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西> 要闻 > 正文

“长”在村庄里的苗圃

来源:江西日报2023-02-02 19:20

  本报全媒体记者 吕玉玺

  铅山县湖坊镇上港村一块块苗圃环抱着一幢幢农家房舍,小院的房前屋后,阡陌纵横的沟渠路边,横竖成行的红叶石楠、红花檵木郁郁葱葱。这幅美好的乡村画卷,得益于当地全力推进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正是这场“宅改”,不仅让村里环境变美了,村民收入增加了,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激发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苗圃企业进村

  “以前我家门口这个老屋没人住,到处都是泥巴,草长得一两米高,草堆里虫多,有时候还有蛇,现在房子拆了还种上了苗圃,仿佛公园就在家门口。”回乡过年的村民江群来高兴地说,经过“宅改”,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受到村民的点赞。

  2022年湖坊镇全力推进“宅改”工作后,上港村138户村民共腾退出闲置的宅基地1.32万平方米。“宅基地退出了,但是不能让它闲着,不加以利用又会长满杂草,影响村民居住环境,成为村里管理的负担。”上港村党支部书记吴双平说,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上港村开始了招商,与多家苗木公司进行联系。

  该镇先期投入部分资金,将腾退的宅基地进行了平整,并重新覆盖上了泥土进行复垦,同时在各村成立合作社,鼓励村民用闲置的宅基地入股,建立“农户+合作社+企业”经营模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

  “苗木企业用工量很大,防止耕地‘非粮化’以后,我们都在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把基地建在村庄里,村民可以成为工人,企业用工成本降低了20%。”江西铅山县沐森景观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骆雅琳说,去年基地共发放劳务工资80余万元,忙时不愁工人,村里富余的劳动力都可以到基地工作。

  “锄草、修剪、浇水这些活也不算累,一天工资80元,去年收入超过一万元,比较适合老年人和留守妇女。”1月28日,65岁的曾木香正在苗木基地清沟,“说是在基地务工,其实就是自家房前屋后做事,自从有苗圃基地后,村里有10多名像我一样超过60岁的村民在基地工作。”

  村里“长满”苗圃,红利也逐渐多了起来。村民刘亮去年4月用家里闲置的宅基地入股村里的合作社后,新增了三份收入:全年土地流转费300元,每月在基地务工收入近3000元,还享有合作社年终分红。像刘亮这样用闲置宅基地入股村宅基地合作社增加新收入的农户,湖坊镇目前有385户,实现了农户受益、村集体增收、企业盈利多方共赢。

  发展产业富民

  “村里以每平方米1.5元的价格将1.32万平方米土地租给企业,其中1元归村民所有,村集体留0.5元。”吴双平说,仅此一项村里就增收6500余元。企业没有进来之前,村里要聘请两名保洁员对闲置土地进行打扫管理,现在保洁费也省去了不少。

  为让群众真心实意地支持“宅改”工作,湖坊镇的做法就是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让农民从土地上实实在在获利。“我们通过引进苗木公司种植精品苗木,发展金银花种植,按照宅基地有偿退出同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湖坊镇党委书记朱火成告诉记者,“宅改”为乡村振兴释放了发展空间,通过将“宅改”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既解决农业产业用地,又使集体土地变为产业发展资产、资金,达到“1+1>2”的效果。

  记者在枧山村看到,村民的房前屋后整齐地种着金银花,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枧山村党支部书记祝小辉介绍:“村里与企业合作种植金银花近10亩,将村里闲置的宅基地全部利用起来,金银花种植基地整整齐齐,既是产业又是景观。”

  记者了解到,今年是枧山村金银花种植的第二年,预计亩产可以达到3000元,届时也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3万余元。村民曾四江说,在金银花采摘期,用工量很大,可以带动村里的村民家门口就业,发展产业就是帮助农民增收。

  看着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产业越来越大,今年回乡过年的上港村民江跃林、傅玉林,主动要求把老房子拆除,腾出空间用于村里发展产业。“我在县里有房子,平时村里的老房子也没有人住,虽然在村里符合‘一户一宅’的要求,但房子还是20世纪60年代建的砖木结构,又破又旧也影响村里的整体形象。”傅玉林说,村里越来越漂亮,拆除了村民也有收益,大家都要为村里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子落而满盘活。经过探索实践,湖坊镇实现了“宅改”“动”起来、土地“活”起来,为壮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朱火成表示,下一步,该镇还将对全镇11个村(社区)腾退的闲置地,进行统计分类、平整复垦,以村为单位成立合作社,将这些土地流转、发包,推进农村闲置土地有效利用,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发展农业产业,让农民能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安居乐业。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首都机场海关服务国际快件企业

  • 湖南常宁:茶香四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睡眠日的目标就是提高公众对睡眠健康的认知,促进对睡眠障碍的预防、治疗和管理。
2023-03-21 06:40
春节刚过,江西省第一季度新开工的1234个项目集中启动,总投资近2万亿元的工程随即公布。江西全面掀起开工热潮——省级层面今年重点推进投资亿元以上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共达3558个,总投资4.57万亿元,同比增长20.5%。
2023-03-21 06:3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日前在京启动。
2023-03-21 09:48
近年来,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和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
2023-03-21 09:46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重任。
2023-03-21 06:45
这是3月3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大花舟翅桐。谭运洪说,此次发现不仅为我国植物增添了新成员,也是以大花舟翅桐为代表的季雨林群落在我国被首次记录。下一步,保护区还将针对大花舟翅桐的种群分布、生境质量、保护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2023-03-20 09:32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18日在京启动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其间公布了“2022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
2023-03-20 07:25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依然能克服困难继续努力。研究人员还在发生“偏离期待”的情况后,马上人工刺激通往伏隔核的多巴胺神经回路,结果成功驱使了大鼠去克服困难。
2023-03-20 09:35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绘制出了果蝇幼虫脑部的完整连接组,即包含所有神经元及其连接状况的线路图。
2023-03-20 09:42
摆脱线材束缚,将手机与充电板轻轻贴合,即可随放随充——手机无线充电在生活中已随处可见。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与静态系统相比,能量拾取端即车辆端的结构不变,能量发射端线圈则换成埋于地下的供电导轨。
2023-03-20 09:51
该研究精细刻画了活跃、重复的快速射电暴,构建统一图景,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发现”,为最终揭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奠定了观测基础。浙江大学邱建荣团队、之江实验室谭德志团队、上海理工大学顾敏团队发现了飞秒激光诱导复杂体系微纳结构形成的新机制。
2023-03-20 09:52
中西部地区具有土地、绿电资源丰富,气温较东部低,数据与算力中心成本较低等优势,应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抢抓新机、加快发展。
2023-03-20 07:40
无论是全国两会前夕中央政治局对基础研究进行的集体学习,还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都引起这些“打地基”的人高度关注。
2023-03-20 09:56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15日在北京举行了工作会谈。会后,王志刚与李家超共同出席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签署仪式并致辞。
2023-03-19 08:19
16日,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的特高压工程——国家电网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
2023-03-17 09:30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几天,我耳畔一直回响着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说的这句话。
2023-03-17 05:30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玉胜研究团队发现,全球火灾碳排放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年平均影响可达2.4百万分率(ppm),表明火灾是引起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2023-03-17 05:30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推动全域企业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建设工作,助力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2023-03-17 05:3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2023-03-17 05:30
从跨国视角来看,碎片化的监管措施会妨碍跨境人工智能市场的形成,并威胁到数字主权。为此,欧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发展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2023-03-16 06: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