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此钩针福禄制作极为精致,我要一个!”“刚出锅的锅贴香气四溢,再来两份!”近日江宁街道西宁村小微湿地公园内人声嘈杂、暖意盈怀,“心手相牵・融爱同行——助残市集”在此热闹启幕。残障人士携手工编织品、自产蔬菜前来设摊,“门邻”志愿者帮忙叫卖,民政服务站的社工在旁登记需求,居民们边挑选商品边学习钩织技艺……这一场充满生活气息的盛会,蕴含着江宁街道民生服务的“生态密码”。
市集里的每个摊位皆藏有动人故事。“匠心手作区”中,色彩斑斓的钩针编织品、精致的香薰石膏、特色鲜明的手工艺品整齐陈列,这些均是残障人士一针一线精心雕琢的成果;“特色农产品区”内,新鲜的蔬菜、自制的干货种类繁多,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生活服务体验区”更是人气高涨,残健协作手工体验活动令大人小孩都兴致勃勃,众人围坐在一起学习手艺、拉家常,陌生感在指尖的互动间悄然消失。
另一边的舞台活力互动区同样热闹非常。乒乓球蛋托趣味游戏让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参与者在轻松的氛围中尽情嬉戏;美食品尝区香气四溢,残障人士现场制作的锅贴、关东煮等小吃供不应求。“没想到残障人士如此能干,这锅贴的味道比餐馆里的还要地道!”刚吃完一份锅贴的村民王女士不禁称赞,她坦言,此类活动让她真切体会到了残障群体的劳动热情和生活能力。
技能帮扶与公益联动环节切实解决问题。技能交流摊位前,残障技能达人亲自指导大家手工钩织,彩线与钩针在残健人士的手中穿梭,钩织出的不仅是精美的饰品,更是跨越隔阂的情谊。公益咨询区前,民政部门的社工耐心解答残障人士及其家属关心的政策补贴、就业帮扶等问题,将贴心服务送到了大家的心坎里。现场设置的志愿者招募点也吸引了不少热心村民的关注,大家均表示愿为助残公益贡献一份力量。
这场热闹的助残市集,实则是江宁街道民政服务深耕慈善救助事业的生动写照。街道构建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慈善资源”的多元协作体系,将慈善救助从单一帮扶拓展为全领域、常态化的民生服务网络。在残障帮扶领域,街道不仅打造残疾人支持服务平台,开展香薰石膏制作、亚克力组装等技能培训,助力10余名残疾人成功就业,更通过“暖冬微心愿”等活动精准发放物资,以“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公益助力”的全链条服务,让尊严与自信随收入一同提升。
这样的民生关怀已渗透到“一老一小一救助”的各个方面。在江宁街道的田间地头,“五常五送”工作法使政策宣讲与义诊同步开展,工作人员主动走访入户,不少居民不仅借此清晰了解了相关政策,还顺利办理了“失能险”“小江家护”等便民服务;新洲村的“长江守望社区慈善互助基金”里,“豚宝”爱心义卖及公益跑等行动募集的善款正成为困境青少年书桌前的“一盏心灯”,这个融合长江保护理念的IP已通过联名牛奶、文创义卖筹得善款万余元;“职引未来”计划培养的社区陪诊员老周,正带领残障居民就医,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转变,正是街道“慈善生态造血化”的鲜活例证。
从市集的一针一线到民生服务的千头万绪,江宁街道正以民政服务站为支撑点,打造“专业化、精准化、全覆盖”的民生服务新生态。未来,随着“喘息驿站”“邻里茶馆”等新项目的规划实施,随着“豚宝”IP公益矩阵的扩大,这里的民生服务将更具精准度、更富温情、更可持续。正如市集上流转的钩针彩线,每一个针脚都蕴含着守望相助的力量,每一片织就的经纬都指向共同幸福的未来。(孙业敏)
