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雨一直下……宁波人将迎来一个“湿嗒嗒”的端午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波> 要闻 > 正文

雨一直下……宁波人将迎来一个“湿嗒嗒”的端午

来源:甬上2022-05-30 11:09

  请记住市气象台在5月29日发布的十天预报中提到的这句话:“(5月)31日白天阴到多云”,因为这很可能是下周(5月30日-6月5日)唯一没有雨水打扰的时段。

  下周的主打歌叫“雨一直下”。图片来源宁波天气

  31日白天有短暂雨歇

  即将开始的下周有一首“主打歌”:《雨一直下》。

  市气象台在5月29日发布的十天预报中提到:5月30日,我市阴有阵雨,局部雨量中到大;5月31日夜里开始到6月2日,我市还将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后期仍多阵雨或雷雨天气。

  中国天气网的气象专家分析说,这一轮降水,由于强降水落区整体狭长,最强雨带基本在长江沿江一带南北摆动,因此贵阳至长沙、南昌、杭州、上海一线地区降水明显,尤其5月29日夜间开始冷空气渗透南下后,冷暖气流交汇,局部地区还将激发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出现。

  随着冷空气继续南下,到5月31日前后,第一轮降水减弱结束,但从6月1日开始,西南季风再次加强北抬,新一轮明显降水过程又将无缝衔接。

  整体来看,预计未来十天,西南、江南、华南等地频繁降雨,累计降雨日数可达6~8天,降雨量较常年同期继续偏多,其中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部分地区暴雨频繁,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是不是梅雨要来了?

  就冲这下雨的架势,是不是意味着梅雨来了?

  虽然眼下的降水“像极了”梅雨,但从整体天气形势来看,从6月3日开始,副热带高压将南退,雨带随之南压,江南一带能否入梅,还有待确定。

  关于今年的梅雨,市气象部门在今年4月发布的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中提到,今年入梅将比常年略偏早,在6月上旬后期(常年6月12日);出梅接近常年略偏早,在7月上旬前期(常年7月5日),梅雨量在220毫米到250毫米,接近常年的271毫米,略偏少,但强降水集中度高于去年,可能出现局部地区的洪涝或内涝。

  今年夏天有可能是这模样

  5月29日,在时密时疏的雨水和23.5℃的“低温”中,我们正式进入夏天。夏天本不该是这副“模样”——

  从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发布的消息看,在宁波的四季中,夏天的时长之长,无可撼动。1991-2000年,有131天;2001年到2010年,有137天;2011年到2020年,有138天;而2021年的夏天,更是长达165天,是近30年最长的。

  不仅是越来越长,宁波的夏天还越来越热。大数据显示,从2000年开始,宁波夏天的高温日数“暴增”近10天,尤其是2013年,我们经历了45个高温日。

  对于刚刚开场的这个夏天,市气象部门在今年4月发布的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中提到,盛夏有较明显的高温热浪,高温日数为20天到30天,比常年的22天略偏多,可能出现局部地区的干旱。

  预计今年影响我市的台风有3个到5个,与常年的4.3个相当,其中有1个到2个台风严重影响,影响风险与去年相近。

  最是“Q弹”碱水粽

  周五(6月3日)就是端午节了,我们也将在周五(6月3日)到周日(6月5日)迎来端午假期。

  宁波民谣《岁时歌》中的“五月白糖搵粽子”,唱出了宁波人的口味——碱水粽。

  在洗净的糯米中加入碱水,用箬壳包起来,丢到锅里煮熟即可。碱水粽看起来“平平无奇”,其实还是有很多讲究的:

  比如箬壳,最好找竹子嫩头处脱落的,宽10厘米左右的竹皮;竹皮要事先用刷子刷一遍,晒干,等到要用时再拿出来用水泡软、捋平。

  比如碱水,过去极少用现成的,而是将黄稻草洗净、晒干、烧成灰,用纱布裹起来,再用滚烫的热水冲下去,取其沥出的汁水,自带稻草清香。

  再比如碱水和糯米的配比。碱水放多了,煮出来的粽子就太过凝固,碱水放少了,粽子就会色淡味寡,如同散沙。

  这个配比,对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一门“玄学”,但对会做碱水粽的老一辈来说,“我的手就是尺”。

  虽然市面上粽子很多,口味每年都推陈出新,但碱水粽却始终坐拥一众“铁粉”,用”上至八十老妪,下至黄毛小儿”来形容也不夸张。

  问过家里读幼儿园的小朋友:“平时不爱吃糯米,为何对碱水粽情有独钟?”“因为甜甜的,像吃果冻一样。”

  不由让人联想到关于宁波人端午“绕口令”中的一句:“抲筷割角,白糖一沰(音“笃”,意为“蘸”),直哒咽落……”这份丝滑、这份Q弹,呼之欲出。

  仔细想想,在粽子界中,碱水粽可能是为数不多“冷热皆宜”的:吃热的,可以体会到老一辈口中的“韧结结”;吃冷的,又有几分吃冷饮、甜品的感觉。

  端午饭桌上的“五黄六白”

  一想到就在眼前的假期,很多人是不是已经开始安排假日计划了?记得要给端午家宴留“一席之地”哦。

  过去女儿出嫁后,一年中只有极少数节日才回娘家,端午就是其中之一。

  女儿、女婿回来,丈人、丈母娘自然要好好招待。不过,并不是随便什么菜都有资格摆上端午家宴的,而其中,“五黄六白”算是标配。

  在宁波各地,“五黄六白”的种类略有差异,“五黄”通常指的是黄瓜、黄鱼、黄鳝、黄蛤、黄梅;“六白”通常指的是豆腐、茭白、小白菜、白条鱼、白斩鸡、白切肉。

  过去,民间认为,端午吃“五黄六白”能辟邪解毒,甚至扭转运势,因此“忙做忙,勿要忘记五月黄”。不过,仔细想想,或许更多是为了尝鲜,满足“口腹之欲”?

  特别是黄鱼和黄蛤,差不多正值肉质最鲜美的时候,简简单单烧个咸菜黄鱼汤,或者黄蛤冬瓜汤、葱爆黄蛤,是要鲜掉眉毛的。

  差点忘记一件很重要的事,女儿、女婿回娘家时,别甩着手就去了,记得带点心意。

  换做以前,女婿都是要挑着“端午担”才能迈进丈母娘家大门。“端午担”里必备的要有透骨新鲜的大黄鱼和一只头颈、翅膀涂红的“戆大鹅”,其他的则可根据节令和饮食习惯调整,蜂糕、白酒、火腿、枇杷、粽子、油包、米馒头皆可。

  即便是未过门的“毛脚女婿”在端午这天,也要“提包头”登门,宁波人把这种送礼叫做“垫矮凳脚”,意思是把未来的丈人、丈母娘摆平。

  宁波人的端午习俗,是不是很有趣?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