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雨一直下……宁波人将迎来一个“湿嗒嗒”的端午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波> 要闻 > 正文

雨一直下……宁波人将迎来一个“湿嗒嗒”的端午

来源:甬上2022-05-30 11:09

  请记住市气象台在5月29日发布的十天预报中提到的这句话:“(5月)31日白天阴到多云”,因为这很可能是下周(5月30日-6月5日)唯一没有雨水打扰的时段。

  下周的主打歌叫“雨一直下”。图片来源宁波天气

  31日白天有短暂雨歇

  即将开始的下周有一首“主打歌”:《雨一直下》。

  市气象台在5月29日发布的十天预报中提到:5月30日,我市阴有阵雨,局部雨量中到大;5月31日夜里开始到6月2日,我市还将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后期仍多阵雨或雷雨天气。

  中国天气网的气象专家分析说,这一轮降水,由于强降水落区整体狭长,最强雨带基本在长江沿江一带南北摆动,因此贵阳至长沙、南昌、杭州、上海一线地区降水明显,尤其5月29日夜间开始冷空气渗透南下后,冷暖气流交汇,局部地区还将激发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出现。

  随着冷空气继续南下,到5月31日前后,第一轮降水减弱结束,但从6月1日开始,西南季风再次加强北抬,新一轮明显降水过程又将无缝衔接。

  整体来看,预计未来十天,西南、江南、华南等地频繁降雨,累计降雨日数可达6~8天,降雨量较常年同期继续偏多,其中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部分地区暴雨频繁,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是不是梅雨要来了?

  就冲这下雨的架势,是不是意味着梅雨来了?

  虽然眼下的降水“像极了”梅雨,但从整体天气形势来看,从6月3日开始,副热带高压将南退,雨带随之南压,江南一带能否入梅,还有待确定。

  关于今年的梅雨,市气象部门在今年4月发布的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中提到,今年入梅将比常年略偏早,在6月上旬后期(常年6月12日);出梅接近常年略偏早,在7月上旬前期(常年7月5日),梅雨量在220毫米到250毫米,接近常年的271毫米,略偏少,但强降水集中度高于去年,可能出现局部地区的洪涝或内涝。

  今年夏天有可能是这模样

  5月29日,在时密时疏的雨水和23.5℃的“低温”中,我们正式进入夏天。夏天本不该是这副“模样”——

  从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发布的消息看,在宁波的四季中,夏天的时长之长,无可撼动。1991-2000年,有131天;2001年到2010年,有137天;2011年到2020年,有138天;而2021年的夏天,更是长达165天,是近30年最长的。

  不仅是越来越长,宁波的夏天还越来越热。大数据显示,从2000年开始,宁波夏天的高温日数“暴增”近10天,尤其是2013年,我们经历了45个高温日。

  对于刚刚开场的这个夏天,市气象部门在今年4月发布的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中提到,盛夏有较明显的高温热浪,高温日数为20天到30天,比常年的22天略偏多,可能出现局部地区的干旱。

  预计今年影响我市的台风有3个到5个,与常年的4.3个相当,其中有1个到2个台风严重影响,影响风险与去年相近。

  最是“Q弹”碱水粽

  周五(6月3日)就是端午节了,我们也将在周五(6月3日)到周日(6月5日)迎来端午假期。

  宁波民谣《岁时歌》中的“五月白糖搵粽子”,唱出了宁波人的口味——碱水粽。

  在洗净的糯米中加入碱水,用箬壳包起来,丢到锅里煮熟即可。碱水粽看起来“平平无奇”,其实还是有很多讲究的:

  比如箬壳,最好找竹子嫩头处脱落的,宽10厘米左右的竹皮;竹皮要事先用刷子刷一遍,晒干,等到要用时再拿出来用水泡软、捋平。

  比如碱水,过去极少用现成的,而是将黄稻草洗净、晒干、烧成灰,用纱布裹起来,再用滚烫的热水冲下去,取其沥出的汁水,自带稻草清香。

  再比如碱水和糯米的配比。碱水放多了,煮出来的粽子就太过凝固,碱水放少了,粽子就会色淡味寡,如同散沙。

  这个配比,对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一门“玄学”,但对会做碱水粽的老一辈来说,“我的手就是尺”。

  虽然市面上粽子很多,口味每年都推陈出新,但碱水粽却始终坐拥一众“铁粉”,用”上至八十老妪,下至黄毛小儿”来形容也不夸张。

  问过家里读幼儿园的小朋友:“平时不爱吃糯米,为何对碱水粽情有独钟?”“因为甜甜的,像吃果冻一样。”

  不由让人联想到关于宁波人端午“绕口令”中的一句:“抲筷割角,白糖一沰(音“笃”,意为“蘸”),直哒咽落……”这份丝滑、这份Q弹,呼之欲出。

  仔细想想,在粽子界中,碱水粽可能是为数不多“冷热皆宜”的:吃热的,可以体会到老一辈口中的“韧结结”;吃冷的,又有几分吃冷饮、甜品的感觉。

  端午饭桌上的“五黄六白”

  一想到就在眼前的假期,很多人是不是已经开始安排假日计划了?记得要给端午家宴留“一席之地”哦。

  过去女儿出嫁后,一年中只有极少数节日才回娘家,端午就是其中之一。

  女儿、女婿回来,丈人、丈母娘自然要好好招待。不过,并不是随便什么菜都有资格摆上端午家宴的,而其中,“五黄六白”算是标配。

  在宁波各地,“五黄六白”的种类略有差异,“五黄”通常指的是黄瓜、黄鱼、黄鳝、黄蛤、黄梅;“六白”通常指的是豆腐、茭白、小白菜、白条鱼、白斩鸡、白切肉。

  过去,民间认为,端午吃“五黄六白”能辟邪解毒,甚至扭转运势,因此“忙做忙,勿要忘记五月黄”。不过,仔细想想,或许更多是为了尝鲜,满足“口腹之欲”?

  特别是黄鱼和黄蛤,差不多正值肉质最鲜美的时候,简简单单烧个咸菜黄鱼汤,或者黄蛤冬瓜汤、葱爆黄蛤,是要鲜掉眉毛的。

  差点忘记一件很重要的事,女儿、女婿回娘家时,别甩着手就去了,记得带点心意。

  换做以前,女婿都是要挑着“端午担”才能迈进丈母娘家大门。“端午担”里必备的要有透骨新鲜的大黄鱼和一只头颈、翅膀涂红的“戆大鹅”,其他的则可根据节令和饮食习惯调整,蜂糕、白酒、火腿、枇杷、粽子、油包、米馒头皆可。

  即便是未过门的“毛脚女婿”在端午这天,也要“提包头”登门,宁波人把这种送礼叫做“垫矮凳脚”,意思是把未来的丈人、丈母娘摆平。

  宁波人的端午习俗,是不是很有趣?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女队首夺“消防奥运会”冠军

  • 江苏无锡:大运河畔非遗续传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日,首批6辆身着轻薄碳纤维复合材料“外衣”的重载铁路货车缓缓驶出生产线,展现出轻量化智能化的“科技范”,标志着全球首批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重载铁路货车正式下线。
2024-09-11 04:25
近年来,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特别是AI(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出现,AI绘画加速发展。AI绘画是继CG绘画(计算机生成绘画,即在平面设计软件辅助下进行绘画)、DSE绘画(数字特效绘画,
2024-09-11 04:25
NGC 4278具有致密的对称射电喷流结构和相对较弱的射电辐射,但其甚高能伽马射线辐射效率却显著高于射电星系,与耀变体相当。
2024-09-11 09:57
记者1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当天,该院165所铜川试验中心亚洲最大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圆满成功。
2024-09-11 09:56
9日,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联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2023》和《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2024》。
2024-09-11 04:2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消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消费能力,
2024-09-10 04:10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是极度贫瘠还是丰富,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传统观点认为,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供给极度贫瘠。然而,最新的研究成果颠覆了这一观点。
2024-09-10 10:23
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常常难以找到满意的服务商,服务商有时也无法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取得企业信任。
2024-09-10 10:20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吉林省正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技术,守护着“耕地中的大熊猫”。
2024-09-10 10:17
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二期项目9日正式投产。投产后天津LNG接收站正式迈入千万吨级LNG接收站行列,
2024-09-10 04:10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介绍,我国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2024-09-09 10:16
与MCN一起打造出海内容繁荣生态。
2024-09-10 10:20
正是中国力量,让今天的中国铁路网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成为现代化中国壮阔征程上的绚丽篇章。
2024-09-09 10:14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青少年在创新过程中的自信心。
2024-09-09 10:09
朱先生一生科研硕果累累,获奖20余项,发表论文210多篇,研究成果形成了五本专著。
2024-09-09 10:05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成为支撑科研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4-09-09 09:58
通过三代核电自主化,中国正实现对国际最高水平的赶超,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4-09-06 08:50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给出一组亮眼数据: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贷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
2024-09-06 08:48
作为离地球较近且环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2024-09-06 08:46
基于此成果,华大目前已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华大·全球深海资源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实施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
2024-09-06 08: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