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际档案日,来听这群“兰台人”的幕后故事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波> 要闻 > 正文

国际档案日,来听这群“兰台人”的幕后故事

来源:甬派客户端2024-06-09 16:27

  甬派客户端​记者 滕华

  “兰台传后世,鉴古照千秋”。兰台,古时档案典藏之处,后世档案工作者常以“兰台人”自称。

  众所周知,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在6月9日“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我们走进了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档案中心),来倾听他们的故事。

中心前台。本文图片皆由受访者提供

  数字赋能,让档案管理更加“智慧化”

  整理扫描、录入智能芯片、复查上架……记者到来时,档案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安静有序地忙碌着。

  这个略带神秘的工作场所,管理着全市各市直机关公务员及下属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档案。作为这些重要档案的管理者,工作人员们在这里默默坚守着。

  既来之,当然要看看“库房”。参观完智能库房后,记者被深深震撼。在这近400平方米的库房里,浅灰色的钢质储存柜直通到顶,整齐地列队值守;轻点触摸屏,输入关键词,需要查阅的档案会在它的柜体标识前自动发出鸣闪信号……

  干部档案执行回避制度,大家都没有见过自己的档案,里面到底都有些啥?档案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干部人事档案主要记录了干部个人的政治品质、思想认识、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素养、工作实绩、遵纪守法及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情况。“可以说,这是干部成长经历的一个最全面的‘写实簿’,是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干部和评鉴人才的重要基础。”

工作现场。

  作为一个年轻的机构,档案中心正式建成投用至今还不到4年时间。2021年,宁波正式启动市直单位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工作,档案中心创新推出了“准备—申报—初审—整改—复审—移交—入库”的“七步移交法”和“五不收”标准,就是为了提高档案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更好地扛起管档治档主体责任。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大数据技术的支撑。2022年7月,我市率先实现省干部人事档案智汇管理应用市县贯通,形成“1+10”的档案数据应用中心。至2023年底,全市机关公务员(含参公人员)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实现全覆盖,更好发挥了档案的集聚效应,有效提升了档案服务利用效能,逐步实现档案从“简单查”到“综合用”的转变。

  从严把关,做“火眼金睛”的质检员

  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当好一名管理员,也要当好“质检员” “守门员”,更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一个人的出生年份,为什么档案里同时出现了1971年和1972年?生日究竟是3月16日,还是4月6日?档案里这些不同的日期记载,究竟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大学毕业后在私企工作这段时间的档案材料缺失,应该如何去核定这段经历……

  这些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三龄二历一身份”的档案问题,都没能逃过“质检员”们的眼睛。

对档案进行审查。

  他们严把政策要求,逐一审核、交叉复审,也会为了一个档案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争论得“面红耳赤”。有时,档案中心工作人员还会分角色扮演,上演情景剧,探究“解法”——

  出生年份改大一年,是不是存在获利情形?生日月份的差异是不是属于阴阳历换算关系?企业工作经历缺失材料,但能不能找到工资发放单、人员花名册等材料佐证……

  克服历史遗留问题时间跨度长、材料补充难度大等困难,档案中心会根据不同问题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整改建议,或者指导用人单位组织调查组进行实地调查,核实有关情况。

  档案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当好一名干部档案“质检员”,必须要细致入微、洞察秋毫,勤于对档案记载与现实考察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找出疑点,特别是对缺失重要的原始材料、不能真实反映干部情况的,及时启动核查程序,做到不偏定、不误定。

  以用为本,让档案“活”起来

  做好干部档案工作,是我党一贯以来的优良传统。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

  对档案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因档案工作涉密,虽不是在透明玻璃房里办公,但更要守住公平公信正气的底线,当好干部人事档案的“守门员”。

  干部档案的真实性,是必须死守的底线;但另一方面,档案中心也努力让档案能“活”起来。档案的价值体现在“用”,用得好用得准就是“活档案”,用不好或者不用就是“死材料”。

  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能发挥档案的‘探头’作用,通过对干部信息的筛选研判,分析干部个性特点,探索干部成长规律,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资源配置、组织人事工作规律研究发挥资政作用。”

  通过“以档察人”全面了解分析干部情况,与考察谈话、现实表现相比对、作印证,进一步提高识人辨才、客观准确评价干部、科学使用干部的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干部人事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档案不说话,却也能发挥温暖的力量。

  档案中心成立后,开启了一项新工作,为退休干部的纪念册里增添一份“小惊喜”:

  从干部人事档案里挑选出其不同时期的照片,勾勒出一段美好的人生回忆。捧着这样一份纪念册,翻阅着自己的青春飞扬、风华正茂,到沉稳历练,回忆起那些自己都快忘却的画面,不少人看得眼含泪花……

  “不止退休纪念册,还有在党50周年纪念、政治生日、老干部生平经历核实等领域,我们的档案也都发挥价值,给予他们或家属极大的温暖安慰。”中心负责人表示,坚守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这份隐秘而较真的工作,需要一颗专注之心,沉得住气、心无旁骛;但也不能丢失那颗温柔的心,透过档案,读懂背后每一个鲜活的人。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运河文化“慢生活”

  • 500余名中美青年齐聚鼓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2024-06-28 10:47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2024-06-28 10:25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4-06-28 10:23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2024-06-28 10:19
在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2024-06-28 10:14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