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赶考”路上的五个瞬间 映射奋斗中的“浙”五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波> 要闻 > 正文

“赶考”路上的五个瞬间 映射奋斗中的“浙”五年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6-22 15:17

  中新网杭州6月21日电(张煜欢)2000多个画面,200多个人物,共同组成了一部讲述浙江五年发展历程的电视政论“大片”。近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广电集团制作的电视政论片《赶考》引起广泛热议。

  这部51分钟的电视政论片中,每个画面背后,都有着“浙”五年的缩影,每个人物背后,都有着“浙”五年的奋斗历程。“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于近日发布了片中的5个故事,每个故事“瞬间”背后都承载着一段难忘记忆。

  2018年:一片载入中国扶贫脱贫史的叶子

  “白叶一号”这片小小的茶叶,既是浙江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的致富密码,更是村民们梦想的寄托。

  2018年4月,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共同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这一株株“白叶一号”跟随黄杜村“帮扶技术团”,开始了“首次跨省游”:湖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县……每到一处,扎下根来,生出芽来,展出叶来。绿叶子变成“金叶子”,让这些大山里的人也过上了好日子。

  现如今,中国越来越多的地方种上了“白叶一号”。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在他乡丰收的茶叶常会被寄往安吉老家,承载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感恩赠苗、分享喜悦的情谊。

  台风救援现场。 浙江省委宣传部供图

  2019年:一次生死悬于一线的救援

  2019年8月,超强台风“利奇马”正面袭击浙江,受其影响,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沙堰村暴发山洪,多名村民被洪水团团围住。

  得知消息后,宁波东钱湖消防救援大队第一时间赶到沙堰村。水流越来越大,人已走不过去,消防员只得跳进房子,拉起绳索,再一把接一把地将被困人员奋力拖向岸边,劈出了一条生的道路。

  这次救援,东钱湖消防救援大队一共营救了60多人,其中既有不足两个月的婴儿,也有双目失明的老人。

  2021年,超强台风“烟花”来袭,拉绳子的“绳索哥”消防员又来到了防台一线,在安置点疏散转运群众40多人。他叫杨侉平。现在,他的小儿子快两岁了——在两个孩子眼里,爸爸是让他们无比骄傲的英雄。

  “最美印痕”护士隔着玻璃的一吻。 浙江省委宣传部供图

  2020年:一个错位时空的吻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浙大四院感染科病房护士陈颖接到通知:“紧急赶回医院参加三级防护培训!”没想到,培训结束后第二天,这位“95后”就作为首批负压病房护士冲上一线,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零距离接触。

  每天,陈颖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负压病房,隔着起雾的护目镜给病人抽血、打针、治疗。她的“印痕脸”被拍了下来,传到网上,网友们叫她“最美印痕”护士。

  但陈颖的男朋友看到这张照片,却心疼到睡不着觉,他赶到医院感染楼前,终于见到了陈颖。戴着口罩,隔着玻璃,“最美印痕”护士有了难忘的一吻。

  在安全走出负压病房之后的两年间,陈颖依旧奋战在抗疫一线。今年春天,她还升级当上了妈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印发。 浙江省委宣传部供图

  2021年:一个影响浙江发展历史的意见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印发。“共同富裕”成为全国热议的话题。

  “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浙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在杭州开往乌镇的旅游大巴上,看着车窗外一排排气派的农民房,导游“小黑”来了段即兴演讲,他不仅把浙江各个地市的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都盘点了一遍,还把自己在浙江多年的见闻讲给了来自全国的游客听。这段演讲的视频火遍网络。

  “小黑”真名叫诸鸣,他曾经烧过窑、当过兵、开过饭店,经历过生活中的很多坎坷,凭借着不服输的拼劲,他半路转行,从景区讲解员做到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导游”,还被评为杭州市D类人才。今年初,诸鸣作为援疆专家被派往伊犁,用热情与专业为当地的文旅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浙江,像“小黑”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促进共同富裕这件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一同参与到这一实践中。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浙江e行在线”专班。 浙江省委宣传部供图

  2022年:这项改革改变了浙江的方方面面

  电线挤一堆,电脑摆两旁,旁边还有行军床。这样的场景,从2021年到现在,是不少数字化改革专班的工作常态。

  这一幕也在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浙江e行在线”专班上演着。应用刚上线时,浙江省内市场销售的大部分电动自行车,并没有按照规定按时完成“一码统管”,该局紧急抽调了100多位干部,奔赴各县市区明察暗访。

  很快,一批基层推广中遇到的问题都上传到后台,专班迅速召开省市县三级对接会,直接把整改落实到每一条街、每一家店面。“墙”打破了,“路”走通了,其工作也获得了百姓的赞誉和认可。

  2022年,是数字化改革“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战略目标的关键之年。

  浙江民众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去医院看病,不同医院的检验检查结果可互认共享;去诉讼办案,不出律所、打开手机就能完成……在看不见的地方,是一场自我的变革:问题有效管控、决策落地顺畅,党建统领整体智治稳步推进。

  回首过去五年,每个瞬间,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道印记。每件激动人心的大事背后,是无数浙江干部群众的拼搏付出。“赶考”路上,奋斗永无止境。(完)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冰岛总统托马斯多蒂尔

  • 【理响中国】开大门走大路,发展自己惠及他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