范区,展示稻旱轮作技术、用水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成果。同时制定稻旱轮作规划,确定实施的区域、作物、品种、技术等。”蒋新录委员建议,在旱稻轮作中,种植玉米、大豆套种菟丝子等旱作高效益作物,减少用水灌溉量,提高种植效益;在中重度盐碱耕地种植2至3年旱作后再种植1至2年水稻,实施用水洗盐、秸秆还田等技术措施改良盐碱地,提高耕地质量;同时发展旱作节水型农业,大力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