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宁波高考天气总体还不错 6月9日至10日或有一次降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波 > 正文

宁波高考天气总体还不错 6月9日至10日或有一次降水

来源:甬上2022-06-07 10:59

  新的一周(6月6日-12日),芒种(6月6日)遇上高考(6月7日-10日)。

  雨绵绵、热烘烘、黏糊糊……无论天气如何”作妖“,相信我们都能有条不紊、不慌不忙收获各自的硕果。

  高考期间

  天气总体还不错

  今年的高考将于6月7日拉开帷幕,并持续到6月10日。从市气象台6月5日发布的十天天气预报看:

  6月7日到6月8日,宁波以多云天气为主,最高气温在27℃-29℃,最低气温也将稳定在18℃-20℃;

  6月9日到6月10日,宁波会有一次降水过程,最高气温27℃左右,最低气温则将维持在18℃-19℃。

  前期降水频繁,空气湿度大,再遇上直逼30℃的气温,体感的闷热、潮湿恐怕是躲不开的,人也容易变得烦躁不安。

  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还是要努力放平心态,保持清淡饮食和充足睡眠。

  被闷热、潮湿紧紧包裹,很多人,尤其是孩子,可能喜欢吃冷饮、甜品来散热。其实,在不影响睡眠的前提下,喝一些温热的茶,反而效果会更好。

  一方面,温热的茶进入人体后,散发出的热量会促使皮肤毛孔张大,加快血液循环,帮助更好散热。

  另一方面,茶汤中含有的多种维氨基酸、茶多酚等物质,会刺激口腔中的消化液,达到绵绵生津的效果,化解焦躁之气。

  此外,考虑到6月9日至10日宁波有一次降水过程,考生和家长要多留意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消息,及时查看路况,注意道路安全并留出足够的出行时间。

  6月5日,我们迎来端午假期“最强降水”。记者石承承/摄

  突如其来的降水,让不少人猝不及防。记者 石承承/摄

  年年岁岁“考”相似

  岁岁年年“天”不同

  说到高考,有多少人会不由自主联想到“黑色七月”,这是个有点暴露年纪的说法,因为从2003年开始,原本在7月举行的高考就被改到了6月上旬。

  高考改期,或多或少跟天气有关。

  每年到了7月,别说宁波,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地方都已经进入盛夏。火辣的太阳,灼热的地面……光是想想,都让人开始不由自主冒汗。

  除了热,对南方很多地区来说,每年到了7月,还要面临台风、洪涝等灾害性天气的“突袭”。

  相比之下,6月上旬的天气就要“温柔”很多。不过,6月的天,也有属于自己的“脾气”——

  对于江南、华南地区来说,雨水开始明显增多,雨天也相应增加,特别是江南地区,还要经历“黄梅时节家家雨”的煎熬。

  此外,进入6月,气温虽然总体“平和”,但升温速度却明显变快,“一言不合”就“奔三”,其中的滋味也并不好受。

  就拿今年来说,进入6月以来,雨水就像水龙头失修一样,关都关不牢。

  6月1日至2日,南方上一轮降水刚刚结束;6月3日夜间起,新一轮大范围强降水过程接踵而至,降水影响最强时段在6月4日到6月6日;预计6月7日到6月9日,江南南部、华南等地还将有大到暴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南方地区持续的强降水天气,主要是受西南暖湿气流增强和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共同影响。

  中央气象台在中期预报中提到,未来十天(6月5日到6月14日),江南中南部、华南降雨仍将偏多。

  市气象台在6月5日发布的十天预报中也提到,6月11日起,宁波也将会是以多云到阴,有时有阵雨的天气为主。

  雨水阻挡不住孩子想要出门“嗨”的热情。记者 石承承/摄

  雨中垂钓,钓的不是鱼,而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心境。记者 石承承/摄

  渐行渐远的“忙种”

  挥之不去的“焦躁”

  6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因此,民间也把芒种叫“忙种”,夏熟作物要收割,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庄稼要管理,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

  就像俗话说的:“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过去的芒种,除了“忙种”,还有个重要习俗,祭花神。

  《三礼义宗》中说:“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

  《红楼梦》中就有关于祭花神的描述:“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

  无论是“忙种”,还是“祭花神”,对我们来说,感觉都十分遥远。芒种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恐怕还要数“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这还不够,而且是“牵的人要拉,拉的人要推”。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芒种的到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雨期较长的阴雨天气,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梅雨。空气湿度增加,汗液无法通畅发散,人就会变的比较懒散。

  说来也巧,有一个专治懒散的果实差不多也在此时成熟了,那就是青梅。

  新鲜的梅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要加工后方可食用,可以是加一些糖一起煮,也可以是用来泡酒。

  一提到青梅和酒,很多人可能会不由自主想到《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这其中恐怕是有小小误会的。根据文中描述“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可见青梅只是用来下酒的。

  “青梅煮酒论英雄”,更准确来说,应该是“青梅佐酒论英雄”。

  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降血脂、消除疲劳、调节酸碱平衡、增强免疫力等功效。以梅佐酒,能有效消除闷湿带来的疲劳、体乏。就像宋人汪炎昶在《梅子》中描述的“又是江南烟雨时,黄梅正解蹙人眉”。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小互的乌镇漫步:一场古镇与数字的对话

  • 第八届进博会丨中国馆精彩亮相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遥远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起源区域有哪些特征,人类至今知之甚少。但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分析太阳爆发活动,探究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奥秘。
2025-11-06 10:35
这几年,子午工程已经有不少应用场景。例如在航天员出舱时,提前进行空间天气预报,避免在太阳风暴来临、空间有高能粒子时出舱,保护航天员健康安全。
2025-11-06 10:34
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形态从手环、手表延伸至耳机、眼镜、戒指等形式,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改变了消费者生活方式,推动着健康管理、时尚消费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2025-11-06 10:32
电动车充电慢、冬天“趴窝”、安全隐患大……这些困扰电动出行的难题,迎来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2025-11-06 10:19
目前,我国约70%的待发现油气资源蕴藏在深层超深层、复杂构造及非常规等新领域。如何找到这些宝贵的油气资源,精准绘制“藏宝图”?
2025-11-06 10:1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于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3I/ATLAS)。其间,天问一号环绕器距离目标天体约3000万千米,是目前观测该天体距离最近的探测器之一。
2025-11-06 09:56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11-05 03:50
近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5 04:20
科技论文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5-11-05 04:20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