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宁波交通项目建设“跃马扬鞭”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波> 要闻 > 正文

宁波交通项目建设“跃马扬鞭”

来源:中国宁波网2024-04-19 11:28

  一季度投资达153.8亿元,同比增长41.5%

  宁波交通项目建设“跃马扬鞭”

  近日,在宁波六横公路大桥一期项目关键线路——梅山水道桥主梁挂篮施工现场,40多名工人互相协作,有序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

  “目前,梅山侧及昆亭侧主梁挂篮浇筑进度已完成60%,预计于7月中旬合龙。整个六横公路大桥一期工程量已完成80%左右。”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4年,是六横公路大桥一期工程项目的冲刺之年。王家麓大桥钢结构组合梁吊装、镜险山大桥左幅T梁架设已于2月份完成,昆亭岭隧道左洞上月中旬贯通,主要运梁通道——吴家隧道右幅也在3月底通车……

  未来,这里将与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三期直连,从六横、梅山上高速,能一路直达杭州、上海,不必绕行。

  六横公路大桥一期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是宁波市交通运输系统牢牢抓住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的缩影。记者从宁波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2024年一季度,全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53.8亿元,同比增长41.5%,其中公路、水运投资62.8亿元,同比增长31.4%,占总量的40.8%。

  宁波以大项目支撑大发展,以实干奋斗助力实现“开门红”。2024年以来,宁波市交通建设大动作频频: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三期甬江特大桥、四顾山隧道、进港高架桥等多点开工建设,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一期梅山水道跨堤桥顺利合龙,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5号主墩钻孔桩混凝土灌注完成、G228下陈至三门界段主线桥基本贯通……在建的各个重大交通项目不断刷新“进度条”。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宁波在一流强港建设上持续发力。2024年,宁波水运投资稳步推进,梅山港口基础设施等重点水运工程进展顺利;随着姚江船闸大修工程结束,杭甬运河宁波段恢复全线通航。复航首月,宁波段货物运输量已达36.85万吨,进出船舶1341艘次,同比分别增长24.86%和20.9%。

  轨道交通建设提速,“地下城”网路加快成型。眼下,3号线二期工程已“无缝接入”5号线,开始贯通试运行。4号线西延段已完成长轨通和声屏障工程施工,为4号线西延段开通创造有利条件。6、7、8号线和市域铁路象山线、慈溪线加快推进。2024年一季度,宁波轨道交通重点工程投资完成68.5亿元,同比增长24.5%。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的攻坚年。“今年,宁波将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集中推进43个重大项目,全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宁波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4年,宁波将建成杭甬高速复线二期,实现港口北向货运大通道全线贯通,建成六横公路大桥一期工程,实现梅山港区快速疏港,开工建设梅山铁路支线等项目,加快铁路支线通达主要港区。加快建设甬台温高速改扩建等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内联外畅的都市圈网络。(金鹭)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服贸会上的科技新看点

  • 金秋好“丰”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