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场现象级特展,预约即将开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波> 要闻 > 正文

这场现象级特展,预约即将开启!

来源:宁波发布2023-06-29 10:17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定于2023年7月1日上午在宁波美术馆开幕,预约即将开启。一起来看↓

  宁波美术馆。资料图据悉,本次特展的参观预约系统将于6月29日零点上线并开放预约,团体电话预约自7月1日14时起开通。观众参观时间从7月1日12时起至10月7日止。参观预约方法

  进入宁波发布微信公众号后台,依次点击菜单栏“甬事通—盛世修典”进行场馆预约。

  预约方式如下

  个人参观预约流程:

  ○ 第1步:点击“预约入馆”,选择“个人预约”;

  ○ 第2步:阅读参观须知后点击“预约”;

  ○ 第3步:选择参观日期和时段,并点击“下一步”;

  ○ 第4步:填写人员信息后点击“提交订单”,预约成功;

  ○ 第5步:出示二维码入馆。

  注:入馆后预约凭证失效,无法再次入馆。当次预约入馆后,方可预约新的参观。

  团队参观预约流程:

  每个团队人数20—50人。每天上、下午各有2个团队预约名额,若额满请选择其他时间参观。预约电话工作时段,每个工作日9时至11时30分,14时至16时30分。

  ○ 第1步:团队负责人至少提前2天进行电话预约(0574-87661710),提供单位名称、团队人数、参观时间等信息。

  ○ 第2步:在展览预约系统中,点击“预约入馆”,选择“团队预约”,扫码下载《宁波美术馆团队参观预约表》。

  ○ 第3步:填好相关信息,打印纸质表格,并盖单位公章。

  ○ 第4步:入馆前,团队负责人交予美术馆已盖章的纸质预约表,并凭个人身份证领取耳麦。所有成员在约定的参观时间内集中通过团队通道入场。每个团队享有一个小时的讲解服务。交通出行提醒

  交通出行提醒

  因宁波美术馆停车场车位十分紧张,请前来参观的朋友尽量选择公交、地铁、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自驾车辆请停往附近停车场。选择地铁出行的市民,请乘坐1号线至东门口站,2号线至外滩大桥站,然后步行至美术馆。选择公交来馆的,可乘坐1、8、13、19、20、331、352、370、541路及370夜间线至老外滩(宁波美术馆)站下车,或乘坐8、13、350、508路及商旅1号线至车站路下车,然后步行至美术馆。

  宁波美术馆附近停车场示意图

  -------------

  参观须知

  1.宁波美术馆免费开放。每周二至周四、周日9时至17时(16时30分停止入馆),周五、周六9时至20时(19时30分停止入馆),逢周一休馆(法定节假日除外)。2.实名预约,请如实填写人员信息(未办理身份证的儿童请填写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观众个人可预约5日内(含当天)的参观。3.请按所预约时间参观,如遇特殊原因不能前来的请及时取消。4.大件提包、行李请存放在寄存处,现金及贵重物品请自行妥善保管。5.请文明观展。展厅内禁止吸烟,不得携带饮料、食品、易燃易爆物品、尖锐物品,拍摄严禁使用闪光灯、自拍杆、三脚架。6.观看展品时,请与展品保持一定距离,严禁触摸。7.未经批准,任何馆外机构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教学、临摹及视频直播等可能造成人员聚集的活动。8.为确保安全,维护参观秩序,本馆将在参观人流高峰期间实行分时段、限量参观方式,请大家理解与支持。9.参观时如遇特殊情况,请遵从现场工作人员指引和安排。10.相关信息变动请关注宁波美术馆网站、微信公众号。详情请致电:0574-87643222;服务质量反馈电话:0574-87661712。

  来源:宁波市文联、宁波市美术馆

  编辑:朱立奇

  审校:曾梅、戴巧泽、郑仲晔、王籍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78届戛纳电影节闭幕 中国导演毕赣获特别奖

  • 文博会:“美丽工坊”人气旺 手工艺品带动残疾妇女增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可持续的减肥从不靠极端节食,而是科学的生活习惯。
2025-05-23 13:30
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2025-05-23 13:13
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际协同、央地协作、区域合作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计监测,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2025-05-23 13:50
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将于近期陆续开展。
2025-05-23 13:01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3 08:01
若不采取紧急行动,到2030年,全球至少半数青少年(超10亿人)将生活在健康风险高发的“多重负担国家”,面临HIV感染、早孕、抑郁、营养不良等多重威胁。
2025-05-23 09: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马玉乾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制备出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能力。相关研究成果5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2025-05-23 08:55
近年来,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强化生物多样性监督管理、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2025-05-23 08:53
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
2025-05-23 08:51
在5月30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中国科协层面将举办1个主场活动,省级科协层面将推出2300余项特色活动,百余家全国学会将开展各类活动,50余个高校科协及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将开展200余项活动。
2025-05-23 09:04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2025-05-22 21:5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从闽北山乡到广袤神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载深耕厚植,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5-05-22 03:40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