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1世纪车间”:播撒科学和好奇的“种子”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波>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王蕾]

“21世纪车间”:播撒科学和好奇的“种子”

来源:新华网2024-07-19 17:16

24小时热图
  • 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 温故丨“取法乎上”“见贤思齐”

  • 你最想对老师说哪句话

  • 雷达背后的西电力量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消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消费能力,
2024-09-10 04:10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是极度贫瘠还是丰富,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传统观点认为,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供给极度贫瘠。然而,最新的研究成果颠覆了这一观点。
2024-09-10 10:23
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常常难以找到满意的服务商,服务商有时也无法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取得企业信任。
2024-09-10 10:20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吉林省正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技术,守护着“耕地中的大熊猫”。
2024-09-10 10:17
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二期项目9日正式投产。投产后天津LNG接收站正式迈入千万吨级LNG接收站行列,
2024-09-10 04:10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介绍,我国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2024-09-09 10:16
与MCN一起打造出海内容繁荣生态。
2024-09-10 10:20
正是中国力量,让今天的中国铁路网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成为现代化中国壮阔征程上的绚丽篇章。
2024-09-09 10:14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青少年在创新过程中的自信心。
2024-09-09 10:09
朱先生一生科研硕果累累,获奖20余项,发表论文210多篇,研究成果形成了五本专著。
2024-09-09 10:05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成为支撑科研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4-09-09 09:58
通过三代核电自主化,中国正实现对国际最高水平的赶超,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4-09-06 08:50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给出一组亮眼数据: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贷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
2024-09-06 08:48
作为离地球较近且环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2024-09-06 08:46
基于此成果,华大目前已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华大·全球深海资源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实施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
2024-09-06 08:45
5日,在国家林草局举办的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张利明介绍,我国已基本构建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2024-09-06 07:20
回音壁印章设计者、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研发工程师焦朋告诉记者,回音壁存在特殊声学现象,可以让声音形成回声。
2024-09-06 08:47
有两组数据最能直观展现云南的丰饶:以仅占全国4%的国土面积,保育了48.0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56.27%的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在南北间距不过900公里的土地上,拥有7种气候类型,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
2024-09-06 07:20
近几年,人工智能在许多行业都有应用,成为人类的“好帮手”。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2024-09-05 05:30
经过近3千米的行驶,我们来到了这座小山的山顶,这里距离海面约750米,地貌以岩石为主,可以看到海星、海胆、珊瑚和海葵等。
2024-09-05 08:29
加载更多

  新华社宁波7月18日电 题:“21世纪车间”:播撒科学和好奇的“种子”

  新华社记者林光耀

  室外骄阳似火,室内“乒乒乓乓”的敲击声此起彼伏,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梅园社区的“21世纪车间”里,28个孩子拿着橡胶榔头敲得火热。

  这个“车间”,是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信息科技教师陈少华和附近小朋友们的“秘密基地”,2020年开办以来,这里已举办动手又动脑的“科普实践课”30多堂,为近千人次参与者带来了欢声笑语。4年耕耘,一颗颗科学和好奇的“种子”在童心中种下,在时光和爱心的浇灌下发芽、成长。

  7月15日,陈少华在“21世纪车间”内上课。新华社记者林光耀摄

  7月15日,“车间”迎来暑假里的第一堂课,8时出头,就已经有小朋友早早到场,兴致勃勃等待开课。这天,陈少华带来的“新奇玩意儿”是“神奇的全息投影”,而28个参与名额,早在两周前的接龙报名中,不到3分钟就被抢光。

  这是一个“造梦车间”。木片、亚克力板、榔头、热熔胶枪……简简单单的几种素材、几样工具,经过一番组合拼装,一个能够将平面视频转化为三维影像的“全息投影仪”就完成了。

  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木片之间的铆合、亚克力板的固定,对于平日里不常动手的小朋友们来说并不容易。有小朋友在撕下亚克力板覆膜的步骤就遇到了难题,向老师求助。

  “我帮得了你一时,帮不了一辈子。如果一头撕破了,那就从另一头再来。加油!”陈少华既鼓舞,又“激将”。从遇到挑战时的愁眉苦脸,到完成作品后的喜笑颜开,在他看来,每一次挑战自我,都是孩子的一次成长。

  7月15日,陈少华在指导学生做手工。新华社记者林光耀摄

  “车间是实践、劳动场所,实践出真知,在这里能磨炼动手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掌握知识,是陈少华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也是他把教室命名为“车间”的原因。

  虽然公益科普课为每月一次、每次90分钟,陈少华总要花上一周左右的时间备课、准备教具,本职工作并不轻松的他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放在了“车间”上。在这里,摸高器、对讲机、物联网智能小车……一件件手工作品播撒了科学的“种子”,也丰富了课余时光。

  努力迎来回报,除了课程备受好评,有的“种子”已然长出“小苗”。从这个“车间”走出来的学生,有的获得了浙江省创新大赛二等奖,有的获得了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宁波市一等奖。16日,“车间”学生的发明——“自动收作业机器人”,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这让陈少华十分欣慰。

  7月15日,小朋友们在“21世纪车间”组装“全息投影仪”。新华社记者林光耀 摄

  “21世纪车间”的公益免费课程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带动了家长们的热情。总有家长主动报名来课堂上做志愿者,担任助教工作。

  “在这里,孩子提高了动手能力、开拓了科学思维,我们在学习科普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些帮助。”志愿者、学生家长周文平介绍,每次开课,想要来当志愿者的人都很多。

  “车间”也汇聚了当地各个部门的支持。在海曙区政协、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属地街道以及民进海曙区基层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车间”成为科普教育的“新阵地”。

  “一个人力量有限,依靠团队和集体的力量才能把科普工作做大、办好。”陈少华介绍,“21世纪车间”直播课已经上线,暑期的“一日夏令营”也在筹备中,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让科学和好奇的“种子”更广泛播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